每天早晨,苗族小姑娘石秀梅都會穿上傳統苗服,到黔東南州馬號鎮六合活動佈置村刺繡車間學習苗大型公仔繡。她從劉英老師手里領了3全息投影塊布頭,分別畫上蝴蝶、參展蝸牛和花瓣,然后穿針引線,嫻熟麻利地繡制起來。
劉英是貴州古苗疆刺繡工貿有限公互動裝置司董事長,憑沈浸式體驗著多年對古法苗繡的熱愛,她設計監制的苗繡裝飾畫、圍巾、服飾、辦公用品熱銷歐美。如今,事業有成的劉英不忘反哺家鄉,她在當地義務舉辦了苗繡培訓班。“希望苗家女孩都能熱愛這門古法技藝,讓苗繡代代傳承,發揚光大。”劉英說。
公司接單、設計打樣,再請各村寨的繡娘加工成品,短短幾年,公司生意越做越大,每年賣出刺繡作品1萬余件。2018年,在杭州市臨安區結對單位的幫助下,馬號鎮建起了刺繡車間記者會,劉英的公司招募了500多個繡娘,大半平面設計是當地建檔立卡貧困戶。
有“指尖國粹”之稱的苗繡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黔東南州施秉縣是包裝盒著名的“苗繡之鄉包裝盒”,有繡娘萬余玖陽視覺名,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占70%。臨安區和施秉縣啟動“把繡娘場地佈置請回家”項目,開展了以苗繡為核心、電商為載體、基地建設為支撐的產銷全覆蓋的造廣告設計血式精準扶貧模式。活動佈置項目重點是把傳統苗族工藝和現代設計理念有機結合起來,對苗繡進行重新包裝和定位,引入杭州的外貿企業和電商策劃平臺,線上、線下聯動推廣。目前已引導500余名繡娘回鄉就業,直接帶動7000名建檔立卡模型貧困戶繡娘脫貧。
造型別致的胸針,小巧玲瓏的開幕活動掛飾,花紋各異的手鐲,手工刺繡的披肩……走進舞水云臺旅游商品開發有限公司,滿眼都是具有苗繡元素的大小物件,精湛的工藝讓人贊不絕口。
“隨著貧困戶移民政策的實施,越來越多的偏AR擴增實境遠民族村寨居民搬遷到了縣城,這也意味著越來越多的繡娘需要就業機會。”舞水云臺旅游商品攤位設計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龍祿穎表示,苗繡廣告設計是貴州的文化包裝盒名片包裝設計之一,必須把它傳承下去,同時也想把“指尖上的技藝”變成“指尖上的經濟”,為家鄉脫貧攻堅出力。
3年前,臨安施秉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落地舞水云臺公司,臨安區捐資100萬元,幫助公司建起了扶貧車間全息投影,在16個村寨設有代工點。身懷繡、織、縫、染技藝的繡娘有了施展的舞臺以及接受培訓大型公仔的機會。在舞水云臺公司,登記在冊的施秉籍繡娘有1297人,她們工作的時間和地點比較自由,主要負責承接杭州文創產業“王的手創”的訂單。
2018年,在臨安區商務局的“穿針引線”下,施秉縣與“王開幕活動的手創”品牌簽訂了合作協議,在施秉縣新建兩個“手工村落”,以加工訂單的方式,讓繡娘在家就能實現就業。目前,舞水云活動佈置臺公司有近四分之一的訂單來自“王的手創”。
“不僅是產銷對接,在臨安區的幫助下,我們的來料成本大大縮減。”龍祿穎說,通過臨安區商務局牽線,杭州櫻大圖輸出花線業有人形立牌限公司提供的線軸價格比市場優惠近一半,浙江一家印染公司還幫助解決了包裝啟動儀式和印染技術等問題。
(本報記者 陸健 嚴紅楓 本報通訊員 展場設計江萍)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