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項基金為普惠扶貧政策打上補丁
□本報記者 陳巖
3月的川南,天氣已經轉暖,草在瘋長。宜賓市興文縣五星鎮大同村村民王宜祥一上午打了半人多高的一堆牛草,然后拍拍身上的土,披上一件暗紅色的西裝外套,讓老婆去抓只雞,讓女兒去摘點菜,打算請鄰居、親戚們“吃一桌好的”。場地佈置3頭母豬馬上要下崽了,按當地習俗,應該擺席請客,“一來保佑豬仔長得好,二來這幾年大家幫忙多,得表達個感激的意思。”
兩年前,“擺席請客”這種事情,是王宜祥想都不敢想的。年年入不敷出,“眼前一抹黑,每天就坐在院壩頭發愁,連煙也抽不起。”
借力我省推行的四項扶貧基金,王宜祥成功實現從“貧困戶”向“農場主”的轉變。四項扶貧基金是我省在脫貧攻堅一線的探索,目前已經推行至全省所有貧困村。
1
試點
普惠政策兌現后仍有漏洞
建基金打補丁織密政策網絡
2012年對于王宜祥來說,是跌入谷底的一年。父母先后病逝,治病、辦喪事,借了3萬多元。4個孩子有兩個考上了大學,一個上了高中,“學費可以靠助學貸款,但在城里上學,生活開銷也增加了。”正在一籌莫展之時,房屋又垮塌了一面墻,必須重修。
回想起來,王宜祥自嘲般笑著說,“我當時苦得差點想不開。”
年收入不到2萬元的王宜祥一家,當時背上9萬多元債務。“一家6口這點收入勉強夠吃,剩不下錢來還債。”
玖陽視覺雖然王宜祥脫貧致富的意愿非常強,希望和村里其他人一樣搞養殖業,但苦于缺資金,只有繼續打零工和務農勉強維生。
四項扶貧基金恰恰是針對這一類貧困戶設立的。
去年我省逐步設立教育扶貧救助基金、衛生扶貧救助基金、扶貧小額信貸分險基金和貧困村產業扶持基金。
教育和衛生兩項救助基金在縣級設立,涵蓋全省有扶貧任務的160個縣(市、區),每個基金規模大致為300萬元左右,救助標準根據貧困家庭實際困難狀況和基金支付能力酌情確定。以興文縣為例,按照幼兒園、小學、初中、普高或中職、本專科來劃分,以每人每年500-2000元不等的標準進行補助。
扶貧小額信貸分險基金也設在縣級,縣級財政出資、上級財政補貼,金融機構向貧困戶發放的貸款發生違約時,基金參與分擔違約部分。通過這種方式,鼓勵金融機構向貧困戶無抵押放貸。
貧困村產業扶持基金則設置奇藝果影像在村級,基金規模為30萬元左右。有的縣根據自身財力加大配套力度,比如興文縣每個貧困村的基金規模就在50萬至70萬元。基金由村兩委管理,向貧困戶發放2萬元以內的無息、無抵押借款,主要用于支持貧困戶或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種植業、養殖業、農村電商、農旅結合等產業業態,經典大圖以持續帶動貧困農戶增收。
“在調查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場地佈置,已有的普惠扶貧政策都兌現之舞臺背板后,一部分貧困家庭依然品牌活動面臨小孩上學大圖輸出、病人看病的問題,比如小孩雖能上學但是買不起生活用品、衣物,在學校沒策展有尊嚴等;還有一些貧困戶有積極性,愿意努力發展家庭產業,脫貧致富,但是就缺幾千塊、一萬塊的啟動資金。”省財政廳廳長王一宏表示,四項扶貧基金就是根據貧困群眾的這些急迫需求設立的,通過在脫貧攻堅的一線建基金的方式,為普惠政策打補丁,把政策的網絡織密。
2
改變
從欠債九萬元到年收入超十萬
元﹃貧困戶﹄變身﹃農場主﹄
四項扶貧基金的設立達到政策預期效果了么?
王宜祥從村里的貧困村產業扶持基金貸款2萬元,利用扶貧小額信貸貸了5萬元。“有了這7萬塊錢,就可以開始養牛了。”王宜祥將大部分資金用于修建牛棚、豬圈,剩余預留作日常養殖花銷。然后從村里的連天山生態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借了13頭牛,飼養一年后賣給合作社,其中的重量差就是王宜祥的收益。
還有不到3個月,王宜祥的牛就要出欄了。按照當前行情,每頭牛的收益應超過5000元。他還有110只雞、11頭豬,全年收入將超過10萬元。“前兩年啥都沒有,現在感覺自己成了個‘農場主’。打算拿5萬元先還一部分債,剩下的再投進去多養幾頭牛。”
王宜祥打算擴大養殖規模,按照其牛棚承載能力,擴到40頭大圖輸出,“明年這個時候40頭牛出欄,不僅以前的債都能還清,借的7萬塊啟動資金也能還清,自己還能剩幾萬塊。”
通過分險基金和產業扶持基金,王宜祥貸到款,完成了從“貧困戶”到“農場主”轉變。
另外兩項救助金也在發揮作用。王宜祥有4個子女,每年收VR虛擬實境到8000多元的教育扶貧補助金。衛生扶貧救助基金也解決了他因病返貧的憂慮。王宜祥坦言,如果沒有解決這兩個后顧之憂,即使給他機會,他也不敢借錢。
四項扶貧基金成立不到一年廣告設計,已經在快速產生效果(具體數據見表格)。截至1道具製作月底,教育扶貧救助基金累計已惠及4.76萬貧VR虛擬實境困家庭學生,衛生扶貧救助基金惠及11.5萬貧困人口,扶貧小額信貸分險基金引導發放扶貧包裝設計小額信用貸款106.9億元,貧困村產業扶持基金滾動發放15.3億元。
3
挑戰
產業現狀會影響基金效果
風控和補充機制還有待完善
作為新興扶貧模式,四項扶貧基金也面臨挑戰。
記者在多個貧困村走訪中發現,四項扶貧基金發揮作用的程度并不一致。有的村小額信貸放貸量和產業扶持基金發放量較大,受益貧困戶較多,扶貧效果良好;有的村則量小。效果較好包裝盒的村,往往有支柱產業和專業合作社,為貧困戶提供技術支持和銷售渠道,使貧困戶有信心發展好產業,敢于借錢創業。
以大同村為例,該村的連天山生態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對肉牛進行統銷統購,并負責良種培育,技術指導。王宜祥即便從未從事過養牛業,但有合作社的幫助,能降低風險預期,促使他敢參展于貸款。
王一宏表示,不同村的產業現狀不同,確實會影響基金的效果,這就需要與其他現有的政策相結合,比如活動佈置涉農資金整合試點和財政支農資產收益扶貧試點等,形成協同效應,發揮出1+1大于2的效果。
使王宜祥受益的連天山生態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就是財政支農資產收益扶貧試點的成果。該合作社利用財政支農資金展場設計建立,不僅承擔了技術輔導、展覽策劃統銷統購的角色,合作社的股權也都量化給貧困戶,頒發股權證。每年年底,貧困戶按照股權享受分紅。
對于扶貧村產業扶持基金來說,還有一項挑戰就是資金風險。既然發生借貸,用于發展產業,勢必會產生風險,如何加強風險控制,成為品牌活動政策實施者需要考慮的事情。
模型記者調查發現,財政部門對各村使用基金的風控問題進行指導,但由于各村情況不同采取的方法也不盡相同,概括起來主要有三類:如大同村,由村干部組成評估委員會,對申請者脫貧意愿、勞動能力、產業前景等進行打分,按分數決定是否借款,借多少;一類是整合利用財政資金為貧困戶所養的牛人形立牌、羊等購買保險;還有一類是與農村信用合作社合作,參考他們對貧困戶的信用評價,擇優而貸。
教模型育和衛生救助基金則與產業扶持基金不同,后者是滾動的,貧困戶還款后還可將錢借給其他人;而前兩者則是單向的,每年都在發放。
王一宏介紹,今年財政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探索建立四項扶貧基金補充機制,指導縣級精準測算基金需求,通過預算安排、資金整合、社會捐贈、對口支援等渠道,及時補充基金,保持合理的基金規模,使其持續發揮脫貧攻堅的“造血功能”。
采訪札記
貧困戶的信用
□本報記者 陳巖
“咋個可能不還?賺得上錢要還,賺不上錢也要還。”采訪過程中,記者問一位貧困戶,借了產業扶持基金和銀行的錢,打不打算還?對方語氣頗為激烈地回應,當然要還。
產業扶持基金和小額信貸分險基金,兩者的設計初衷都是為貧困戶提供啟動資金,發揮其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進行產業脫貧。面對這一創新模式,很多人都會格外關注,違約了VR虛擬實境怎么辦?因為在不少人眼中,幾乎無資產可言的貧困戶是低信用的代名詞,貸款后違約風險很高。
事展覽策劃實卻并非如此。記者在采大圖輸出訪過程中發現,走訪的幾個村子都未發生違約,而村干部也表示,相比跟親戚鄰居借錢,面對政策性的優惠貸款,貧困戶更審慎FRP,償付的意愿也更強。
國外經驗也印證了這一情形。孟加拉國的“鄉村銀行”,專門向因貧窮而無法獲得傳統銀行貸款的創業者發放小額貸款。公開數據顯示,1983年至2014年間,該銀行的貸款償還率達到97.28%。
因創辦“鄉村銀行”而獲得諾貝爾獎的尤努斯認為,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許多赤貧者具有良好的償債信用,因為他舞臺背板們明白貸款是自己擺脫貧困的唯一出路,他們面對選擇更加審慎,這也是無抵押借款給赤貧者這條路能夠走通的根本原因。
國外的減貧經驗和四川的脫貧實踐不謀而合,也為扶貧帶來新的視角——破除刻板印象,重新審視貧困戶的信用問題,能催生更多更有效的扶貧模式。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