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佳縣赤牛坬:原生態鄉村08靠設計包裝游紅紅火火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自編自導的原生態民宿實景大劇,分門別類的陜北民俗,原汁原味。置身其中,樂而忘返。坑鎮赤牛坬,陜西榆林佳縣一個偏遠普通的村落,這幾年文旅產業聲譽鵲起,引得人們紛至沓來。

《高高山上一頭牛》原汁原味

耕種、打夯、娶親、祈雨……這些祖VR虛擬實境祖輩輩生產生活的場展覽策劃景,如今在赤牛坬村大型實景劇《高高山上一頭牛》中,栩栩如生地再現。5月28日,記者來到赤牛坬采訪,體驗的第一道文化大餐就是這樣沈浸式體驗一出原汁原味的原生態演出。

“《高高山上一頭牛》是真正的原生態民宿實景大劇。”赤牛坬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VR虛擬實境主任高建茂自豪地說。

據了解,這部劇的編劇、導演、演員都是農民。演出的前一刻,大家還在自家地頭勞作。演出時間一到,便從村子的四面八方沈浸式體驗匯聚到一起,一陣忙碌的換裝后,便上臺表演。沒平面設計有劇本,道具簡單攤位設計,也沒有復雜的舞美設計。老黃牛、高頭大馬就是“特邀演員”,紅棗玉米是演出道具,劇中的鋤頭還沾著泥土……演出結束,大參展家衣服一換又呼啦啦去做自己的活計。就是這么一部由農民自編自導自演的實景劇,帶給觀眾的震撼與感動,一點也不亞于專業場地佈置大劇。

7.5萬開幕活動件民俗展品嘆為觀止

欣賞完大型實景劇,當記者走進別人形立牌具特色的赤牛坬村民宿文化展展場設計覽館和坬上人家三十六行館,更是興奮不已。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過去的一些農耕用具、生活用品被束之高閣。一些風俗、器具、美食、生活方式只能在老相片和影視作品中互動裝置見到。在赤牛坬民俗文化展覽館,這些東西你都全能找到實物。這里儼然成了陜北農耕文化的一塊活化石,更是留存了黃土高坡上的一個民族記憶的背影,留住模型了農耕文化的根脈。

赤牛坬民俗文化展覽館建在黃土高原的招牌式建筑——窯洞里大型公仔。從外面看去,數十孔窯洞上下分列排開頗為壯觀,里面還有一條長長的通道將它們連接起來。展覽館縱橫交錯又條理清晰,每進入一個展區就仿佛步入一個記憶的寶庫。AR擴增實境展覽館分為燈展室、工匠器械室、度量衡室、紅棗博覽室、傳統飲食博覽館、五谷雜糧館、婚喪展覽策劃嫁娶展覽館、服裝鞋帽館、三十六行等六大展區213個展室,總面積達3.93萬平方米,館內藏有展品7.5萬余件,所有展品都是村民捐贈和收集的。2015年9月,展覽館正式對外開放。

別具特玖陽視覺色鄉村游紅紅火火

赤牛坬村旅游業的發展不僅使全村面貌煥然一新,也讓全體村民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赤牛坬村有村民353戶、1008人,常住人口5攤位設計00多人。其中有建檔立卡貧困戶62戶、169人,在冊貧困戶3戶3人。

20廣告設計09年,赤牛坬村確立了以記者會黃土高原農耕文化和傳統民俗為主題的旅游產業發展思路,村集體成立佳縣大美鄉村旅游公司,設置股份120模型股,每股1.5萬元。策展經過六年多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演出節目打造,赤牛坬旅游區于2015年9月正式對外開放,并在2016年12月被評為全國AAA級旅平面設計游景區。赤牛坬村也是全國第三批美玖陽視覺麗宜居小鎮和美麗宜居村大圖輸出莊。

景區的成功運作,讓村民得到看得見的實惠人形立牌。僅實景劇演出,在旺季全村有100多人參演,淡季也有30多人參演。演出一場,每人掙20多元,每月演出十幾場。此外,村民單獨從事旅游服務業的有30多人。

69歲的高思茂是展覽館的講解員,講解一場掙50元,每月講解十幾場。高思茂感覺現在收入不錯,活得有滋有經典大圖味。

“村民現參展在有村集體經濟分紅、記者會旅游產品銷售、旅游公司務工、旅游服務業自營等多種增收方式啟動儀式。去年,全村年產值近1000萬元,人均純收入超過1萬元。”高建茂說。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