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大地,山水延綿,綠樹盎然。
這是一片富饒而貧瘠的丘陵山地。
習近平總書記發出精準扶貧偉大號召,像一把希望的火種,在湘西大地,燃起熊熊大火。
信念:“悠悠萬事,脫貧為大”、
“下足繡花功夫精準干”、“不摘貧帽摘官帽”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南湘西自治州。
考察中,習近平總書記在一貫強調扶貧攻堅的基礎上,又一次以遠見卓識、切中要害地提出了精準扶貧的重要思想。這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扶貧攻堅戰略的進一步的豐富和發展。
記者來到湘西武陵山片區扶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的懷化市。該市素有“滇黔門戶、全楚咽喉”之稱。懷化市是全省面積最大,2.76平方公里。轄十三個縣,人口525.5萬,其中侗、苗、土家、瑤等少數民族210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40%。
筆者見到了懷化市市委書記彭國甫同志。
采訪前,記者曾作了一番“功課”:彭國甫就讀于湘潭大學,作過研究生,并留校任教。由于他治學嚴謹,做人不茍,當過校長助理。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臺階,又被任命為湘潭大學黨委書記。后調任岳陽市委副書記、省科技廳廳長、黨委書記。2014年他走馬懷化市,任市委第一書記。正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湘西講話之后。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記者會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深感意義重大。‘悠悠萬事,扶貧為大。’思考再三,可以用這八個字來概括我們的共識和意志。”他說。
“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既是貧困地區加快發展的難得機遇,也是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廣闊舞臺。要以脫貧攻堅總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運用系統思維、辯證思維,從農村生產方式、農民生活方式到農村治理體制機制、方式方法等方面進行一系列深刻變革。”
彭國甫在全市推進脫貧攻堅工作會議上堅定地說,“懷化市各級領導干部的共識和意志就是三句話:‘悠悠萬事、脫貧為大’,‘下足繡花功夫精準干’, ‘不摘貧帽摘官帽’”。
彭國甫同志在市懷化市第五次黨代會上,提出將“提前實現全面脫貧摘帽”作為今后五年的“三大歷史使命”之一,要求舉全市之力,堅決把貧困的“山頭”攻下來,決不讓一個貧困群眾掉隊。市委副書記、市長趙應云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脫貧攻堅工作,要求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工作來謀劃,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來培育,作為民生工程來落實。市委副書記鄒文輝到懷化工作后,深入13個縣市區調研脫貧攻堅工作,并在靖州縣甘棠鎮建國村增加一個非貧困村作為扶貧聯系點。
交談中,他還強調,扶貧攻堅中,湖南省委對懷化市給予大力支持和具體領導。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家毫先后13次到懷化調研指導,要求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下足“繡花功夫”精準干;省委副書記、省長許達哲聯系懷化扶貧工作,還在麻陽譚家寨鄉抓點示范;省委副書記烏蘭在中方縣中方鎮板山場村調研時,要求把扶貧工作與“美麗鄉村?幸福家園”建設結合起來。
懷化市委全面實施精準管理脫貧工程。出臺了《懷化市精準脫貧管理工程實施方大型公仔案》,在全市13個縣市區全面開FRP展了貧困戶精準脫貧管理“四個一”和貧困村“六個一”行動:做到貧困戶“一戶一本扶貧手冊、一個脫貧計劃、一個幫扶責任人、一個扶貧公示牌”。做到貧困村“一村一個駐村工作隊、一個扶貧規劃、一個扶貧產業基地、一個辦公場所、一套臺帳資料、一個信息管理平臺”。全面推進掛圖作戰和檔案管理。市、縣、鄉、村四級全面推進掛圖作戰,對檔案資料實現精準化管理。
懷化市實現駐村幫扶、結對幫扶全覆蓋。市委先后出臺了《關于開展干部駐村幫扶工作的實施方案》、《懷化市干部駐村幫扶工作考核辦法》、《懷化市駐村幫扶工作隊員管理辦法》等文件,深入推進駐村幫扶和結對幫扶工作。截至目前,全市現有縣級以上駐村扶貧工作隊1251支,駐村工作隊員5223人,其中1251人在擔任駐村工作隊隊長的同時,還擔任所在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動員全市所有機關事業單位干部與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確保“家家有干部、戶戶有計劃”。實現了1237個貧困村駐村工作隊全覆蓋,機關干部與貧困戶結對幫扶全覆蓋,貧困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全覆蓋。
幾天來,筆者跑了五個縣,到了十幾個點。所見所聞,記者發現:懷化這位彭國甫書記既是個有幾分書卷氣、頗具見地的謀劃者,又是個性格執拗、雷歷風行的實干家。有人講,他發現問題,立馬下去,了解情況,當即處理,從不拖泥帶水。在扶貧這件大事上,他不留全面。有的同事和部屬,看他這樣地“叫真兒”,甚至有些“怕”他。他是個嚴格要求、“不好糊弄”的人。
懷化市委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行動指南,重點抓了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精準考核四個環節,取得階段性成效。提高群眾滿意度,既要下足“繡花功夫”精準干,又要為監督插上科技的翅膀,做到公正扶貧、廉潔扶貧。
懷化市委書記彭國甫還告訴筆者:“2014年,我到村里調研時,有老百姓反映,‘現展覽策劃在扶貧政策好是好,但我們這里有些村干部的親戚不該吃低保卻吃了低保,有的應該吃低保卻吃不到,讓人不服氣,感到不公平。’為此,我們按照中紀委王岐山書記‘建立情況明、數字準、可控性的數據庫,讓監督插上科技的翅膀’ 的要求,在省委、省政府支持指導下,針對人工監督的局限性,探索建立并推廣了‘互聯網+監督’平臺,嚴肅查處發生在老百姓身邊的‘雁過撥毛’式腐敗,社會反響很好。”2016年,全市共查處“雁過拔毛”式腐敗問題292件,給予黨紀政紀處分230人。
精準識別是精準幫扶的前提。懷化的做法是“一看五評”:“一看”是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五評”是評住房條件好不好,評生產資料多不多,評勞動能力強不強,評教育程度高不高,開幕活動評身體狀況行不行。
精準識別要有科學的依據。針對人工篩選的局限性,他們建立并推廣了“互聯網+監督”計算機平臺終端機。按照王岐山書記的要求:“建立情況明、數字準、可控性的數據庫,讓監督插上科技的翅膀”。
在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寧志文的陪同下,記者先首先來到麻陽苗族自治縣。
在譚家寨鄉楠木橋村,記者看到,在村委會里擺著一臺互攤位設計聯網監督平臺終端機。銀屏上可清清楚楚看到村民每家每戶的情況:家庭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生產資料、身體狀況和住房等的表格和數字。誰家貧困、誰家富裕,一看就知道。在陽光下,人人可以監督,可以查詢,做到了陽光下的精準識別。
截止2016年年底,品牌活動麻陽縣通過群眾的監督和參與,發現了一萬三千多條村民基本狀況存在問題的線索。經查實核準。清退2147不符合貧困條件的貧困人和戶,取消違規領取城鄉低保金2417人,挽回經濟損失3000余萬元。許多老百姓興奮地說:“共產黨辦事靠得住,精準扶貧政策就是好。”2016年5月,時任湖南省委副書記、省長杜家毫作出批示肯定:“我們多年想辦的事,麻陽縣辦成了,此經驗值得推廣。麻陽縣能辦其它縣也能辦,關鍵是領導要有這個意識。” 2017年4月,湖南省委、省政府召開“互聯網+監督”工作電視電話會平面設計議,在全省推廣懷化經驗。2017年5月,懷化市“互聯網+監督”獲得湖南省委、省政府首屆管理創新獎。
在譚家鄉,我們見到了全國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2016年入選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的楠木橋村黨支場地佈置部書記譚澤勇。他是苗族人,今年44歲。周圍的人都說:“他可是我們一心一意謀發展的村支書,也是務實奮進脫貧致富的帶頭人。”正是他打破了地域限制,積極探索由9個村黨支部,276名黨員參與的聯合起來,共同致富的路子。
原來楠木橋村是遠近聞名的富裕村。但周邊8個村比較落后,楠木橋村也富的不安穩。
“我是一名共產黨員,在黨旗下就進行了莊嚴的宣誓,宣了誓就要實踐自己的神圣的諾言,就要做一名忠誠的共產主義的戰士。”這是深深烙在在譚澤勇腦海中的印記。
“一村富,小幸福。村村富,大幸福。”譚澤勇建議,楠木橋村與周圍8個村抱起團來,共同發展。為了消除一些人的顧慮,在鄉黨委的支持下,大家一致同意,楠木以橋村黨支部為基礎,組建聯合黨總支,譚澤勇任黨總支專職副書記,其他8任黨總包裝盒支委員。
黨總支是“一線聯合指揮部”,下設20個扶貧攻堅黨小組,實現一小組了一產業、一基地一旗幟,組織建設和扶貧產業園建設相互對接。譚澤勇建設的產業,連點成線,聯線成片,全面開花。9個村先后建成100畝霞飛中藥材基地、竹子坳村200畝藍莓基地,黃茶村200畝紅心獼猴桃基地、吳公橋村200畝黃桃基地等,年產值超過1000萬元。
現在,每個村都有超過10萬元的集體經濟,楠木橋村集體經濟收入達400萬元以上。
位于懷化市東北的溆浦縣,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放逐之地。境內河水縱橫,星羅棋布。較大淑水穿過縣城。
“‘水邊聽故事,屈原唱離騷。’當時溆浦是楚國的屬地。屈原在我們這里放逐了16年,在這里創作了‘涉江’、‘離騷’、‘天問’、‘漁父’等作品就是在這里完成的。”。 縣委書記蒙漢FRP同志饒有興趣地介紹了溆浦的歷史人文掌故。我們對偉大愛國主全息投影義詩人屈原和他的流放故地,思慕敬仰之情,不禁油然而生。“我們這里號稱是‘湘西烏克蘭’即農業富庶的意思。但貧困群眾也不少。我們付出艱辛的指數,就是老百姓的幸福的指數。為了使貧困人口早日脫貧,我們有什么理由不甩開膀子干呢?”
他說,省委烏蘭副書記號召我們抓美麗鄉村建設。我們全縣大力抓‘美麗鄉村、幸福家園’的動員和建設。不僅要脫貧,還要過上環境優美、家庭幸福、心靈健康的好日子。我縣思蒙鎮被評為“全國美麗宜居小鎮”,北斗溪鎮坪溪村被評為 “全省脫貧攻堅示范村”、“全國美麗宜居村莊”。
體制創新:“四跟四走”
把貧困群眾組織起來,跟著黨支部走、跟著市場走
懷化市委充分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善于及時總結和提高。
深入調研,銳意進取,敢于創新,探索出一套“以黨支部為領導,以脫貧為目的,以產業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以財政為杠桿,以專業合作社為載體”的“四跟四走”的扶貧的新路子。
“四跟四走”,既是一種好記的概括提煉,更是一種活動佈置有豐富內涵、多種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精準扶貧的統一整體。
“四跟四走”的完整內容是:資金跟著貧困人口走,貧困人口跟著致富能手走,致富能手帶著貧困人口跟著產業項目走,產業項目跟著市場走。
懷化市先創建了100個“四跟四走”精準扶貧示范點,并以點帶面,全域推進,改變了過去不同程度存在的“大水漫灌”的粗放狀況。指導各縣市區攤位設計制定產業扶貧規劃。截至目前,省里下達懷化市的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0.7億元,其中5.68億元用于“四跟四走”的產業扶貧,幫扶到戶資金為4.3億元,共有15.7萬多戶。
精準確定了貧困人口,首先遇到的是資金問題。
資金跟著貧困人口走。資金從哪里來?資金又怎樣到貧困戶?懷化市探索出以政府投資為主體,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相結合的金融扶貧模式。
2015年12月29日,淑浦縣黃茅園鎮樹涼村成立了全省第一家村級金融扶貧服務站。把“金融便利店”開到貧困戶的家門口。貧困戶唐立中、唐明軍兄弟激動地說:“多虧村里成立了金融扶貧服務站,讓我們及時及時貸了5萬元,要不然今年擴建雞場的計劃又會‘泡湯’了。”
汪洋副總理對懷化把金融扶貧服務站辦到最基層,予以充分肯定:“把村級組織用起來,是個好辦法,互利雙贏。”
懷化市創新了扶貧小額信貸模式。在制度設計上體現“特設”,是“普惠金融” 基礎上的“特惠金融”,專為貧困戶打造。金融產品上體現互動裝置“特定”,實行“無抵押、無擔保、基礎利率、補貼利息、風險分擔”的信用貸款;發揮基層政府在農村金融市場的“金融聯結”作用,根據貧困對象的誠信度、勞動力、家庭收入,進行量化評級,降低了貧困戶的貸款門檻,確保了85%的貧困戶能獲經典大圖得1—5萬元的扶貧小額信貸。扶貧小額信貸,得到國務院場地佈置扶貧辦的高度肯定,并在全國復制推廣。目前懷化對26.05萬戶貧困戶開展了信用評級,授信額度44.13億元,累計向貧困戶貸款15.94億元”。扶貧當扶志,輸血更造血。這種模式增加了貧困戶的責任感。改革創新激活“金融”一池春水,懷化大地金融扶貧正風聲水起。培養、建設一支能人當家黨支部。把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打造一支FRP永不撤走的“一線工作隊”,是“四根四走”、精準扶貧的另一個重要環節。懷化市委把它做為一項系統工程來抓:他們把1172名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把3519名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在2014年村支兩委換屆中,1500名農村致富能手、回鄉大專中畢業生、退伍軍人、外出務工經商返鄉人員被選為村黨支部書記,調整貧困村支部書記198人、向貧困村選派1237名“第一書記”。麻陽縣譚家寨鄉“黨建引領、抱團攻堅”九村聯創扶貧模式得到中組部、國務院扶貧辦的肯定和推介,并在全省“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暨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會上作經驗介紹。
湖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家毫指出:“‘四跟四走’較好地實現了資金、項目、農戶、市場、能人等環節的有效對接,可以產生長遠效益,增強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可持續性。”2017年5月,懷化市“四跟四走”產業扶貧獲得湖南省委、省政府首屆管理創新獎。
連村聯創抱團取暖
組成形式多樣的貧困戶+公司+基地的合作組織
扶貧攻堅是所有干部和全體老百姓的共同事業,上下齊心,左右縱橫,不留死角。這,已形成了懷化的共識和行動。
為了讓貧困群眾搭上產業發展的快車,懷化市堅持“市場有需求、項目能盈利、貧困群眾能收益”要求,他們按著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人制宜,依法自愿的原則。組成多種多樣的合作形式,達到抱團取暖,合作扶貧的目經典大圖的。
抱團取暖,是古訓,是中華民族克服困難的優良傳統。懷化在新形勢下,正是把抱團取暖這一百試不爽的原則,應用予精準扶貧。他們以“公司+基地+貧困戶”、“公司+合作社+貧困戶”、“合作社+貧困戶”為組織形式,鼓勵貧困群眾通過勞務用工、土地流轉、入股分紅等方式,與致富能手結成利益共同體,抱團取暖,達到雙贏。
“一開始,我還是有些擔心,虧不起啊!但村主任做過企業,有能力,有經驗,跟著他干,心里有底。”像麻陽縣泥溪垅村趙希六這樣貧困群眾與致富能手攜起手來,他怎么能不高興呢?
在芷江縣大樹坳鄉,我們見到了鄉黨委書記候林杰,她是個女同志,侗族人。在她的領下,我們邊走邊看。這里陽光溫熙,風景如畫。在整潔的馬路兩旁,左邊是一座座種有野生高山野葡萄樹苗的大棚,再往前去,是豎在地上的排排太陽能硅電池發電板。馬路右邊是碧波蕩漾、清澈的茅從河。好一派祥和繁榮景象!侯林杰同志如數家珍地介紹了大樹坳鄉種植高山葡萄、野生甜茶和養殖綠殼蛋雞作為扶貧開發奇藝果影像的重點產業,種植葡萄面積一萬兩千多畝,野生甜茶三千一百多畝,養殖綠殼蛋雞五萬兩千多只。幫扶對象116戶400人。并在新莊村120千瓦的光伏電站,僅電站一項2016年就農網改造,解決了76戶貧困戶“用電難”的問題;實行了農村飲水 工程,解決了540戶1205人的飲水安全和“飲水難”的問題;實行新農合,貧困戶參保率達100%,解決了“看病難”問題。2015年開始。新莊村就完成村組道路建設12公里,全村實現“道路入戶”,實現了農民夢寐以求的“若要富,先修路”的愿望。臨別時,她特意告訴記者,今年9月是芷江侗族自治縣成立30周年,希望我們來參加慶典,看看這里的山鄉巨變。
“連村聯創、抱團取暖”,是產業扶貧的主體。而產業扶貧則是連村聯創、抱團取暖的載體。二者密不可分。“連村聯創、抱團取暖”的產業扶貧,是造血扶貧的新模式,與輸血扶貧舊模式有根本區別。貧困戶的農民如果不加入合作社,沒有自己參與、自己打造的產業,是根本走不出“年年扶貧年年貧”的舊扶貧模式的怪圈。
“連村聯創、抱團取暖”的產業扶貧,是懷化市的“四根四走”精準扶貧模式的中心環節和顯著特點。
隨著機制不斷完善和發展,“一村一品”,“一個產業園,扶貧一大片”,正遍地開花,結出碩果。
沈浸式體驗易地搬遷:挪窮窩、求發展
“下山不忘共產黨,致富要靠你我他”
辰溪縣火馬沖鎮照頂界村是典型的高寒山區深度貧困村,自然環境和生活條件惡劣,市、縣在這里搞扶貧搞了很多年,僅供電、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就花了600多萬元,但群眾就學、就業等問題無法得到解決,村里依然十分貧困。
市委書記彭國甫算了一筆賬:如果把村民整體搬遷至集鎮和工業園區附近,共享其公共服務設施,總共也只需600多萬元,還能從根本上解決群眾貧困問題。所以,懷化對自然條件特別惡劣或開發成本過大的貧困村,采取易地扶貧搬遷的方式,徹底挖掉“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窮根。懷化市立足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制定了《懷化市易地扶貧搬遷“十三五”實施方案》,探索了“搬得下、穩得住、能脫貧”的新途徑。
沅陵縣沅陵鎮巖丁坡組不通公路,走路到集鎮要一個半小時。剛剛搬進新家貧困戶孟春華站在寬敞明亮屋前,激動地說:“這里水、電、路、訊樣樣都通了,做什么都方便,大家聚在一起居住也熱鬧。”2016年懷化市完成搬遷任務25734人。2017年計劃在9月底前完成58797人的搬遷任務。
在辰溪縣,我們還參觀了他們易地扶貧搬遷兩個安置點:位于縣城城南新區的城南1號。按照“搬得下、穩得住、融得進、能脫貧”的原則,該項目選址于2016年5月啟動,現在貧困戶已經搬了進去。一棟棟刷著淡黃色墻漆的六層嶄新樓房聳立眼前,油漆的路面、方格的地磚,我們走上去都十分愜意:沒想到貧困戶能住上這么好的樓房!家家窗明幾凈,走出來的人們都在臉上啟動儀式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在住戶的一樓還設置了醫務室、保安室、物業管理和簡易的小賣店。
潭灣鎮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大酉人家。坐落在該鎮橋灣村,項目總投資1300余萬元,占地53.4畝,建筑面積6195平方米,預留搬展覽策劃遷戶菜地10畝,新建安置住宅62套。記者在眼前這棟棟小樓,一下子驚呆了,這不就是我們北京市郊區曾經參觀過令人羨慕的小別墅嗎?昔日的貧困戶,今天竟互動裝置得到這么好的安置,除了中國共產黨,恐怕任何國家都不會出現這樣的奇跡!這個安置點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口228人。策展安置小區距潭灣集鎮僅500米,省道S308線穿鎮而過,交通十分便利,背靠大酉山,東鄰集生態農業、休閑觀光、餐飲住宿于一體的酉莊,就學、就醫、就業十分便利。
在一場地佈置棟棟嶄新的樓房前,即將搬遷的潭灣鎮楊溪村三組村民黃大球與八組村民李臺妹,仔仔細細地把房子里里外外看了個遍。“看著新房完工,內心十分激動,這里的房屋就像一棟棟別墅,好看、漂亮!”看著錯落有致的房屋,黃大球掩飾不住內心的高興,連忙用手機拍下了照片,“回去發給大家看看,現在黨和政府這么關心我們,政策好,我們感到相當滿意!”
該項目在前期規劃時,充分考慮搬遷群眾的脫貧致富和后續發展需求,結合山水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將酉莊精準扶貧項目與安置區建設統籌規劃,搬遷戶入住后可就近、就地就業,真正做到“搬得出、穩得住、融得進、能發展”。
潭灣鎮橋灣村三組村民段建忠與五組村民歐家有,是辰溪縣建檔立卡貧困戶,記者見到他們時,正在酉莊的橘林里工作。他們告訴記者,自從確定為搬遷對象后,鎮黨委、政府積極幫助,接洽后續服務,使他們能在酉莊里謀上一份工作,一個月能拿到1600多元的工資。
辰溪縣照頂界村群眾搬進移民新居后,寫下了“下山不忘共產黨,致富要靠我你他”“就近就業斬窮根,脫貧致富念黨恩”等對聯,表達搬下山后內心的喜悅和對黨委政府的感恩。
VR虛擬實境“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奇藝果影像正是懷化市的創新機制,給湘西大地、給武陵山片區扶貧攻堅的主戰場懷化市的秀美山川,帶來源頭活水、盎然生機。
2016年懷化市在全省脫貧攻堅光榮榜名列第一,被評為全省脫貧攻堅先進市,洪江區在全省率先脫貧摘帽,五個縣被評為全省脫貧攻堅先進縣。全市貧困人口從2014年的75.23萬人,2016年減少到35.62萬人;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17.5%,2奇藝果影像016年減少到8.3%;貧困村數從2014年的1237個,2016年減少到839個。
2016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參加湖南代表團審議市指出:“湖南在精準扶貧上做的是認真務實的。湖南省探索的產業扶貧‘四根四走’路子要落實好。”
2016年4月11日到12日,民革中央主席、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嚴雋琪在懷化調研扶貧工作時指出“要總結提升懷化市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面的成功大型公仔經驗,使之可復制可推廣。”
2017年4月9日到14日,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政協副主席杜青林率全國政協調研組來懷化調研扶貧時指出:“懷化‘四根四走’精準扶貧貫穿著體制的創新、貫穿著理論和實踐的創新。”
我們堅信,525.5沈浸式體驗萬英雄的懷化各族人民,在精準扶貧的大道上,必將越走越寬廣、越走越亮堂,必將創造出更加燦爛的輝煌。
我們堅信,由習近平總書記親手點燃的精準扶貧的希望之火,猶如東方升起的一輪紅日,必將照遍神州廣袤的農村大地,照亮億萬農民兄弟的心,必將化為強大的精神動力,推動我國的扶貧事業。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