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五省易地搬遷實踐 :挪出“窮窩窩”搬出“幸福果”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閱讀提示

奇藝果影像4月12日,在貴州省召開的全國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工作現場會上,來自貴州、湖南、四川、云南和甘肅等五省的負責同志在交流發言中均表示,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困難群體為重點,繼續攻堅克難,保質保量,寫好易地扶貧搬遷的“后半篇文章”。在此,我們結合會上5個省區的發言材料,對易地扶貧搬遷進行了梳理,希望在經驗和實踐模型中學習總結,以期更好推進扶貧搬遷及后續工作。

易地扶貧搬遷是生存條件惡劣地區貧困群眾脫貧的根本措施,是新一輪脫貧攻堅的標志性工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組織好易地扶貧搬遷,堅持群眾自愿原則,合理控制建設規模和成本,發展后續產業,確保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十三五”時期,我國將通過“挪窮窩”“換窮業”“拔窮根”的易地扶貧搬遷措施,從根本上解決約100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穩定脫貧問題,其中西部12省(區、市)需搬遷建檔立卡人口約664萬人。截至2018年底,已完成870萬人的搬遷任務,今年將基本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規劃建設任務。

系統謀劃 聚焦精準 繪就搬遷脫貧新藍圖

脫貧攻堅,精準是要義。

“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區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地區、西北黃土高原地區、西南石漠化地區、東部酸壤地區和部分高寒地區以及自然災害嚴重地區。這些地區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弱,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和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落后,群眾出行難、用電難、吃水難、上學難、看病難的現象普遍存在,就地脫貧發展無望,增收渠道不暢,傳統扶貧手段難以奏效。

2015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考察調研時強調,對居住在“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方的貧困人口,要實施易地搬遷,從根本上解決他們的生計問題。同年8月,全國首次易地扶貧搬遷現場會在貴州召開。全國大規模的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正式拉開帷幕。

貴州省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脫貧攻堅“當頭炮”,創造性探索出了“六個堅持”(堅持省級統貸統還,堅持自然村寨整體搬遷為主,堅持城鎮化集中安置,堅持以大型公仔縣為單位參展集中建設,堅持不讓貧困戶因搬遷而負債,堅持以產定搬以崗定搬)的搬遷實施路徑和政策框架。截至今年3月底,全省共建成集中安置AR擴增實境點925個、住房43.9萬套,完成搬遷任務140萬人。剩余的48萬人將在今年上半年完成搬遷入住,初步探索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易地扶貧搬遷路子。

在西北的甘肅省,則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推進脫貧攻堅的重大舉措,按照“搬遷是手段、脫貧是目的”的工作理念,加大資金投入,發展特色產業,拓寬就業渠道、激發群眾內生動力等措施,全力推進項目建設和后續扶持措施落實。“十三五”期間,全省計劃對11.44萬戶5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目前已完成搬遷39.69萬人,占計劃的79.38%,其中26.沈浸式體驗7萬人已經實現脫貧,占搬遷人口的67.3%。

同樣,地處西南的云南省緊緊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強化政策舉措落實,聚焦“50個工作目標”,強化后續扶持,易地搬遷取得決定性進展。截至目前,全省建成集中安置點2893個、安置房15.8萬包裝設計套,已搬遷入住67萬人,50余萬搬遷對象實現脫貧。

巴蜀策展之地的四川省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的“頭號工程”,統籌整合22個扶貧專項資源力量,建立完善常態化工作機制,細化明確發展特色農牧業、勞務經濟、現代服務業等6大脫貧路徑,扎實推進后續脫貧發展,取得明顯成效。目前,已建成住房33.8萬套,搬遷入住32.8萬戶114.6萬人,累計脫貧103.5萬人。

湖南省主要領導親自部署推動,扎模型實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各項工作,全61.8大圖輸出萬搬遷對象實現脫貧,基本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建設任務。

……

全國22個有易地扶貧搬遷任務的省區市共同發力,堅決打好易地扶貧搬遷這場硬仗。截至目前,全國已順利完成87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搬遷建設任務。

優化環境 保障基本 建設搬遷群眾新家園

奇藝果影像往哪里搬、地在哪里劃、房屋如何建、收入如何增、生態如何護、新社區如何管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全國各省區也在各自的實踐中不斷的探索和總結。

貴州省省長諶貽琴介紹,貴州結合地方旅游、文化資源優勢,探索形成了以城鎮化集中安置為特色的易地扶貧搬遷模式,把搬出文化、搬出產業、搬出安居樂業放在重要位置,對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進行有針對性的項目設計,讓移民群眾的居住環境、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

如今,在貴州搬遷戶的新居的客廳里,啟動儀式家家戶戶都掛上了兩張照片展覽策劃:一張是搬遷前的破房子,一張是搬遷后的新房子。36萬戶家庭,記錄下搬遷前后的新舊對比,36萬張照片,承載著搬遷群眾的感恩之情。

大型公仔織強,農村興。甘肅省通過加強搬遷新村黨組織建設,發揮好基層黨組織經典大圖戰斗堡壘作用,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記者會場地佈置把致富能手發展成黨員,構建黨組織統一領導,各類組織積極協同,搬遷群眾廣泛參與的舞臺背板基層治理體系,同步健全完善基本公共服務,使群眾盡快適應搬遷生活。

云南省則重點在“有基層黨組織、有基層自治組織、廣告設計有群團組織、有社會組織、有互助組織、有片長樓棟長、有活動陣地、有警務室、有調解室(員)、有經費保障”模型等“10個有”上下功夫,通過抓班子、帶隊伍、建陣地、強保障,實現黨的領導、政府管理和社會調節、基層自人形立牌治良性互動。

AR擴增實境籌發力 綜合施策 邁出脫貧奔康新步伐

易地搬遷,三分在建設,七分在后續。易地扶貧搬遷是否成功,不僅要看房子有沒有蓋起來,貧困戶有沒有搬進去,更要看搬遷群眾的錢袋子有沒有鼓起來。各地立足安置區資源優勢,因戶因人施策,發展特色農牧業、勞務經濟,探索資產收益扶貧。

結合“小、組、微、生”建設特點,四川省突出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向園區集中、園區向特色產業道具製作優勢區集中,推進三園聯規、聯建、聯產,實現搬遷群眾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依托川茶、川藥、川酒、川果、川豬等品牌優勢和資源特點,通過“公司+基地+農戶”、入股分紅等模式,大力建基地、創品牌、搞加工,強化搬遷戶與產業發展的利益聯結,帶動搬遷群眾脫貧增收。

搬遷群眾要在城鎮穩得住,最根本的是要有穩定的就業。貴州省圍繞搬遷群眾生計方式非農化轉變,結合省內外企業用工需求和貧困勞動力特點,統籌各相關部門培訓資源,強力推進搬遷勞動力全員培訓,逐戶建立培訓檔案,不斷提升就業技能,通過就地就近就業、組織化勞務輸出包裝盒、返鄉創業帶動、強化產業配置、托底解決困難平面設計人群品牌活動就業等方式,確保有勞動力家庭一人以上穩定就業。

推動搬遷群眾盡快融入新生活,加快由“地道農民”向開幕活動“新型市民”轉變方面,云南省副省長陳舜介紹,云南省在群眾入住前1個月內,開展水電氣火等安全知識培訓;入住1年內,適時開展新生活習慣教育;每年至少組織1次基層干部、片長樓棟長能力提升培訓;集中安置點建設1個村史館,對比今昔變化,推進文化搬遷。

“截至目前,全省有主導產業的安置點1953個,占已建成安置點的67活動佈置%;建成269個扶貧車間,權益收益覆蓋達到7.7萬戶,實現收益7.6億元。”陳舜說。

“湖南省按照資金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產業項目走,產業項目跟著市場走“四跟四走”產業扶貧思路,因地制宜培育壯大種植、養殖、加工、鄉村旅游等特色優勢產業,使33.7萬搬遷對象增收受益。”湖南省副省長隋忠誠說。

根據地方資源稟賦發展產業,甘肅省副省長常正國介紹,甘肅將光伏扶貧和易活動佈置地扶貧搬遷緊密結合,去年全省實施的31萬千瓦村級光伏扶貧電站,主要安排在易地搬遷任務重的深度貧困縣,惠及AR擴增實境建檔立卡貧困村250個、貧困戶9554戶,既為群眾帶來了穩定的收入,又解決了村級集體經濟薄弱的問題。

歷史的長鏡將永遠銘記:從挪窮窩到遷新居,從居深山到住城鎮,從地道農民到新型市民,從土里刨食到打工創業,從故土難離到安享生活,搬遷群眾的生產、生活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劉久鋒)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