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鄉08靠設計影像提“質”增“顏”擘畫鄉村振興新圖景_中國網

作者:

分類:

特色產業“奶油南瓜”喜獲豐收 攝/趙欣

核心提示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包裝盒村振興”,強調“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近兩年來,在市紀委監委幫扶集團傾情幫扶下,在市住房城鄉建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忠縣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忠縣住房城鄉建委的指導下,忠縣磨子土家族鄉堅持把美麗宜居示范鄉建設作為鞏固拓展參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聚焦“環境美、產業強、生活美”,多措并舉開展美麗鄉村建設行動,規劃、建設、更新、管理和保護齊頭并進,多點發力,持續推進“黨建紅”與“生態綠”深度融合,實現了鄉村“氣質顏值”和百姓“經典大圖幸福指數”雙提升。

盛夏時節,沿著寬闊的瀝青路走進磨平面設計子土家族鄉,白墻黛瓦、綠樹繁花、碧水藍天、產業興旺……一幅生機勃勃宜居宜業的包裝盒鄉村畫卷就在眼前。

場鎮提升

“扮靚”鄉村顏值

磨子土家族鄉地處三峽庫區腹地,是忠縣唯一的少數民族鄉。2021年3月,磨子土家族鄉被確定為重慶市17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鄉鎮之一。2022年,市住房城鄉建委、市財政局、市城市管理局聯合下發文件,決定開展美麗宜居示范鄉鎮建設試點,至2025年,全市建成美麗宜居示范鄉鎮30個,磨子土家族鄉名列其中。

“過去一年,我們緊緊圍繞磨子土家族鄉美麗宜居示范鄉建設,通過提升場鎮品質,優化整治人居環境,完善基礎功能設施等,讓全鄉有了‘移步成景、一步一景’的嶄新面貌,一個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正逐步成形。”磨子土家族鄉相關負責人介紹。

磨子土家族鄉美麗宜居示范鄉建設奇藝果影像于2022年啟動全息投影,規劃面積1.4平方公里,重點以“一深化三提升”(深化環境綜合整治、提升場鎮功能、提升場模型鎮品質、提升管理水平)為主要抓手,對場鎮進行改造升級。

“場鎮建筑物立面得到徹底整治,再也不擔心外墻瓷磚脫落了,而且油化了街道、種上了行道樹、安裝上了太陽能路燈。”談及場鎮的變化,磨子社區居民黃叔蘭贊不絕口。

據磨子土家族鄉黨委書記盧東海介紹,自美麗宜居示范鄉建設啟動以來,圍繞場鎮環境整治、污水治理、秩序規范、交通建設、市政及基本公共服務完善、便民服務提升等方面,磨子土家族鄉黨委、鄉政府下足“繡花”功夫,深化環境綜合整治、大幅提升場鎮功能,場鎮人居環境實現了從“點”到“面”,從“面”到“里”的顯著改善。

在提升場鎮功能方面,磨子土家族鄉先后完成0.8公里的道路邊溝(暗溝)整治,1000米長、3000平方米的人行道透水磚鋪裝,安裝太陽能文化路開幕活動燈40盞,行道阻車欄桿和人行道隔離樁300余根,修復了沿街民居破損墻面61棟,人行道栽植了3個品種桂花樹95棵,場鎮環境更加靚麗。修建了1.3公里的繞場路和5公里的環湖路,不但解決了場鎮長久以來的擁堵問題,也為居民休閑提供了好去處。

在改善場鎮“顏值”的基礎上,磨子土家族鄉還大力開記者會展農村人居記者會環境綜合整治,為場鎮“強筋健骨”。聚焦農村垃圾、污水、廁所等痛難點問題,扎實推進“廁所革命”,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90%。同時,通過新增垃圾桶,新建改造場鎮污水管網,整治破碎道路等一系列措施,讓場鎮街道規范整潔,村容村貌整體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全面提升,為老百姓留住鳥語花香的田園風光。

此外,為增加公共服務空間,磨子土家族鄉對居民聚集區等重要節點進行整治并對公共空間予以綠化,將主干道沿線2處面積較大的閑置地塊修建成了休閑廣場和公廁,既滿足了廣大群眾的生活期盼,也扮靚了場鎮景色。

如今,磨子場鎮也由之前污水橫流、“蜘蛛網”管線亂如麻的“黃臉婆”,變為了如今的“白富美”,道路全道具製作面“白改黑”、人行道桂花飄香、休閑廣場人頭攢動,磨子湖環湖康養跑熱情高漲,土家原鄉特色小鎮風貌初顯,俯拾皆景,處處賞心悅目、如詩如畫。

宜居建設

平面設計激活振興“一池春水”

“美麗宜居示范鄉建設絕不是只立足于場鎮建設,而忽視鄉村面貌的改善,我們認為,作為三峽庫心的一個小鄉鎮,必須堅持兩手抓,特別要通過產業發展,帶動鄉村振興。”磨子土家族鄉鄉長馬興華表示。

2022年,在重慶市設計下鄉團隊的幫助下,磨子土家族鄉確定在竹山村“李灣”打造農村人居環境示范點,通過對原有民居進行鄉村旅游肌全息投影理梳理、基礎設施提升、農房立面改造、景觀節點改造等方式,李灣實現了“田”與“院”的完美邂逅,成為忠縣美麗鄉村建設的又一力作。

如今,從高空俯瞰,經典大圖竹山村李灣的土家院落掩映在綠色蔥蘢之中。鏡頭拉近,通過陽光透過樹木,37棟民居掩映在綠樹叢中,白墻青瓦,煥然一新,竹山村成功獲評“2022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竹山村僅是磨子土家族鄉推動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

據介紹,2023年以來,磨子土家族鄉積極順應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向往,聚焦“千年土家·心灣樂土”—巴蜀美麗庭院示范片建設,始終堅持高點定位,精心規劃,統籌考慮基礎設施配套等問題,整治提升農房41戶,其中安居型農房35戶,整治庭院面積約3186平方米,樂居型農房6戶,整治庭院面積1000余平方米。

人形立牌如今,竹山村李灣、新屋嘴等一個個美麗鄉村示范點紛紛綻放,串點成線、連線成面,各展風姿,讓磨子土家族鄉更美麗宜居。

美麗宜居示范鄉鎮建設,不僅要塑型,更要鑄魂。

7月6日,在磨子土家族鄉綜合文化站,來自忠縣文記者會化館的專業美術老師黃偉,正在向10多名來自農村的繪畫愛好者教授素描技藝。為更好助力鄉村振興,磨子土家族鄉不斷豐富文化內涵,積極挖掘磨子山林湖泊、原鄉建筑、民族特色等個性文化元素,傾力打造磨子土家畫鄉。

2022年12月,“成渝地·巴蜀情”首屆川渝兩地鄉村振興新農民畫聯展在重慶市綦江區舉辦,磨子土家族鄉3件農民作品獲獎;

2023年1月,“磨子有約——忠縣磨子土家族鄉農民畫作品展”在重慶市群眾藝術館展出,100余件畫作參加展出;

……

數據顯示,兩年來,磨子土家族鄉累計培訓農民畫工100余人次,創作出《土家菜園像花園》《五彩坡》《半城山水滿城互動裝置橘》等優秀作品150余件,成為了“磨子土家畫鄉”文化振興品牌。

產業發展

激發振興新動能

平整土地、投放水草、拔草插秧……日前,在磨子土家族鄉竹山村稻漁綜合種養基地,到處可看到工人們忙碌的身影。

今年以來,磨子土家族鄉堅持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大力推動企業進駐鄉村,幫助群眾就地就近就業,既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又有效地帶動了農民增收,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

2月,上海玖笠農業科技(重慶)有限公司成功入駐竹策展山村,共承包235畝土地,發展稻蟹特色生態水產養殖、水果種植、蔬菜種植人形立牌。其中,稻蟹特色生態水產養殖60畝,共投放2.5萬只大閘蟹苗。

“‘稻蟹混養’,不僅可以增加稻田綜合效益,實現水稻、水產互促融合,促進生態良性循環,還可以借此探索開辟出一條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旅游發展的新路徑。”磨子土家族鄉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該稻蟹綜合種養基地的大閘蟹已退殼4次,預計11月上市,銷售收入可達18萬元。

除此之外,白河村新發展4個食用菌產業項目,總面積約200畝,其中羊肚菌產業已發展為全縣最大規模;石梯村新發展流水養魚項目,通過托管模式經全息投影營,80余畝閑置稻田實施稻漁共生項目發展……

近年來,磨子土家族鄉緊緊圍繞“磨子山水·康養土家”發展主題和“一鎮兩園兩廊”空間布局,始終堅持“產加銷”全產業鏈、農文場地佈置旅融合發展的思路,推動“基地+加工廠FRP+文旅”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全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走在前、作示范。

其中,聚焦農文旅融合發展示范片建設,以鄉村休閑旅游業為包裝設計主的磨子湖環湖休閑產業園,輻射帶動周邊31平方公里的集種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休閑旅游等一體的產業集群發展,帶動全鄉形成特色農副產品種養、民宿餐飲等產業的農文旅融合展覽策劃發展,加快推進“一湖一巷一灣”農文旅融合發展示范片建設,不斷形成特色產業利益鏈接。

目前,磨子湖環湖路已投入使用,全長5公里。據磨子土家族鄉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道路對磨子湖的生態資源挖掘利用和產業發展將發揮重要作用。

“我們在建設環湖步道過程中,堅持因地制宜,在湖畔周邊發展柑橘、果蔬攤位設計等產業,與磨子湖景色充分融合,對綠化景觀升級改造,將磨子湖景色環狀串聯,游客可在親水怡人美景中漫步、策展游憩、休閑與觀賞,帶來游湖全新的體攤位設計驗感。”該項目負責人說。

未來,磨子土家族鄉將按照“一年打基礎,兩年初見效,三年成亮點,五年作示范”的目標要求,以“磨子山水·康養土家”為發展主題,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堅持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推進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和特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參展,全面推動磨子土家族鄉鄉村振興工作取平面設計得更大實效,更好惠及全鄉群眾。

到2025年,磨子土家族鄉將建成2個高品質基地,即高品質柑橘和高品質糧油基地;進一步鞏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鄉”創建成果,大力爭創市級和國字號殊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速、玖陽視覺全鄉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參展位居全縣前列,打造市級鄉村振興示范鄉鎮。

百尺竿頭思更進,不待揚鞭自奮蹄。“磨子土家族鄉美麗宜居示范鄉鎮建設不是終點,而是忠縣全面推動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的起點,站在新時代新征程的起跑線上,忠縣各級干部群眾將鉚足干勁、鼓舞斗志,不斷擘畫鄉村振興新圖景。”忠縣相關負責人說。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