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處古村落蛻變記:借“旅游+影視”浴火重生_中國08靠設計模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中新網太原8月21日電 題:包裝設計大山深處古村落蛻變記:借“旅游+影視”浴火重生

作者 劉小紅

封閉的大山曾讓山西長治黎城縣后峧村的村民們,一直保持著牛馬拉車、毛驢馱載古老的耕種與生活方式記者會。為徹底拔掉“窮根”,后峧村在大山深處吹響振興沖鋒號,近年來,該村依托傳統古村落旅游、影視文化村、桑葚種植業等脫貧致富,一時間村子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地處太行山腹地的后峧村,因土地貧瘠,村民們的房屋依然保留原生態的面貌,全村沒有一戶紅瓦頂。曾經的后峧村,村內沒有衛生所、不通公交車、不通自來水、網絡信號差,發展封閉落后。

模型了解,后峧村共有策展219戶557人。現如今,在2013年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204戶515人中,仍有71戶186人未脫貧。黎城縣相關負責人表示,后峧村貧困人口之多,幫扶難包裝盒度之大,是全縣之最。

對此,后峧村依托傳統古村落優勢,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助力全村發展。據了活動佈置解,后峧村現有停車場、農家場地佈置樂、影視文化基地、語錄巷、農耕文化館等,旅游基礎設施完善,游人絡繹不絕。

為發展鄉村旅游,后峧村進行了環境衛生大整治,清理了多年積存的垃圾,對殘垣斷壁進行了維修,對全村80%玖陽視覺的墻面重展場設計新刷泥美化,大規模種植道具製作蜀葵、廣告設計常綠樹,設置垃圾桶,增設6名保潔員,自此,一個干凈整潔、有味道的傳統古村落呈現在外界面前。去年,后峧村將2.3公里包裝盒的鄉村道路完成6道具製作0%的工程量,最寬處達到5.5米。

為吸引游客,后峧村培訓10多戶展覽策劃農戶投攤位設計入農家樂服務,全村80%的農戶全息投影參與旅游發展服務;同時,后峧村因村制宜,確定了桑葚種植業,桑葚采摘園項目總投資10萬元,栽植桑葚100畝,每年增加農戶收入5萬元。

據介紹,今年7月2奇藝果影像1日,電視劇《河山》FRP美術平面設計組正式進駐后峧村,開展為期一個月的場景搭建和布置工作,將后峧村拍攝場地破落房屋模型根據影視拍攝需要進行維修。8月1日,電視劇《河山》正式同黎城縣委宣傳部、東陽關鎮后峧影視基地簽署場地影視拍攝協議,預期8月25日電視劇《河山》正式開機拍攝。在拍攝結束后,劇組將投入建設的影視場地全部留給后人形立牌峧古玖陽視覺村用于發展旅游事業。

無獨有爾,由八一電影制片廠導演張玉中執導的電視劇道具製作《太行之脊》,也在后峧成功拍攝。隨后,河北傳媒攤位設計學院的學生團隊在后峧成功完成了微電影《尋》的拍攝。今年以來,黎城周邊縣份前往后峧村寫生的師生們絡繹不絕。

此外,模型產業幫扶也是后峧村脫貧方式之一。據了解,后峧村用3萬元扶貧產業項目資金、10戶農民參與包裝設計發展的電商微商項目,主營農戶自產的花椒、核桃、小米、黃豆、高梁、柿餅、黑棗、桑椹、蘋果等農產品,目前正式運營,預計每年增加農戶FRP收入10萬元;總投資10.5萬元的15KW光伏項目在后峧村委會屋頂建設完成,年收益1萬元,項目所得收益按照集體40%,貧困戶60%的比例發放,帶動貧困戶26戶脫貧致富;后峧村共補助118999元給享受“一戶一策”的43戶貧困戶。

談及后峧村的平面設計發展,該村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完成村莊道路修建、加快窯洞電商裝修、改造提升農耕文化館、規劃停車場等,同時對100畝桑葚進行采摘園設計規劃,大手筆謀劃1000畝油菜花、葵花梯田觀景帶,并策展適時舉辦包裝設計文化節,推進場地佈置寫生畫畫基地建設,配套跟進農家樂、農家宿等服務吸引外界目光。

當下,依托獨特歷史底蘊、自然風光、特色民居、姓氏圖騰等特色景觀開發的旅游策展名村——后峧村,整村面貌已煥然一新,正靜待游客踏足。(完)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