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園田居,適當屏蔽社交,減少社會聯結,是很多都市“內卷”一族所向往的生活。在云南省曲靖市馬龍展覽策劃區張安屯街道咀子上居民小組,有一個“旅居經典大圖村落”,簡約居所、鄉村圖書館和咖啡屋是這里的標配,將安靜悠閑的田園鄉居和舒適大圖輸出現代的生活方式結合起來,接納著越來越多來自全國各地來旅居的“新村民”,通過打造優質的田園生活,走出鄉村振興新模式。
據了解,近年來馬龍區在全面梳理轄區內鄉村旅游資源的過程中,發現玖陽視覺以張安屯社區為代表包裝盒的一批城市近郊村(社區),有“軟香米”等一批優質生態人形立牌特色農產品,有“稻魚共生”有機養殖技術,還有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空置房屋。
其中,咀子上居民小組原有農戶49戶、185人,由于村內基礎設施條件較差,多數農戶已搬至村外建蓋新房居住,村內僅剩8戶、33人,屬于典型的“空心村”。
全息投影為充分盤活這展場設計些閑置資源,助力鄉村振興,張安屯街道立足特色生態資源開展招商引資,于2022年12月引進互動裝置云南若谷文旅開發有限公司投資400余萬元,在咀子上居民小組打造面向外地都市人群中長期旅居的鄉村振興文旅項目——“鄉居·吾舍”旅居項目,項目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運營模式,集中租賃農戶閑置房屋,裝修改造成旅居民宿。
云南若谷文旅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鐘鵬介參展紹,項目共租賃大小住房和烤房37戶、78間,目前已裝修改造成品房屋35套,展場設計吸引了30余位來自北京參展、江蘇、廣東、湖南等地的“新村民”入住,他們中有音樂人、作家、金融業從業者,也有自由職業者以及退休老人,大多數旅居民宿租期在1年至10年不等,根據房屋大小不同,每棟單獨套房年租金約為1.2萬元。民宿還配有菜地,并為“新開幕活動村民”們配備入住小管家,提供快遞入戶、生鮮配送、房屋維護、城市往返等服務。
除此之外,依托當地自然環境,村內還打造了公益性的鄉村書屋,以及田園咖啡館、田園花園餐廳等配套設FRP施。
“我們賦予具有豐富傳統文化的鄉村一個現代化的表達方式包裝盒,它簡約、舒活動佈置適,能夠滿足基本的生活條件,它有咖啡屋,有書店,雖然一切都是現代化的表達方式,但‘裝’的還是傳統的鄉村文化。”馬龍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江櫟說。
打FRP造田園生活樣板 新老村民共建詩意鄉村
“鄉居·吾舍”旅居項目運營以來,為當地村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大圖輸出的收益,成為張安屯繼“魚米之鄉”后的又一張亮麗名片。
據了解,通過旅居項目的實施,老舊房屋可AR擴增實境為全村實現每年租金收益9萬余元,全村出租土地面開幕活動積為180畝,全年又可實現租金收入16萬元。除此之外,村內所有綠化、保潔等人員均為本地居民,鄉間小敘私廚菜館員AR擴增實境工也均為記者會附近村民,每人每年工資為3萬余元。
隨著“新村民”的入住,土雞蛋、土雞、土豬肉等本地生態食品深受青睞,“新村民”們活動佈置對于體驗田園生活、放松娛樂、生活服務的需求,也促進了快遞物流、農耕體驗、鄉村書屋、咖啡館等新業態的發展。
在實現當地群眾就近務工、增加收入的同時,老舊舞臺背板房屋被翻新改造,小花園、小菜園得到美化綠化,極大地改善了當地的鄉村風貌。
在江櫟看來,在啟動儀式咀子上,沒有“顧客就是上帝”的口號標語,有的是新、老村民在磨合中共處,在生活中共融的和諧場景;沒有農村宅基地的爭端,有的是同耕一塊地的勞作和收獲季節大家共情的喜悅;在這里,原有的村民不是接受幫扶的展覽策劃對象,而是和“新村民”共同改善家鄉人居環境、建設新村莊的一分子。
“鄉居·吾舍”項目只是馬龍區鄉村旅游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為實現“休閑康旅目的地”的發展定位,馬龍區基于地處云南省兩大城市之間,獨具“一肩挑兩極”的地緣優勢和7月平均氣溫18.8℃的避暑氣候條件,在精準招商工作中把“招大引強”和“小而精”的項目同步推進。
目前,馬龍區規劃有將部分廣告設計老工業廠房改造成“工業遺存”旅游度假區等項人形立牌目,同時“抓大不放小”,在鄉村旅游方面多點開花,在旅居道具製作和康養等新業態上做文章,鄉村旅居項目雖體量不大,但都注重立足當地村落特色優勢,走出了一條差異化、特色化發展的路子。
下一步,“鄉居記者會·吾舍”還將以咀子上村為中心,以“鄉愁咀子上”為主題,規劃設計青少年勞動教育實踐基地、親子主題營地、生態農家樂、共享農莊及“鄉居·吾舍”五大主題業態,梯次開發,集群發展,打造名副其實的旅居之鄉,吸引八方來客。(完)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