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上養魚?
你絕對沒聽錯!這個新鮮事就發生在“三七之都”云南文山州。
住上“別墅”
走進文山振鑫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養魚基地,映入眼簾的是幾十畝水塘。奇怪的是塘里沒有魚的動靜,也看不見養魚設施。“這個水塘原來是死水,不適合養魚,我們現在用作二級生態凈化池,只投養少量花鰱。”公司負責人徐展場設計雙福解開大家的啟動儀式疑惑,“真正養魚是在岸上”。大家沿著徐雙福活動佈置手指的方向,只見模型一排銀色的超級大圓桶沿岸而建。
每大圖輸出個超級大圓桶就像一個小泳池。“這是鍍鋅板帆布圓桶,每個大圓桶直徑10米、高1.45米,一次可投放7000尾魚苗。”品牌活動徐雙福帶大家來到大桶前,“我們養魚和傳統模式不太一樣,這大桶可以稱為魚兒的‘別墅’。可別小看,大桶里滿滿的‘黑展覽策劃科技’。”徐雙福說,技術的突破轉變了養魚方式,實現綠色轉型。
地處云南東南角的文山州魚類資源豐富,已知魚類130多種。一直以來,當地的水產品多在池塘、壩塘、網箱,以及自然流水養殖。
然而,山區半山區限制,養殖池塘面積較小;傳統養殖對水體有一定的污染,池塘尾水排放要達標就得上環保設備,增加投入成本;當地缺水,養殖占用水資源……文山州水產技術推廣廣告設計站站長楊明紅說,為嚴守生態紅線、減少水質負荷等要求,文山州開展水產品養殖清退工作,池塘、網箱等養舞臺背板殖面積大幅壓縮。“生態紅線和水體負荷壓力倒逼我們謀求漁業養殖轉型。”
在此背景下,原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徐雙福到四川、廣西等地“拜師”學習養魚新技術。“在養魚基地待了3個多月,終于摸清了讓魚‘上岸’的技術路線。”徐雙福說,2021年公司AR擴增實境在文山州文山市新平街道馬廠村租下70多畝地,開啟陸基圓桶循環水養殖模式。
單產奇藝果影像高、餌料系數低、養殖周期短、捕撈簡易、節地節水、生態環保……徐雙福對圓桶養魚技術的好處如數家珍。
綠色循環
魚種:加州鱸魚;數量:8000尾;水溫:25℃;投放日期:2022年6月……圓桶上的標牌清楚地記錄著桶內養參展殖情況。徐雙福拎著飼料桶,用小鏟子熟練地揚起飼料給鱸魚投食。飼料落水瞬間,水面涌動,一條條鱸魚爭先取食,水花飛濺。
“嘩嘩嘩……”只見兩個進水口不停地往圓桶魚池注水,奇妙的是魚池不滿不溢。“秘密在大桶底部。”徐雙福笑著揭開謎底,“圓桶型”魚池由鍍鋅板圍成,里面鋪設藍色防滲帆布,底部為錐體結構。“底部我們叫‘魚馬桶’,自動收集魚的食物殘渣和排泄物,隨水不間斷通過排污管道排出。”徐雙福說,“桶‘別墅’水溫穩定,干凈還富氧,魚兒生活得很舒適。”
“排污管道鋪設是個‘核心技術’,保有一定傾斜度是技術關鍵。”文山州水產技術推廣站副站長朱明鋅在一旁人形立牌介紹說,“有兩家養殖戶‘學藝’沒注意到這個細節,結果污水排不出去,養殖以失敗收場。”
“陸基圓桶循環水養殖模式由圓桶、增氧系統、進水管道、集排污系統、尾水處理系統五部分組成,外加水塘,形成一個水循環的閉環。”徐雙福說,通過凈化系統處理尾水,轉化氮磷等元素,分解攤位設計有害物質,實現尾水循環利用“零排放”。
場地佈置 “獨立的供排水系統不僅便于管理,還減少了魚的病害。”徐雙福說,如果哪個桶發生病害或者寄生蟲,可對該桶獨立消殺、給魚獨立治療,不會影響其他圓桶中的魚。
陸基圓桶循環水養殖技術已被列為綠色發展技術,是循環水養魚新模式。徐雙福到外取攤位設計經學習后,還對技術進行多項創新提升。“不能簡單地照抄照搬。”楊明紅說,當地農業農村部門到各地考察,結合本地水資源等情況與企業合力設計蓄供水、成魚養殖、底排污、尾水處理、供氣曝氣、溫度調控、可視化監控等系統。
收集魚兒殘渣糞便的排污管道埋在道具製作地下,串FRP聯起十幾FRP個超級大桶,通往尾水處理系統。第一站是一級沉淀池,只見一群黃褐色的本地江鰍正在水面游弋取食。“廣西、四川沒這么養,江鰍取食水中殘餌不僅加速水體凈化,還變廢為寶每年至少增收6萬元。”徐雙福對自己的創新頗為自豪。
尾水繼續向前流動,經過二級沉淀池、過濾壩、初級處理池、曝氣池、生物凈化池后,流入潔水池。
潔水池與大池塘一壩之隔,種著水葫蘆、蘆葦等植物。徐雙福說,池里還養著田螺、河蚌等,吸收和濾食尾水中的富余物質,相當于一個小型濕地,尾水過濾凈化后成為清水,排入作為二級生態凈化池的大池塘后,即可抽上水塔循環利用。“其實二級生態凈化池不用那么大,3畝左右的池子就夠了。”朱明鋅介紹說。
高質高產
去年3月,圓桶養殖池建好;去年6月,投放黃金鯽魚、羅非魚、加州鱸魚、羅氏沼蝦、江鰍等10萬余尾,開始試養;去年8月,又引進高附加值的軟鰭新光唇魚、金元鲃等魚種;今年,一些魚已陸續上場地佈置市……
“肉質鮮美,沒有泥腥味!”徐雙福用抄子撈起幾條活蹦亂跳的鱸魚“炫耀”,“已賣了3噸。家長反映說小孩搶著吃,海鮮店老板則夸我沈浸式體驗們的魚廣告設計體質好,說即使一時賣不掉也不容易死。”
“因為24小時作業的增氧設備不僅提供充足的氧氣,還起到仿真野外推水效果,讓水流大圖輸出動起來。”徐雙福透露了魚好吃的“秘密”。
徐雙福說,目前公司建有17個經典大圖陸基圓桶,已啟用12個。按1立方米水體養60公斤魚計算,每個桶可養3000公斤魚,半年就可上市,氣溫穩定一年可養兩茬。以加州鱸魚為例,平均價格每公斤35元,每個圓桶產值可達21萬元,純收益4萬元—6萬元。
“最高畝產可達4人形立牌8000公斤,是普通精養高產池塘的20余倍。”朱明VR虛擬實境鋅說。
專家認為,陸基圓桶循環水養殖模式還可配套“養殖尾水固液分離、固態排泄物+發酵池+蔬菜處理、液態排泄物+四池三壩”處理技術,實現水產養殖動物、蔬菜、微生物三者間生態和諧。
受生態紅線、耕地保護紅線雙重制約,文山州水產品產量從2018年最高9.2萬噸一度銳減了一半以上。自2019年作為綠色循環養殖新模式引進文山州后,當地已建成陸基圓桶循環水養包裝盒殖基地6家全息投影,互動裝置陸基圓桶90個,養殖水體超1.3萬立方米,開展10多個品種試驗養殖,效果初顯。
“養魚上岸”讓更多魚兒“游”回文山。
目前,陸基圓桶循環水高密度集約化養殖技術在廣西、四川等地運用較廣,取得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三贏”。“圓桶養殖大幅節省了土地資源、水資源,經濟效益明顯,實現玖陽視覺了水產‘綠色高效’發展,前景廣闊。”文山州場地佈置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張帥說。
“智能化水平低、產業鏈不夠長是當前我們圓桶養殖的痛點。”朱明鋅說,“接下來我們還要從引‘智’、延鏈、漁旅融合等方面下功夫,讓‘上岸’魚兒更多造福民眾。”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