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西手藝人“化腐朽為神奇” 巧手將“金屬廢物”變“藝術品”
“工業的發展,淘汰產生了大量的‘金屬廢物’,雖然它們大圖輸出已失去原有使用功能,成為很多人眼中的‘廢品模型’大圖輸出,但它們在我眼里,都是非道具製作常精品牌活動美的‘藝術品’,每一個零件都體現了工業發展的歷史……”談及金全息投影屬工藝創作,李智如是說。
一顆螺絲釘、一條自行車鏈條、一臺廢舊的汽車人形立牌發動機……這些在他人看來毫無用途的“金屬廢物”,在山西手藝人李智眼中卻是不可多得的“寶貝”。十余年來,無數個廢舊品牌活動的鋼鐵零件,通過李智的巧手,FRP變成一件件精致的“藝術品”。
1972年出生的李智,是土生土長的太原人。空間設計師、大智居品牌創辦人、工藝美術師…展覽策劃…工作30余載,李智擁有多重啟動儀式身份包裝盒。30余年來,他的創作之路從未停歇。其中,最讓他享受的展場設計,莫過于金屬工藝創作。
“這件事已經堅持十幾年了。”李智告訴記者,大活動佈置約十幾年前,他從外地收購了近大圖輸出200臺汽車的廢舊發動機,并將配件拆解下來進行創作。平時他還會去周邊廢場地佈置品玖陽視覺回收站“尋寶”,作品中的許多配件多是他從回收站“淘”來。“一有時間我就去‘撿垃圾’。”李智開玩笑說道。
對于藝術創作,開幕活動李智有著自展覽策劃己的理解。“這是個老題記者會材,但我要走出新路子經典大圖。”李智說,按照他的設計理念,作品一定要有自己的風格和獨特性。在其創作出的200余件金屬系列作品中,每一件都是獨一無二。“我不喜歡做同樣的東西,我就喜歡創新。”
5月6日,第三屆“印記太原”文化創意設計玖陽視覺大賽獲獎作品在太原地鐵大南門站展出。李智一組頗具工業風的鐵藝作品《十二生肖》位舞臺背板于展區正中央。正是憑借這組作品,他獲得此次大賽非遺工美類金獎。
鼠、牛、虎、兔、龍…舞臺背板…記者在現場看到,十二生肖按照左右左右的順序依次擺放,栩栩如生的造型,吸引民展場設計眾駐足包裝設計欣賞。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十二生肖被許多藝術家作為創作對象。
李智告訴記策展者,該作品創作于2022年冬天,歷時3個多月完成。互動裝置“那是冬天最冷的時候,我穿著里三層外三層,從早上模型9點做到天黑,有時都顧不上喝一口水。”
創作過程雖AR擴增實境苦,但當自己的作品受到評委贊賞、民眾喜愛,李智甚感欣慰。展覽當天,李智在其朋友圈寫下這樣一段話:“工業產品都有被淘汰的宿命,創新思維讓它‘展覽策劃重生’,《十二生肖》由此產生,變成永恒。”(作者 高雨晴)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