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石椅村里,整全息投影潔的環境、寬闊的道路、排列有序的民居,一幅羌風羌韻濃郁的新村景象躍然而出。不少村民把自家種的枇杷、李子通過直播帶貨、品牌收購等形式,銷往了全國各地。江油市武都鎮陽亭壩村里,村民羅勇看著整潔的田間地頭,樂呵呵地說道:“以前地膜、垃圾到處亂扔的場景已經不見了,現在都是干凈整齊的田坎,巴適!”
今年3月以來,四川省綿陽市學習運用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圍繞加快VR虛擬實境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聚焦農村基礎設施、人居環境、醫療教育、產業人才等小切口,統籌整合資金超20億元,部廣告設計署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提升、電網設施改造、公路隱患整治、健康飲水、特殊兒童教育、農村義診、傳統村落民族村寨特色民居保護利用、產業人才引領等鄉村振興八大專項行動,以專班制、項目化、清單式推動工作,使鄉村實現由表及里的全面提升。一幅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的美好畫卷,在綿陽大地徐徐展開。
聚焦“硬件短板”,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完備度
在平武縣水晶鎮青龍村通村公路上,旅游大巴、農用車等穿梭往來。這條玖陽視覺新改建的鄉村公路,讓水晶鎮到青龍村偏遠村民小組的車程由原來的數小時縮短至50分鐘,青龍村的藥材等特色農產品也得以順利品牌活動出村。
八大專項行動啟動實施以來,“路”“水”“電”被放在聚焦“硬件短板”的首位。
為暢通道路,FRP進一步提升通達水平,綿陽推進建制村通雙車道公路改造、窄路基路面拓寬等,擴大農村公路通達深度和覆蓋廣度;推進急彎陡坡、臨水臨崖等重點路段安防設施建設,推動實現村道危險路段安防設施基本覆蓋,常態化推進道路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曝光大整治”。
在清潔用水方面全息投影,全面提升農村安全飲水保障能力,堅持建管結合,緊盯供水薄弱區域,實施供水管網延伸參展、連通和水源建設3項工程,推動水源保護區“劃立治”;以縣為單位組建9支應急搶修隊伍和供水應急平面設計隊伍,織密織細供水便民服務網絡,深化集中供水工程規范化建設,改善農村地區用水體驗。
針對農村電源點“撐不起”、線路設備“帶不動”、末端電網“電壓低”的問題,開展電站增容改造、輸變電新建和農網鞏固行動,讓群眾用電品牌活動更放心,生產作業更安全。目前已開工農村電網改造升級項目24個,新建和改造變配電設施883個。
民生“短板”的改造,促進了特色種植、民宿旅游等產業發展壯大,為綿陽發展“長板”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聚焦“關鍵實事”,提升農村公共服務便利度
如何解決好農民群眾急難愁盼的“關鍵實事”,事關群眾的日常生活。為此,綿陽圍繞群眾就醫、特殊兒童就學等事項,以“點”帶“面”,加快補齊民生短板,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AR擴增實境3月以來,綿陽統籌全市醫療資源,安排部署“萬名醫護走基層”,參展探索開展“一村一月經典大圖一義診”行動。以村衛生室為陣地,通過“固定設施、流動服務”的模式,每月對責任范圍內的所有建制村至少開展一次義診服務。通過建立“市級統籌+縣級負責+鄉村落實參展”三級醫療義診實施體系,確保優質醫療服務重心真正下到基層。
目前,已開展義診活動8000余次、服務群眾36.7萬余人次,雙向轉診110包裝盒0余人次,實現群眾在家門口看病就診。
在包裝盒農村特殊兒童教育關愛專項行動中,綿陽著力改善集中教學設施條件,采取定向招聘、增設崗位等方式,補齊配足特教師資力量,不斷擴大農村特殊兒童集中受教比例。對不能到校就讀、需要專人護理的農村重度適齡殘疾兒童,按照每月不少于4次開展送教上門;對能夠適應普通學校就讀要求的適齡殘疾兒童少年,采用隨班就讀方式,就近安排接受義務教育。
截至目前,已送教上門6000余人次,保障適齡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1500余名,適齡殘疾兒童入學率達100%。
聚焦“生態宜展覽策劃居”,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舒適度
走進省級文明村鎮涪城區經典大圖豐谷鎮字庫村,青蔥的樹木、盛開的鮮花、蜿蜒的村道、干凈的長椅,村口的一處邊角地塊打造的“口袋公園”很是熱鬧,孩子在一旁嬉戲打鬧,老人在這里休閑、鍛煉,盡享家門口的愜意時光。字庫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茂甫介紹沈浸式體驗,字庫村在村里犄角旮旯“見縫插花”,配置了多種便民設施,讓“口袋公園”成為村民觸手可及的“后花園”。
“讓農村人居環境參展‘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是專項行動的工模型作重點之一。”綿陽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對謀定的工作要一抓到底,推動農村人居環境大整治、大提升。
為進一步改善農村面貌,緊盯“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綿陽突出特色,打造微景觀、微田園,發展綠色生態,深化鄉村公共空間治理。
截至目前,農業面源污染治理“一控兩減三基本”目標已基本實現,完成高效節水灌溉建設面人形立牌積21.67萬畝;化肥農藥場地佈置使用互動裝置量穩定保持零增長;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96.47%;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6.82%;農膜回收率達90.65%。
此外,玖陽視覺綿陽還啟動川西民居普查工作,開展傳統村舞臺背板落建設工匠培訓、設計下鄉等保護行動。健全傳承體系,依托傳統民居改造建設非物質文化展示館、微博物館等公共服務設施。同時,構建利用體系,挖掘羌族、白馬族等少數民族文化,發展工藝美術、休閑旅游、體驗經濟等產業形態。
聚焦“三大群體”,提升農村人才保障支撐度
近日,綿陽啟動優勢特色農業產業人才團隊、鄉村振興鄉土能人申報,計劃擇優組建10支“優勢特色農業產業人才團隊”,選樹啟動儀式100名鄉土能人典型,并提供政策、資金支大型公仔持。
為強化鄉村振興的人才支撐保障,綿陽把目光聚集到“專業人才”“本土人才”“歸雁人才”開幕活動這三類人才上,積極探索解決鄉村人才總量不足、人才結構不優、創新創業能力不強等難題。
今年6月,大型公仔安州區花荄鎮九合村的14名果樹種植戶被聘為“本土專家”。不久前,平武縣通過舉辦四川省第三屆中醫藥森林康養大會和厚樸全產業鏈發展大會,吸納記者會16家社會組織,集聚40名高端人才、高層次人才,為本地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建言獻策。
目前,綿陽圍繞十大優勢特色農業產業,將選樹優秀農場主、種糧達人、最美農技員各30名,激勵廣大基層干部群眾投身鄉村振興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選樹返鄉入鄉創業明星10名,發揮返鄉入鄉創業人才示范引領作用。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