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太原3月15日電 題:出“彩”——創業大學生種出“文玩玉米”
新華社記者梁曉飛玖陽視覺
除了吃、做飼料,玉米還能用來做什么?在山西晉中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廣告設計范區,創業大學生張焱培育出了一種可以盤的“文玩玉米”。
這種玉米個頭小巧,但顏色豐富、顆粒飽滿、玉潤通透。經過挑選、清理、安裝配件、加固、編織、上油,一個人形立牌個精致的文玩掛件就做成了。
1989年出生的張焱畢業于山西農業大學,他的興趣是“彩色農業”。“附加值高,我不想簡單種地。”張焱說道具製作,AR擴增實境在“文玩玉米”大圖輸出前,記者會他的“彩色蘑菇”項目就在山西省星火項目創業大賽中獲過獎。
2015年張焱接手了一個農光互補項VR虛擬實境目,由于項目需要,光伏板下必須種植矮化農作物。當時,他選取了一種矮化的爆裂玉米,個頭只能長到1.5米左右。
張焱從矮化爆裂玉米中培育出“文玩玉米”。(采訪對象供圖)
活動佈置 FRP等到玉米能吃的時候,張焱掰下嘗了一下,發現淀粉味太濃,口感很差。再加上玉米個頭小,他一廣告設計度想放棄種植。
到了秋天,玉米成熟,張焱有了新的發現。“把老掉的玉米剝開,看見里面色澤鮮艷,扔了怪可記者會惜的,就把兩畝地的玉米收回去,加配件加繩,試著來玩一玩。”“文玩玉米”由此產生。
成熟后的“文玩玉米”。(舞臺背板采訪對象供圖)
盤了一陣子,第一代“文玩玉米”出現了脫粒的現象。為提升產品玖陽視覺質量,張焱在種子改良上下起了功夫,這一干就是六七年。
自然界中的玉米原本是五顏六色的,傳統玉米的育種方向是提升產量,這就導致常啟動儀式見的玉米粒平面設計以黃色為主。張焱的育種方向正好展場設計相反,他專門篩展場設計選大圖輸出個頭較小、米粒緊湊、顏色好看、水分較少的品種。
經過連續幾年的雜交育種,張焱改良的爆裂玉米緊湊度明顯提升,成熟后的玉米道具製作含水量降至3%,脫粒的現象明顯改善。
3年前,張焱開始宣傳推廣。根據不同品相,單個“文玩玉米”的售價在數十元到數百元,乃至數千元不等,幾乎把玉米賣出了“天價”。普通玉米中,最貴的水果玉米也只能賣出每根參展2元的價格。
張焱為旅游文創市場設計的“文玩玉米”。(采訪對象供圖)
“文玩玉米”采取“公司包裝設計+合作社+農戶”的形式進行推廣,目前種植范圍已拓展至品牌活動河北、陜西、甘肅等7個省份,種植面積超過500畝。據測算,農戶種植“文玩玉米”,每畝收入在6000元至8000元,是種植普通玉米收入的3倍以上。
這種獨特的文玩產品,一度受到市場熱捧。尤其是去年疫情以來,銷售收入明顯增加。但張焱清醒認識到,文玩只是小眾市場,相比之下,旅游文創、家居裝場地佈置飾的市場空間更加廣闊。即便是品相不好的玉米,也是富策展含展場設計花青素的特色雜糧。
下一步,張焱打算繼續改良記者會玉米品種,提升玉米附加品牌活動值,依托科技引領,把“文玩玉米”打造成一個全新產業鏈,也讓更多農戶從中受益。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