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紀委+審計”聯合工作組對楊家莊村扶貧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反饋和約談。 資料圖
“咱們里岔這個群眾工作辦公室真不錯,群眾有難事有地方說,有建議有地方聽,這才是真正的群眾當家做主的感覺。”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市里岔鎮譚家一平面設計村村民宋大爺對記者說。
新時代、新使命、新征程,當前農村工作也迎來了新任務、新挑戰、新要求。里岔鎮在日常工作中,始終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凡事聽群眾意見,凝聚民心、VR虛擬實境民智、民力,用心、用情、用行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打通了基層治理、基層服務的堵點、痛點。
去民怨:一件“煩心事”,引發流程“大整合”
不久前,鎮群眾工作辦公室工作人員王超在接待一位信訪群眾時,遇到了一件尷尬事開幕活動。信訪群眾抱怨說:“你們不用說別的,就你們鎮上部門都答復我好幾個版本了,雖然大意不差,但是我到底以哪個為準?”王超只好耐心地跟他解釋“為什么會有不同的部門答復”“為什么答復時限不同”。
進入互聯網時代,群眾表達訴求的方式日趨多樣化,有可能會通過打電話、上網、寫信等多種方式反映,品牌活動而道具製作每種方式對應的受理部門不同、辦理方式不同、答復內容角度不同,所以易引發信訪人的不滿和誤會,也會影響辦結效率。
既然多口發聲容易產生誤會,那就把“口”扎到一塊,一“口”對外!為此,里岔鎮堅持社會治理的問題導向,將綜治、信訪、“365”民生熱線等職能融合,統一由群眾工作辦公室辦理,實現群眾來訪、來信、來電、上網投訴的整合集中、一口受理,做到“一口進、一口辦、一口出”,既暢通了群眾訴求渠道,又避免了資源浪費。
群眾工作辦公室選出群眾工作能力突出的老社區書記來擔任主任,挑選12名農村工作經驗豐富品牌活動的老同志作為成員。12名成員分別來自不同的社區,并且擔任社區的綜合治理網格長,督辦各自轄區內的轉辦事項。與此同時,各個成員還負責統籌管理各自社區的治安協管員,依托治安協管員的信息觸角,奇藝果影像及時掌握村莊矛盾隱患,最大限度地將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實現早發現、早介入、早解決。
在整合問題反映渠道、回應民怨上取得成績后,里岔鎮VR虛擬實境繼而瞄準基層治理的另外兩個問題。針對群眾比較關切的村級財務問題,推出“紀委+黨建+審計”的工作模式,成立鎮級審計所,建立起5部門聯動的工作機制。審計發現記者會問題后,紀委提前介入抓早抓小,黨建辦把審計結果與干部任用緊密結合,極大地提升了村級財務運轉的規范化程度。
針對社區層級治理能力不足的問題,實施“社區+警區”的工作模式。每個社區配備社區書記1名、駐點全息投影人員4名、協警3名,形成“1+4+3”的駐點人員配置,推動工作關口前置到大圖輸出社區,治理重心下沉到一線。同時明確警區警長擔任社區黨委副書記,參與社區日常工作,社區駐點人員則配合警區開展巡邏防控,實現了“雙提升雙促進”。
由“去民怨”引發的3項工作的資源大整合,形成了支撐全鎮社會治理的“三個加法”,加出了成效,減掉了民怨。里岔鎮也被農業人形立牌農廣告設計村部、中宣部等五部委聯合評選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鎮”。
集民智:一棵“搖錢樹”,引發街道展覽策劃“千層綠”
展場設計“您覺得咱這條商業街種什么樹好?”
“俺也說不上來,能給種模型上搖錢樹就好了!”
里岔鎮機關干部楊坤正在走訪商業街住戶,征求大家對綠化苗木的意愿。
里岔鎮有3條商業街,由于全鎮經濟基礎薄弱,再加之近年來主要記者會財力用于打造“環、水、路、醫、教、養”六大民生體系,所以一直沒有對3條商業街進行提檔改造。3條商業街無論是硬化、綠化還是亮化,都還是老舊狀態。為了扮靚青島“西大門”,擦亮膠州“西窗口”,改善全鎮商住環境,里岔鎮籌資對3條商業街進行提檔升級,改造規劃中涉及綠化面積3.75萬平方米。設計方在兼顧投入成活動佈置本、整體效果以及后期維護的基礎上,給予了種植苗木品類的建議,其中喬木品種建議使用“龍爪槐”。
里岔鎮給設計方的建議打了一個問號。他們認為,商業街綠化不同于道路綠化,沿包裝盒街商戶、群眾是最大的受益者,也是最大的維護方。群眾是否認可、商戶是否喜歡,決定了這件好事是否能夠辦到群眾心坎里,也決定了群經典大圖眾能不能用心地愛護、維護,讓綠化成果得到延續。
為此,里岔鎮研究印發了《致沿街商戶的一封信》,要求全鎮機關干部分頭入戶,介紹商業街提升打造規劃,征求業戶在改造過程中的意見和建議,這就有了開頭那一幕。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里岔鎮迅速以“搖錢樹”為目標,尋找合適樹種,最終鎖定在元寶楓。由于該樹造型美觀,且隱含寓意更好,因此得到廣大業戶的一致認可和喜愛。業戶們在種植過程中還主動參與,種植完成后更是悉心愛護。如今,走在綠化后的商業街上,滿眼新綠、花草成廊、煥然一新。
在“搖錢樹”樹種選擇的啟發下,里岔參展鎮每次實施民生工作前,都堅持把群眾立場包裝設計作為工作立場,聽群眾意見,讓群眾決策,近年來群眾滿意度測評持續處于膠州市領先位次。
聚民力:一廣告設計枚“小勛章”,引發民心“大起底”
“下面發放的是‘二星級’勛章,請鄭媛媛、高緒義、高緒和……上平面設計臺領獎。”前不久,里岔鎮安家溝社經典大圖區舉行戰“疫”勛章發放儀式。
里岔鎮地處四市交界處,轄101個村,共計103家企業。在疫情防控時期,該鎮面臨著“兩多兩少”的局面,即需要設置玖陽視覺的卡口多、需要全息投影排查的信息多,卻大型公仔面臨工作力量少、防疫物資少的問題。如何高效有序地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為當時擺在里岔鎮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必須動員群眾,引導全民戰“疫”!做出這個決策后,里岔鎮沒有簡單地下發通知動員號召,而是成立了12個調研小組,針對“如何能讓村民都動起來”進行為期兩天的集中調研。每個開幕活動小組由一名領導干部帶隊,深入12個社區,進村莊、到卡口,結合入戶摸排信息走訪群眾,最終明確了群眾參與的兩大要素:首先要有一個載體,解決群眾干什么的問題;其次要有一個激勵,解決群眾干好了怎么辦的問題。
通過充分研究,里岔鎮印發了《關于在全體村民中開展“守衛家園、防疫有我”戰“疫”之星評選活動的通知》,列出群眾可參與廣告設計的7項具體工作,每完成一項可領取一枚“紅星”留念。各個村子在顯眼位置設立戰“疫”先鋒榜,每天公示群眾得星情況。同時設計打造戰“疫”勛章獎牌,分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逐級進行兌換。
戰“疫”勛章的發放,極大地激發了群眾的榮譽感、存在感。第一批勛章發放后,大家爭相走上街頭、站到卡口。截至5月初,全鎮玖陽視覺共發放一星級勛章4918枚、二星級勛章454枚、三星級勛章248枚。你執勤來我送飯的“夫妻檔”,你捐口罩我巡邏的“父子兵”……構建起群防群治的“鋼鐵長城”。
“一枚‘小勛章’引發的民心‘大起底’讓我們意識到,能不能有效地動員群眾、團結群眾,既是對基層組織力的體檢,更是對基層作風的考驗。只有養成與群眾同擔當、共進退的工作習慣,才能充分挖掘群眾力量,從而在推進工作中占得先機。”里岔鎮黨委書記劉京明總結道。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