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中國扶貧在線訊(見習記者張蔚藍)9月的山東,綠水青山,秋高氣爽,盡顯齊風魯韻。
在濱州市鑫誠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全息投影園,獲得歐盟有機認證的千畝有機瓜果,幫助村民們過上了致富增收的小康生活;在臨沂市蘭陵縣壓油溝風景區,“公司+農戶”“以旅促農、以農促旅”綠色高效循環的田園風光綜合體,助推壓油溝村整體摘帽脫貧;在臨沂市沂南縣岸堤鎮的記者會朱家林,民宿成群、電商林立,吸引了大批企業家和創業者的目光。
2017年,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18年3月,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以推動鄉村產業振興、推動鄉村人才振興、推動鄉村文化振興、攤位設計推動鄉村生態振興、推動鄉村組織振興的五個“振興”,為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作了精細謀劃。同年6月,習近平總書模型記考經典大圖察山東,對山東提出了具體要求: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
兩年的時間里,山東作為農業大省,跟隨鄉村振興戰略步伐,率先發展現代化農業產業,打造了將休閑旅游、現代農業、田園社區融為一體的田園風光綜合體,通過高效的土地流轉和農村合作社的形式凝聚民心,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發展鄉村旅游業,通過扶貧兜底促進百姓增收等途徑,激活了一條鄉村振興新路徑。
朱家林田園綜合體:扎根土地,傳承鄉土文化精華
記者來到朱家林村時,跟隨采訪團圍繞在一個紅色的小盆前,“這是我在鄉間抓來的野生蜈蚣,我爸爸最喜歡把它們用油炸了吃。”原來,這是村里一個賣飲料的露天小食店老板開設的“副業”。在周包裝盒邊眾多石頭蓋成的民宿前,這樣的露天雜貨鋪似乎并不違和。
朱家林田園綜合體位于沂南縣岸堤鎮,距沂南縣城約32公里,總規劃面積28.7平方公里,覆蓋23個自然村、1.6萬人,是山東省首個國家級田園綜合體。
沈浸式體驗記者走訪參觀時,朱家林美學館正在舉辦攝影展,一幅幅黑白照片記錄了從上世紀60年代至今沂蒙山老百姓生活的變遷,濃縮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各行各業中的新鮮事和大變化。
過去,這里開幕活動是有百攤位設計十戶人家的閉塞窮村子,常年缺水、房屋破敗,困難的條件加劇了青年外出打工的浪潮。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這個昔日被人遺忘的小山村,如今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2017年,朱家林村開始規劃朱家林生態藝術社區項目,該社區突大圖輸出出“文創+旅游+生態建筑”的深度融合,以文創產業活化鄉村,重點打造沂蒙生態建筑、鄉土文創、樸門農業、青創眾籌、創意策劃等青年創客中心和生態藝術社區,吸引了18個創客團隊入駐。
如今的朱家林,主題民宿、田園客廳、創客公寓、鄉村美學館、橋頭服務區等紛紛投入使用。據悉,下一步,朱家林園區將著力建設“脫貧攻堅、新六產融合發展、美麗鄉村供應商包裝設計、特色小鎮”四個樣板。園區嚴格落實生態環境發展規劃,推動綠色發展;堅持共建共享,強化“園區+村居+群眾”利益聯結,促進村強民富,實現鄉村振興區域化突破。
鑫誠農業田園綜合體:技術引領、品牌高端化,促進鄉村產業走出去
30元一斤包裝設計的韭菜,40元一斤的甜瓜,100元一斤的桑葚……這些農產品為何能顛覆傳統價格?
“這是我們堅持技術引領、實道具製作施‘品牌高端化’戰略帶來的成果。”山東鑫誠現人形立牌代農業科技有限責任AR擴增實境公司總經理趙文鑫介紹,“我們種植的馨蜜甜瓜在去年評選中,糖度打破AR擴增實境由世界紀錄認證機構(WRCA全息投影)認定的世界紀錄,是公認的‘世界上最甜的甜瓜’”。
據悉,經典大圖濱州市鑫誠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目前開展的多種農作物種植,有符合歐盟標準的1200畝有機果園,500畝瓜果采摘園。
數據顯示,鑫誠農業田園綜合體項目以新技術融入傳統農業,致力高端有機農產品研究,自主研發國家發明專利8項,繁育培植的“FRP新梨7號”通道具製作過歐盟有機認證。這種通過高新技術加持促進生成品牌化商標的新模式,帶動了周AR擴增實境邊15個村、1100余VR虛擬實境戶農民戶均收入3萬元,624戶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
有了農業現代化技術的加持,該園區種植的果蔬得以“抬高身價”,主要銷往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記者會部分銷往日本、韓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
壓油溝田園綜合體:鄉村旅游扶貧的齊魯樣板
“壓油溝風景區距臨沂市區僅七公里,游客只需花二十分鐘的車程即可到達,這里門票花費為60元,民宿每晚平均價格為400元。” 景區工作人員介紹。
壓油溝風景區通過“公司+農戶”方式,構建“企業+政府+合作社+農戶”的現代化產業發展經營、合作共贏的新模式,由企業注資、農戶土地入股整合資源共同受益,這一模式充分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
“壓油溝村村民集體遷出,廢棄的老房子改造成石板房,泥土路變成磨盤路,古村落、煎餅坊、老酒館等這些鄉村的記憶被完整的保留下來,還創新性開發了手工作坊、傳統民宿等項目……”工作人員說,在各方的精心設計打造下,原本的山溝溝變成了一個集湖光山色、人文民俗、手工特色于一體的國家4A級景區。
據悉,壓油溝田園玖陽視覺綜合體規劃涉及14個村8409人,其中低保人口93人,貧困戶345戶561人,目前貧困戶均已脫貧。景區為貧困人口提供創業、就業崗位600余個,人均年收入由之大圖輸出前不足2000元到現如今2萬元以上,實現壓油溝村整體摘帽脫貧。
記者手記
把現代沈浸式體驗農業田園綜合體寫進鄉村振興的未來
“鄉村振興,關鍵在產業振興,產業興則百業興。”在山東,更能體會這一句話的內涵。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離不開自主創新、因地制宜,山東的田園綜合體同時發展了現代農業、促進了鄉村旅游產業、兼顧了生態保護、助推了脫貧攻堅、弘揚了鄉土文化,并實現了土地高效流轉。
9月6日,由山東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展覽策劃辦、省農業農村廳主辦,中國山東網承活動佈置辦的“鄉村振興齊魯行——‘開放的山東’全媒體采訪活動”結束人形立牌后,同行的印度記者Atul Aneja告訴本網記者:“我覺得中國人民特別的實干,你們都是問題導向、立足現實,并且能夠很快的解決問題。這些鄉村農業產業都十分現代化,盡管它們都存在著某種相似的模式,但這何嘗不是一種激發鄉村振興合作共贏的新模式。”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