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08靠設計影像鄉融合看鄂州_中國網

作者:

分類:

這里是湖北簡稱“鄂”的由來,春秋戰國時楚鄂王封地,三國時期吳王孫權在此告天稱帝,古武昌之源因此得名,吳楚文化在此交包裝盒流融合。

這里是“百湖之市”,擁有梁子湖等大小湖泊133個,號稱“亞洲淡水植物基因庫”,是武漢都市圈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古今兩武昌千參展年傳承。

這里是湖北省鄂州市,作為湖北省首全息投影個城鄉一體化試點城市和綜合改革示范區,鄂州工業化率全省第一、城鎮化率全省第二、人均GDP全省第三。2022年,隨著亞洲第一個專業貨運機場鄂州花湖機場開航,一座臨空經濟新城正拔地而起、展翅騰飛。

“2013年7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到鄂州考察,對城鄉一體化發展作出重要指示,開啟了鄂州城鄉融合發展的新時代。”鄂州市委書記孫兵表示,10年來,鄂州從“統籌城鄉發展”到“城鄉發展一體化”,再到“建設全國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既反映了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的生動實踐,又體現了新時代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鄂州要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堅平面設計決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堅持建設現代化村居和保護傳統村落相統一,著力打造百姓幸福之家,走好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之路。

“糧食安全要靠自己”——

向科技要潛力,向政策要動力,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鄂州市位于湖北省東部、長江中游南岸,丘陵崗地平原皆有,2022年常住人口107.12萬人,其中城鎮71.90萬人,鄉村35.22萬人,城鎮化率為67.1%。糧食生產平面設計面積59.08萬畝,糧食總產量25.17萬噸。從糧食生產數據上看,與同為省直管的農業大市相比,鄂州塊頭并不大,但面積和產量兩項指標同比增幅均居全省第一。

“農業強,首先是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啟動儀式能力必須強。”孫兵認為,鄂州作為糧食主產區,抓好糧食生產、保障糧食安全義不容辭、責無旁貸。要結合實際發展特色農業解放勞動力,加快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整治“清零”撂荒地,借力武漢高校院所等科研資源,推動良種、良法、良田、良機融合發展。

“誰種糧誰得補貼,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鄂州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方勇利介紹,2022年11月,鄂州市出臺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政策,在國家種糧補貼的基礎上,拿出近億元“真金白銀”直接獎補實際種展覽策劃糧戶,支持種糧大戶全面提高復種指數,在湖北全息投影全省還屬首創之舉。

近年來,鄂州市推進城鄉要素舞臺背板自由流動體制機制改革,著力推廣土地流轉、托管服務、股份合作等適品牌活動度規模經營形式,為種糧主體解決生產后顧之憂,農村承包地流轉率位居湖北全省前列。“三夏”時節,鄂州田間地頭呈現一派機收機種繁忙景象。

“現在政策越來越好,讓大戶能真正安心種糧,兩個在外務人形立牌工的兒子都回來一起經營合作社。”鄂州市梁子湖區涂家垴鎮徐連村村民徐道才流轉了1000多畝地種糧食,他說,各級農技專家經常上門指導,讓他對未來農業的發展信心滿滿,主動投資擴大糧食種植規模,恢復雙季稻生產模式。

“在科技的加持下,今年油菜又喜獲豐收。”在鄂州市華容區臨江鄉,湖北油米匠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李池介紹,該公司在鄂東南地區流轉撂荒地2萬畝,與各級科研單位合作,優選油菜、大豆、水稻良種及先進技術模式,整治高標準農田,開發糧油全產業鏈。目前,已與臨江鄉簽訂1萬畝規模種植服務協議。

近年來,鄂州立足區位條件、資源稟賦和種業產業優勢,以引企、引資、引才、引智、引研為手段,緊盯種子、種苗、種畜、種魚四大主攻方向,實現糧食、水產、畜禽三大突破,積極打造現代種人形立牌業新城。

鄂州市委副書記徐艷國表示,鄂州要不折不扣落實好省里下達的種植面積、產量的底線任務,及時將糧食種植任務分解到鎮、到村、到田塊,確保種滿種足。要做好“土”“特”“產”三篇文章,做精“一顆種子”,實現水稻品種研發、種植、加工可持續發展能力。做優“一條魚”,提檔升級武昌魚產業全鏈條。做強“一頭豬”,推進生豬行業延鏈補鏈強鏈。

當前,鄂州匯聚了武漢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湖北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校及多家種企的基地。成立稻田生態種養產業協會,探索開展“種企+科研機構+農戶”新機制,提高科研成果轉化率和技術普及率,帶動廣大小農戶對接現代農業。作為武昌魚原產地,鄂州大力開展武昌魚種質資源調查和保種保質培育。已建成國內樓層最高、單體規模最大的26層“科技養豬樓”,正在由單一養殖向主食加工等全產業鏈延伸。

“特別是古村落要保護好”——

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張藍圖繪到底,著力打造山水鄉愁之源

古村、古道、古樹、古塔、古宅…AR擴增實境…走進東方山下、桃花溪畔、狀元橋旁的鄂州市鄂城區汀祖鎮岳石洪村,百年時光過去,舉人溝的流水仍在緩緩流淌,人文風情與自然美景吸引著各地游人來此打卡。

2019年,鄂城區引進本地鄉賢創立的湖北百村商業運營管理集團有限公司進駐岳石洪村,廣告設計開展整體推進鄉村振興投資,率先在湖北省編制完成多沈浸式體驗規合一的村莊規劃。岳石洪村集體以土地、廢棄廠房學校等要素入股,將閑置礦山變成了礦茶公園,閑置小學改造為網紅打卡民宿,增添了獨特韻味,形成村企合作共建美麗鄉村之路。

“古村古建可能是當代鄉村最有鄉愁和價值的地方。”在湖北百村集團公司董事長余元兵看來,村莊存續下來的景物必然有其合理性,只需恰當利用傳承。而且鄉賢普遍有回報家鄉的愿望,這幾年在岳石洪村的鄉建實踐,經歷了藍圖規劃、產業植入、運營帶動等三個階段,爭取讓更多的村民和鄉村合伙人參與到這個事業中來。

“襟江抱湖枕名山”的鄂州,山水資源豐富,鄉愁正是這一鄉土文化之根。近年來,鄂州市以“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定力,一錘接著一錘敲、一任接著一任干。

2022年10月底,鄂州市以爭創全國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為目標出臺方案,在全省率先開啟農村“六閑”資源綜合整治利用提升行動,瞄準農村閑置廠房、農房、礦井、學校、物品、土地“六閑”資源,搭建資源流轉交易平臺,變閑為寶。

方案出臺玖陽視覺后,鄂州市從摸清“家底”入手,建立了覆蓋農村全域的“六閑”資源清單。并聘請專業規劃設計團隊,結合流域綜活動佈置合治理等專項規劃,建成文旅類、商貿類、景觀類和恢復類等88個項目的玖陽視覺多用FRP途重點項目庫。

鄂州市委、市政府相關負責人帶隊,分批次到北京、珠三角、長三角、川渝等地進行招商引資,吸引市場主體積極投資“六閑”資源。段店鎮農耕年華、楊葉鎮鄉村候機樓等項目吸引了近20家有投資意向的企業主動接洽了解。

10年前,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鄂城區長港鎮峒山村考察記者會,并在這里召開座談會。還提出了“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殷切期待。

在鄉村振興的春風化雨下,鄂州保護好古樹、古屋、古橋、古景農村“四古”資源,最大限度留住鄉愁、留住文脈。“以‘山水鄉愁’為品牌,全村80%的勞動力返鄉就業創業。”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峒山村村委會主任占志啟介紹,10年間,峒山村留下鄉親們的記憶和策展鄉愁,創新引進華中農業大學教學試驗基地、三一重工、嘉禾漁業,將閑置的農房、廠房改建為生態農業田園綜合體,整合修復各村灣閑置的宅基地、荒地,新建文化廣場、百姓大舞臺等,助力村集體經濟增收,建設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的和美鄉村。

鄉村建設既要見物也要見人。鄂州全面推廣“千萬工程”經驗,持續發動群眾開展共同締造活動,并以每月現場督辦、每季度覆蓋全市21個鄉鎮拉練評比為抓手,聚焦人流密集地段、國省干道沿線、城郊結合部、門戶鄉鎮和窗口村、市際插花地帶和邊界口子鎮,全域發動、全員參與、整體推進,確保農村人居環包裝盒境整治提升工作取得實效。

鄂州市委常委、副市長盧輝表示,要正視問題,對標對表補短板,以更高標準、更實舉措,全面推進人居環境提檔升級。要廣泛發動群眾,發揮好“五老”、鄉賢的引領帶動作用,引導廣大群眾自覺參與場地佈置、維護農村人居環境,真正讓鄉村底色亮起來。

當前,在鄂州市,武圣村、官田村等一個個特色村落拔節而起,充分展現田園鄂州玖陽視覺山水鄉愁之意。現已建設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29個,整治村98個,打造“沿梁子湖、沿百里長港、沿漢鄂高速”美麗村灣精品示范帶、沿花湖機場高速公路農交文旅融合示范帶,散落在各處的特色資源串珠成鏈、連片成景,蝶變展新顏,為加快建設全國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打下良好基礎。

“建設美麗鄉村,是要給鄉親們造福”——

發展“臨空+農業”,擦亮“文旅+農業”等品牌名片,促進關鍵要素向鄉村流動啟動儀式

夏天的鄂州,小龍蝦撐起了龐大的消費市場。在鄂城區澤林鎮,萬畝湖小龍蝦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程大林介紹,合作社被評為國家級農民合作社示范社,是省級小龍蝦良種場,參與全國首個小龍蝦生態繁育地方標準制定,超七成蝦苗銷往周邊省份。

鄂州市將稻蝦種養作為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年推廣綜合種養面積12.5萬畝,2022年全市小龍蝦產業綜合產值達10億元,帶動了5萬多人就業。

鄂州積極發展“臨空+農業”格局,傾力實施武昌魚品牌復興工程,以武昌魚品牌為龍頭,全面推進預制菜、機場交易及冷鏈物流等多條產業鏈,構建展覽策劃千億級規模的現代農業產業集群。

3月26日,鄂州花湖機場,產自梁子湖區的小龍蝦等湖北農產模型品航空貨運首飛成都。今后,鄂州及周邊的大閘蟹、黃鱔等鮮活農產品,離世界又近了一步。

鄂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余珂介紹,鄂州地處國家經濟地理中心,1.5小時飛行圈覆蓋五大國家級城市群,輻射全國90%的經濟總量、80%的人口,可實現“一日達全國、隔日連世界”。

鄂州著力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體制機制障礙,促進“人、地、錢”關舞臺背板鍵要素更多向鄉村流動,推動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引入有理念有情懷有實力的經營主體,發展現代、休閑農業等新業態。“零工驛站”架起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就業橋梁,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實現全市行政村“整村授信”全覆蓋,授信金額62.48億元,金融“活水”源源不斷注入希望的田野。

VR虛擬實境

截至3月底,郵儲銀行鄂州市分行針對246個信用村投放各類貸款資金累計達3.7億元。針對鄂州水產養殖行業周期性資金需求,發放擔保方式靈活的短期流動資金貸款,額度最高可達400萬元,有效緩解水產養殖戶擴大生產所面臨的資金壓力,為鄂州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注入強勁的金融動能。

同時,鄂州積極打造吳都風、鄉愁地、鄉村季等創意旅游產業,做大鄉行、鄉味、鄉音、鄉居“鄉愁四韻”文化品牌,擦亮“武昌魚美食之鄉”等文化策展名片,構大圖輸出筑聯農帶農機制,讓群眾“口袋”鼓起來。

在華容區段店鎮,70多歲的臺商郭楊福已在此投資興業10年,流轉1萬畝荒地,托管7000畝湖面,建起“鄂州臺灣農民創業實驗園”,周邊5個村,400多名農民從此與園區共存。園區被授予“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

在梁子湖區太和鎮,返鄉創業的青年企業家柯凡勝把地域文化與生態農業、鄉村旅游相結合,建起了生態農場和民宿,流轉4個村近8000畝崗地,不僅將荒地變廢為寶,還讓老茶場煥發生機,帶動周邊百余名村民在家門口便有業可守。

帶領人民創造幸福生活,就必須牢牢把握產業振興這個重中之重,走好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之路。鄂州市市長王璽瑋表示,當前,鄂州正依托武漢新城和鄂州花湖機場,加快建設“武漢城市圈同城化核心區、全國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國際一流航空貨運樞紐”。要深入實施強縣工程,聚力打造一批具有鄂州特色大圖輸出的“產業地標”,重點發展比較優勢明顯、帶動農業農村能力強、就業容量大的產業,堅持推動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雙輪驅動、協同發展,為湖北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貢獻鄂州力量。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