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寧波江北區產業融合引領鄉村振興 綠色發展助08靠設計包裝推村美民富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本報記沈浸式體驗者 郁進東 通訊員 張落雁

作為浙江省寧波市唯一的全國農村產業融合示范區,在近郊、近山、近水的天然優勢前,寧波市江北區不斷探索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走出了一條“城鄉融合、產業融合”的鄉村振經典大圖興新路子。

在田園綜合體達人模型村豐收農趣節上,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在阿貍田野農經典大圖場,IP效應吸引了一大批前來拍照打卡的游客;在毛岙攤位設計村,村民自己開設的民宿里,一桌桌農家菜陸續開席……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一幅幅村美包裝盒民富的畫卷徐徐展開,處處可見希望的田野上釋放著沈浸式體驗鄉村振興發展的新動能。

作為寧波市唯一的全國農村產業融合示范區,在近郊、近山、近水的天然優勢前,江北區不斷探索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走出了一條“城鄉融合、產業融合”的鄉村振興新路子。

整村統一流轉——

打造城郊美麗鄉村綜合體

“有田野,有水塘,還有萌萌的小動物,孩子特別喜歡來這里玩。”寧波市民吳女士是甬江街道達人村的忠實游客,周末帶著5歲的兒子來游玩時,續存了年卡。“這里與一般的游樂園不同,每個季節有不同的農閑活動,而且就在城郊,離城里很近,來一趟很方便。”吳女士說。

寧波人都知道,達人村所活動佈置在的甬江街道北郊片區,曾是寧波最大的全息投影蔬菜供應基地,包括5個建制村,占地3000多畝。然而,隨著時代的變化,“菜園子”逐漸退出歷史舞臺,破舊老屋以及雜亂無章的環境問題,成為制約該區域發展的難題。

開幕活動2016年,甬江街道以高出市場價格3倍的租金租回土地,成功地將農民的“菜籃子”換成“錢袋子”,不到5個月時間,2500畝土地順利集中流轉到村,同時拆除了約4萬平方米的農業大棚,450戶農戶進城務工,沉睡的資源被喚醒。

由于靠近莊橋機場,該片區有限高要求,無法建造高樓大廈,這意味著這里很難發展現代商業。“地處城郊、大片田園是這里最大的特色,發展寧波近郊休閑目的地、傳統鄉愁意蘊的體驗地成為我們的首選。”寧波市江北區農業農村局局長孔宇告訴記者。

很快,與江北區發展理念一致的浙江達人旅業開始入駐。“對照村莊整體規劃,浙江達人旅業將部分區域內村民的房屋進行專業設計和建設改造,將普通房屋和危舊房屋進行統一整修,用于發展農家舞臺背板樂、手工作坊等。對有歷史、有特色、有紀念意義的老房屋,街道因地制宜、因陋就簡打造河東慈孝禮堂、河西鐘一棠中醫文化館、夏家上陳稻田花海全息投影、外漕村生態旅游步道、畈里塘唐弢故居等一村一品的鄉愁格局。”甬江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孫宏說。

2018年9月28日,以鄉村夜游和田園休閑為特色的達人村投入試運營。開業至今,達人村游客已達75萬人次,營收收入超過2000萬元。“村里以土地入股,每年可以分紅,而‘達人村’園區范圍內的18間老屋,由項目方通過村委會向村民統一租用,每年支付高于市場價的租金,項目開業一年多來,還帶動了村子周邊餐飲、民宿、農產品等產業進一步發展。”畈里塘村黨支部委經典大圖員唐國軍說。

受達人村效應影響,甬模型江北郊片區的村落也開始謀劃,主動探索鄉村振興出路。街道則以達人村為核心,對區域進行全面布局,2019年“城市田園·歡樂鄉村”成功獲評首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

村級物業轉型——

舊廠房換業態重塑新活力

在距離達人村20分鐘車程包裝盒的東側,一個經歷蛻變的900畝土地正綻放光彩。

洪塘灣,原是上世紀90年代落戶洪塘街道的臺灣工業園區。隨著城市化的推進,逐漸成為一個典型的“鎮中村”。三四年前,在很多洪塘人的眼里,這里沒有了往日的榮光,只剩下環境臟亂差、產能“低散亂”的蕭條景象,成為洪塘城市化進程中的痛點和難點。

“老工業區既有著洪塘厚重的工業記憶,又蘊涵著科創文創發展的種子。”洪塘街道黨工委書記范勝兵說,為了讓這片舊廠房煥發出“新活力”,作為鄉村振興“創新創業港”的洪塘灣應運而生,給冰冷的廠房、設備增加溫度,使它們成為一座城市的文脈記憶。

2017年,圍繞村級物業資源重整,洪塘街道淘汰提升落后產能120余家,收儲空間面積超過4萬平方米。同時,通過8000萬元的公共配套、環境改造資金,撬動了8億元的社會資本投入。如今,一個占地面積約900畝,擁有產業空間面積15萬平方米,集數字經濟、現代服務業、工業產品設計等科創文創多種產業于一體的新興產業集聚區“人形立牌洪塘灣”以全新的姿態華麗登場。截至目前,園區新注冊企業400余家,其中注冊科技類企業168家,注冊文化類企業近200家。

對于一個街區來說,如果缺乏休閑娛樂等業態,那一定是單調的、缺乏人氣和生命力的。所以,洪塘灣打造了涵蓋電子商務零售體驗中心、前沿AR產品體驗中心、生態婚慶餐飲及酒店的“108街區”。而另一條利用阿貍樂園國際IP,以休閑文創為產業核心,集產、學、游、購于一體的“月亮郡”商業街,讓洪塘灣擁有了自己的夜間經濟帶。

作為寧波市首家“長三角健康服務產業集聚區”,洪塘在距離“洪塘灣”不遠處,利用邊角地建設了阿貍田野農場、寶云莊多彩田園、“火車策展來斯”等農旅體驗項目,打造了一個宜居宜業宜游的長三角親子微度假旅游勝地。

“到科技創新里遨游,到人文藝術平面設計中徜徉,到阡陌小道間漫步平面設計,到‘無中生有’中化腐朽為神奇,相信洪塘這塊冉冉崛起的長三角親子微度假旅游勝地,一定會讓越來越多的人念念不忘,魂牽夢縈。”范勝兵說。

隨著田園變花園、農村變景區,村民也變成互動裝置了員工,該區域百余名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創道具製作業、就業,預計洪塘村、趙家村人均現金收入可達每年4萬元,同比增長約30%。村集體物業租金從過去的每平方米8元/月上漲到現在的20元/月,漲幅超過50品牌活動%,實現了城鎮美化和村民致富的良性互動。

扎根山水鄉土——FRP

構筑民宿經濟全產業鏈

驅車從江北區慈城鎮出發,經由一條蜿蜒曲折的盤山公路,一個隱藏在慈城山巒里的小村落有著“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致和意境。

坐擁優質環境,卻離寧波中心城區只有半個小時的車程,“離塵不離城”的特點讓毛岙村具備了發展成為都市休閑旅游寶地的潛力。位于村口的生態公園內,景觀瀑布、小憩長廊、溪邊觀亭、書吧、茶屋、小木屋等景觀設施一應俱全。此外,這里還設立了游客服務中心、參展兒童游玩的公共空間。

人形立牌

村民種植的各種經濟作物也帶動了旅游發展。春天挖春筍,初夏摘楊梅,秋季吃板栗,冬季賞雪景。隨著北山游步道的貫通,這個小山村的人氣越來越旺。幾年前,毛岙村開發出了村里的首家民宿——茶語山莊,“莊主”陳桂良成為該村啟動儀式民宿經濟的“嘗鮮者”。用山上砍來的毛竹搭起棚子,用一個個石墩做板凳……這家精心打造的民宿還曾入選“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戶”,一到周末,客人就爆滿。

民宿經濟逐漸火熱,但因村民的自身條件限制,民宿的服務啟動儀式水平跟不上消費者日益提高的消費需求,使得村里的民宿價格一直提不上去。為此,江北區采用“企業示范+集體參與+農戶帶動”模式,引進漢花緣、勿舍、居善地等知名民宿企業,通過村集體統一租賃房屋使用權,以公司的整體品牌形象玖陽視覺進行開發和經營活動,同時開展“樣板民宿”推進工程,引導當地農戶轉變觀念,盤活現有閑置資源,指導當地民宿經營者提升服務品質。“通過三方合作,不僅壯大了集體經濟,村民可獲取房租、勞動服務和民宿經營三筆收益,企業也奇藝果影像更有歸屬感和融入感,真正實現了村企民合作、利益共享。”孔宇說。

如今,這奇藝果影像個浙江省最佳的自然生態村已建起15家民宿,投入運營3家精品民宿,促進本地民宿提價20%,年收入增加百萬元。而村里的10余家農家樂,平均每戶農家樂一年的收入可達30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也從6年前的不足5000元增加到現在的3萬元。

在江北,擁有山水生態資源的不止一個毛岙村,慈城的南聯村、洪塘的鞍山村等“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鄉村休閑勝地都陸續建起了民宿。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