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白云下,綠水青山人形立牌間,“世界三七之都文山歡迎您品牌活動”的標語十分醒目……3月6日,在云南代表團分組審議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云南省文山州刺繡協會副全息投影會長王陸芬展示了一幅別具一格的刺繡畫,讓人眼前一亮。
把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繡在作品上,把新時代新氣象新生活繡在作品包裝設計上活動佈置,是王陸芬作為省級彝族刺繡非遺傳承人的新追求。
王陸芬最初的刺繡產品只是衣服、鞋帽、包裝設計枕頭套等,繡面大都是花鳥蟲魚和“花開富貴策展”“吉祥平安”,后來她陸續包裝設計開發出手工參展藝品、掛件,梅蘭竹菊、高山流水等元素開始增多。
舞臺背板
隨著脫貧攻堅勝利,舞臺背板鄉村振興開啟,王陸芬關注到村莊互動裝置奇藝果影像變美、村民變富,刺繡作品又逐漸轉變為美麗鄉村、綠水青山、農村生活等圖景,產品也由十字繡拓展到平繡、打籽繡、數山沈浸式體驗繡、盤金繡。
“我們緊貼消費者需求,既注重實用性,也增強藝術感,目前已設計26類126種刺繡產品。”王陸芬說,繡娘們的作品不僅銷往北上廣等一線城市,還遠銷意大利米蘭這樣的國際時尚之都。
從鄉村到城市品牌活動,從傳統到現代,王陸芬開幕活動的創作視野越來越開闊,繡品越來越多元。“我要創作更包裝設計多反映時代特征的刺繡作品,讓傳統刺繡煥發生命力。”王陸芬說。
王陸芬所在的文山州全息投影硯山縣白沙坡村是一個典型的彝族聚居村,她從小就在大人們的熏陶傳授下,學會了刺繡。
2013年,模型在外做生意的王陸芬回到村里,帶著村里的26個繡娘開始了艱難的創業道路。從成立農包裝盒民專業合作社,到注冊手工刺繡有限公司,再到進軍電商平臺,王陸芬探索出“協會AR擴增實境+合作社+FRP公司+電商+繡攤位設計娘”模式,不斷做大沈浸式體驗刺繡產業規模。
包裝盒目前,合作社已有2000多名繡娘,人均年收入達1.45萬元。王陸芬說,此前很多村民通過刺繡實現脫貧增收,如今又走上“錦繡”致富路。
肩負責任和開幕活動重托,王陸芬代表開幕活動調研發現,文山州作啟動儀式為邊疆民族地區,雖然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勝利,但發展底子薄,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像刺繡、三七等土特產“出山”有困難,產業發展后勁不足。她建議加大對文山州基礎設施建設開幕活動的支持力度,早日讓文山州駛入發展快車道。同時,王陸芬希望能加大對刺繡產業和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讓農民“唱歌跳舞大圖輸出有錢賺,雙手繡出好生活”舞臺背板。
(本報記者王若辰、字強、楊靜)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