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黔東南州麻江縣龍山鎮河壩村,常常能看到這樣的畫面道具製作:村“兩委”和駐村干部組隊帶頭,志愿包裝盒者配合,在村里幫助村民清理門前屋后的積存垃圾,清除溝渠雜草,修建花臺、栽種花草,不斷完善村里道具製作的展覽策劃基礎服務設施……
“我們村里的變化真的太大咯!政府不僅免費幫FRP我們房屋進行亮化,大型公仔還幫每家每戶設計主題庭院,村里墻上更互動裝置是新添了各種玖陽視覺圖畫,讓我們村莊變得更好看了,生活在這里我們感覺非常互動裝置幸福!”新寨組的村民龍家云談起家里的變化,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大圖輸出
生活富裕了,大家改造居住環境的愿望更加強烈。就在幾年前沈浸式體驗,村里的垃圾、柴草露天堆放在公共區域的情況比比皆模型是。夏天蚊蟲肆虐、氣味包裝盒難聞,起風時灰塵飛揚,一下雨就污水橫參展流。
“作為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我們在保留村莊原始風貌的基礎上,大力整治人VR虛擬實境居環境,發掘民族文化,努力把互動裝置村子打造成鄉AR擴增實境村振興示范村的標桿。”河壩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VR虛擬實境主任楊萬芳介紹說,去沈浸式體驗年以來,河壩村始終堅持黨建引領,按照“功能優化、風貌靚化、環境美化”要求,對新寨、巖腳組153棟農戶庭院進行升級改造,突出打造“主題花園·四季花寨”工程,不斷提升宜居農房的整體協調,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努力實現一村一景、一戶一景、一步一景。
此外,河壩村通過“寨管委”的“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載體,構建“黨支部+寨管開幕活動委+紅管家+網格員”的基層管理機制,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察民心、解民憂、聚民力、帶民富,在建設“山水田園·瑤韻河壩”鄉村振興道路上讓“舊貌”換“新顏”。目前,累計投資3607.68萬元規劃建設項目16個,完成通村公路、通組公路共11公里、產業路8條,人飲工程6個、安裝太陽能路燈500盞,建設民族文化博物館1個、民族文化廣場1個、公共廁所1個等基礎設施,切實改善農大圖輸出村人居環境,提升平面設計群眾生活品質。
說起河壩村的變化,每個村民的臉上除了自豪,更多的還是幸福。
河壩村是場地佈置以瑤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村,瑤族人口占總人數的94%以上參展,至今還保留著楓香印染、舅爺歌、河壩瑤舞臺背板年等傳統工藝、民族風情和民俗習慣。2018年,河壩村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21年,瑤韻河壩景區獲評省級特色田園鄉村·鄉FRP村振興集成示范試點,被評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
初夏時節,走進麻江縣龍山鎮河壩村,村舍錯落有致,農民正在田間地頭辛勤耕作,不遠處的休閑步道干凈平整,家家門前有花,戶戶屋前現綠,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展場設計明、治理有效的鄉村美麗畫品牌活動卷緩緩展開……如今的河壩村已形成“生態+旅游”的發展新模式,成為了人們體驗農事、徜徉田園、親近自然的開幕活動好去處,被譽為藏在大山里的“桃花源”。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