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致力推動經濟穩健增長展場設計。“穩”是為了更好地“進”。我們必須抓住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問題,對癥下藥、精準發力,推動經濟行穩致遠。
發揮有效投資關鍵作用。優化招商引資和重點產業項目建設專項考核辦法,堅持用第一力度抓項目抓招商。完善重大項目推進機制,對省市重點項目實行“定時、定項、定向”調度,促進項目盡快落地開工、竣工投產。以產業項目特別是制造業項目為發力點,加快推進廣汽傳祺汽車生產基地、三寧化工年產60萬噸乙二醇等新建項目,東陽光年產25噸策展冬蟲夏草、江升鋰離子動力電池隔膜材料等一互動裝置批續建項目。突出產業鏈招商,深化以商招商、委托招商、園區招商,重點引進一批龍頭型、配套玖陽視覺型項目,力爭招商全息投影引資到位資金1600億元,攤位設計新開工平面設計億元以上招商項目400個。深化與中省企業戰略合作,擴大與三峽對口支援單位經濟協作,推動一批項目盡快落地見效。
精準服務實體經濟發展。著力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常態化開展“聯企業、解難題”活動。堅持“一企一策”,引導骨干企業聚焦主業、轉型升級,著力培育一舞臺背板批行業龍頭和細分市場冠軍。 支持中省在宜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支持企業增品種、提品質展覽策劃、創品牌。深入推進產融合作試點,統籌用好生產調度資金、產業基金,強化財政金融聯動,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力爭直接融資200億元參展,新增上市公司1家。完善扶持民營經濟發展政策,落實好減稅降費各項舉措,推動民營經濟主體增加、投資增長、質效增強。加快“小進規”“小進限”步伐,力爭規上、限上企業分別新增100家。
企業是經奇藝果影像濟的基本細胞,企業家是寶貴資源。我們將著力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包裝盒作用,讓企業家在振興實體經濟中創造新業績、鑄就新輝煌!
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引導企業強化風險意識,合理控制資產負債率;更好發揮債權人委員會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幫助困難企業渡過難關。嚴格規范政府舉債融資行為,加快市縣屬國有投融資公司市場化轉型,規范PPP項目操作,堅決遏制隱性政府債務風險增量。加強不良資產、債券違約、影大型公仔子銀行、企業互保等領域金融風險防控,堅決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二)致力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動能迭代更替是轉型升級的內生動力。我們必須堅持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傳統產業升級和新經典大圖經濟培育場地佈置“雙VR虛擬實境措并舉”,讓新動能盡快成為主導力量。
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平面設計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宜昌行動綱要》,圍繞新材料、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與新能源等五大重點領域,培育壯大戰略性展場設計新興產業。支持企業開展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努力打造國內一流的仿制藥生產基地。出臺扶持政策,著力培育汽車零部件產業。推動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民用航空航天等領域的產業項目盡快落地,加快建設國家軍民融合產業示范基地。積極推進頁巖氣、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產業化,努力打造“清潔能源之都”。深入實施智能制VR虛擬實境造專項行動,引導更多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擴大“兩化”融合對標試點范圍,確保新增國家級貫標認定企業2家。
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設立1億元產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加快實施安琪健康食品數字化車間新模式應用、三峽制藥猇亭硫酸新霉素基地、三峽煙廠易地技改搬遷等67個重點技改項目,確保技改投資高于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水平。強力推進化工產業轉型升級,高標準建設宜都、枝江專業化工園區,引導符合標準的化工企業向園區集中,化工產品向高效環保肥料、精細專用化學品、高性能功能材料轉型。大力發展綠色健康食品產業。加快發展裝配式建筑產業。深入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力爭新增地理標志商標2件以上、湖北名牌產品20個以上。
突破性發展現代服務業。設立3000萬元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實施三峽大學科技文化產業園、枝江農旅道具製作電商物流園等一批重點項目,促進服務業提質增量,力爭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2%以上。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道具製作。以園區物流、專業市場物流、產業集群物流、城鄉配送物流為重點,引進培育一模型批物流骨干企業,力爭A級企業達到70家。展覽策劃支持金融機構做強做優。加快發展商務會展、研發設計、檢驗檢測認證等產業。提升生活性服務業品質。深入實施千億旅游產啟動儀式業三年行動計劃,力爭旅游總收入增長20%。加快整合“兩壩一峽”旅游資源,全力攻堅平湖半島征遷,積極創建三峽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支持三峽大壩景區轉型增效,支持三峽大瀑布創建5A級景區。啟動長陽火燒坪、遠安太平頂、點軍白云山等度假小鎮建設。支持枝江、興山、長陽新建通用機場。繼續推進12條旅游風景道建設。積極發展文化產業。打造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精品文化旅游大戲。加快推進重點商圈和特色商業街區建設。推動城區農貿市場改造升級。辦好第28屆中國廚師節。培育綜合性服務業發展全息投影亮點。大力發展電商產業,力爭交易額突道具製作破1500億元。加快發展康養產業,推進亞行貸款養老綜合服務、山城水都健康城、卓爾國際旅游小品牌活動鎮、榛子高山旅游康養小鎮等項目建設。
全面激發“雙創”活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區域性創新中心和國家創新型城市。持續推進“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成長模型工程”“高新技術企業倍增工程”,確保新增高新技術企業40家以上、高新技術產品130個以上,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8%。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快建設數據存儲容災備份中心。新增市級研發平臺8家以上,積極創建國家級、省級研發平臺。加快孵化培育創新型小微企業品牌活動,新增在孵企業100家以上。加大中小企業創新支持力度,促進科技成果在宜轉化,完成轉移擴散和轉化應用項目100項以上。支持宜昌高新區、西陵區創建“全國雙創示范基地”。活動佈置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力爭發明專利授權量突破550件。落實“人才新政十八條”,努力讓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涌流。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