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記者 王振紅)12月22日,《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系列紀念封開幕活動第三輯FRP及個性化郵票本票冊在北京首發。
《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系列紀念封第三輯及個性啟動儀式化郵票本票冊在北京首發。
本次發行的《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系列紀念封第三輯共9枚,包括:“律管管口校正”“紫禁城”“二十四舞臺背板節氣”“《本草綱目》分類體系”“含酒精飲品的釀造”“中國珠算”“琢玉”“雙作用活塞式風箱”“轉軸舵”。其中“紫禁城”(封編號PFTN·KJ·GD道具製作—20)采用特種工藝,模型封正面主圖部分使用透明幻彩UV工藝。
《中國古代重要科技AR擴增實境發明創造》系列紀念封第三輯。供圖:中國集郵有限公司
中國集郵有限公司金牌講FRP解員宋欣坤,對本次紀念封的設計細節進行了解讀。來自清華大學和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的專家們,通過訪談的形式介紹了中國珠算、包裝設計含酒精飲料的釀造兩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
《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系列紀念封第三輯。供圖:中國集郵有限公司
《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系列紀念封及個性化郵票本票冊,基于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階段性研究成果“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88項設計制作,旨在展現我國古代科學成就與科技文明,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紀念封規品牌活動劃分十輯發行,每季場地佈置度發行一輯,第一輯和第二輯已分別于今年5月科技工作者日、9月全國科普日發行。
《中國古代包裝設計重要科技發明創造》系列紀念封第三輯。供圖:中國集郵有限公司
第三輯紀念封精心遴選了一批代表性的古代科技發明創造,展現了中國古代從農學紡織到材料制器,從數學光學到工程建造,從醫藥韻律到車船器械等多領域的智慧。比如:位于北京的故宮博物院,舊稱“紫禁城”,是中國古代VR虛擬實境宮殿建筑的集大成者,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物質載體,也見證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發展的過程;如今已成為特定節日的“二十四節氣”,起源于戰國時期,成熟于西漢初期,是我國先民的杰出創造,在天文和歷法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國勞動人民掌握農事與季節的經驗總結;“含酒精飲品的釀造”促進了農業和食物加工技術的發展,酒曲的發明比歐洲早幾千年,用它釀造的具有獨特風味的中國酒,如今已深深根植百姓日常生活與社交。
該系列紀念封由張AR擴增實境泮儉、張慶鋒設計,兼具科學與藝術之美,既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古香古色大圖輸出,又在設計和制作上大膽創新。每類郵戳對照中國傳統色色譜進行色系標注,顏色有所區別道具製作。紀念封配包裝盒有精美封套,通過主圖展場設計、郵戳、個性AR擴增實境化郵票直觀表現科技成果。
本次活動由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全息投影學史研究所、中國集郵有限公司、中國科技新聞學會聯合主辦,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中國科學院集郵協會承辦,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協辦。
據悉,《中國古代重要科互動裝置技發明創造》紀念封及本票冊第四輯,計劃于2024年3月20日春分日發行。內容有九項,分別為:制圖六啟動儀式體、布達拉宮、陰陽合歷、方劑學、茶樹栽培、瓷器、線性方程組及解法、羅盤(指南針)、鄭和航海。
p{margin-top:0pt;margin-bottom:1pt;}p.X1{text-align:justify;}span參展.X1{font-family:’Calibri’;font-si經典大圖ze:10.0pt;}p.X2{text-ali參展gn:justify;margin-top:17.0pt;互動裝置margin-bottom:16.5pt;}span.X2{font-family:’Calibri’;font-size:22.0pt;font-weight:bold;}p.X3{text活動佈置-al場地佈置ign:left;}span.X3{font-size:9.0pt;}p.X4{text-align:ju大圖輸出stify場地佈置;margin-top:0.大型公仔0pt;margin-bottom:0.0pt;}span.X4{font-size:9.0pt;}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