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寧3月8日電舞臺背板(記者張子琪)“‘青繡’作品顏色艷麗,風格獨特,讓人眼前一亮。”在青海青繡數字化經濟總部一樓展廳陳列著品牌活動各式各樣的“青繡”作品,大到互動裝置掛畫、民族服飾,小到團扇、絲巾、掛廣告設計件等,前來參觀學習的人們贊不絕口。
3月7日,在青海青包裝盒繡數字化經濟總部,前來參觀“青經典大圖繡”展品的人駐足拍照。新華社記者 張子全息投影琪 攝
“‘青繡’涵蓋青海各民族民間刺繡技藝,有土族盤繡、湟中堆繡、貴南藏繡等17個類別29種繡法……”講到“青繡”的記者會特點和歷史AR擴增實境淵源,青海青繡數字化經濟總部負責人蘇曉莉如數家珍。她介紹,目前總部下屬16個駐地辦事處,帶動15000多人就業,培育了眾多“青繡”工坊、近60家小微企業。
蘇曉莉的家鄉在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這里的土族活動佈置盤繡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土族女性喜愛多彩的服飾,花袖衫是土族盤繡技藝的集中反映,常用紅、黃、藍等七種色彩的布料制成套袖縫于長衫上。十年前,蘇曉莉發現很多游客對青海民族特色手工藝品頗有興趣,想到家鄉土族盤繡花樣獨特、工藝精湛,這讓她發現場地佈置了商機。
3月7日,蘇曉莉(右)為參觀人員介紹“青繡”技藝。新華社記者 張子琪 攝
2012年,蘇曉莉用3VR虛擬實境個月時間走訪互助縣100多個村子,尋找當地有名的“繡娘”。2015年,蘇曉莉成立公司,通過“企業+基地+能人+市場”模式,人形立牌在土族盤繡中呈現傳品牌活動統文化元素和現代元素,做大做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品牌,第一年就幫助當地400多展覽策劃名婦女實現就業。
3月7日,在青海青繡數字化經濟記者會總部,參觀人員欣賞“青繡”作品。新華社記者 張子琪 攝
2019年青海省啟動“青廣告設計繡”品牌計劃,讓老技藝散發新魅力,讓非遺文化在傳承中實現新發展。蘇曉莉的公司還吸引了當地藏族、蒙古族、撒拉族的“繡娘”前來學習。
“創辦公司、成攤位設計立‘青繡’行業協會的初衷就是希望帶動更多婦女走上崗位,傳承民族特色工藝品牌活動。”蘇曉莉說,通過免費培訓、包裝設計提供原料、簽訂收購協議等方式,吸納女性從業者加入,用自己的雙手繡出“幸福錦”。平面設計
刺繡車間里,61歲的席金蓮戴著一副老花鏡,左手拿著布料,右手握著的繡花針在指尖快速翻轉。“我從13歲開始學做盤繡,在這品牌活動里工作近10年了場地佈置。現在公司不僅包經典大圖吃住,每月還有3000多元的工資。”她說,春節后公司訂單不啟動儀式斷,大家忙著趕工,心里都美滋滋VR虛擬實境的。
3月7日,61歲的“繡娘”席金蓮正在制作繡品。新華社記者 張子琪 攝包裝盒
此外,蘇曉莉聯合高校、服飾公司等設計200多款“現代繡品”,將“青繡”傳統元素融入文創與時尚潮流,通過舉辦服飾秀、開展線上線下直銷活動等,將產品遠銷國內外。
“去年,我們與多家公司簽訂近10億件加工類產品,訂單金VR虛擬實境額總計約5億元,包含‘場地佈置青繡’類國潮服裝、鞋包、手套的加工生產等。”提到當前發展,蘇曉莉信場地佈置心滿滿。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