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工坊+平臺” 四川敘永找準扶貧新路子08靠設計公仔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近年來,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縣充分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優勢,挖掘少數民族文化資源、傳統工匠藝人傳承、地方特色傳統工藝,以民間工藝傳承培育為抓VR虛擬實境手增強群眾致富技能,以民族文化資源保護利用為源泉開幕活動推動區域發展開啟民智,共同打平面設計造“非遺扶貧計劃”,通過“文化+非遺+平臺+產業+旅游”路徑作為非遺扶貧工作重點予以推進,借助現代化創意全力開展非遺扶貧,為煥新非遺生命活力、助力助推脫貧攻參展堅貢獻了積極力量,走出了一條以非展場設計遺發展助推脫貧攻堅的特色路徑經典大圖

摩尼鎮大銀盤扶貧示范點

搶抓機遇 傳承非遺文啟動儀式

包裝盒

敘永縣搶抓四活動佈置川省廣告設計文旅廳對口支援機遇,連續4年邀請多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苗繡領域人才深入廣告設計苗鄉,開展超過5期扎染蠟染苗繡培訓班,以敘永本土扎染蠟染傳承人為核心包裝設計,從最初的3名婦女發展到現在的400余名參訓學員,從83歲的老人,到9歲的小姑娘,100多名扎染文化能人脫開幕活動穎而出。從指導學員將現代技法與大圖輸出傳統文化對包裝設計接,拓寬學員創FRP作思路,到以市場為導向一步步啟發村民將藝術品生活化,結合敘永縣民俗民間特色,重拾苗繡技藝“文化自信”,通過“傳幫帶”促使苗繡文化繼續傳承下去。

轉化資源 增加增收途徑

敘永縣以扎染蠟染苗繡為媒介,成立扎染蠟染苗繡專業合作社、非遺扶貧工坊等,為當地貧困群眾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增收途徑品牌活動。水尾鎮西溪村、枧槽鄉九龍村、群英村等多地采取“合作社+村資公司+農戶”方式,廣泛吸納興趣濃、平面設計興致高的群眾參與,通過“定點銷售+平臺銷售+訂策展單+公司合作”的模式幫助村民拓寬銷售渠道;摩尼鎮以“主管部門+攤位設計鄉鎮+企業家+學校+貧困戶”的“五方協同”發展模式帶動苗鄉群眾100多戶脫貧,超過400余人實現人均年增收500元以上;枧槽鄉發展扎染工藝帶動留守婦女脫貧致富,年均銷售扎染作品450余件,實現人均增收品牌活動1000多元,獲國家級脫貧巾幗啟動儀式示范基地表彰。

啟動儀式

苗族婦女正在苗繡

除此之外,敘永縣為加快推進非遺的保護與傳承,以成立非遺扶貧工人形立牌坊、專合社為契機,積極人形立牌推行“體場地佈置驗+”的文旅服務新業態。摩尼大銀盤非遺傳承扶貧工坊示范點已形成集展示、體驗、研學、銷售為一體舞臺背板的產業發展新范式。

下一步,敘永縣將加大工作力度,深化非遺發展助推脫貧攻堅的研究玖陽視覺和探索,以挖掘、培養傳承啟動儀式人為主線,提升創意設計能力,互動裝置借力各大圖輸出級展示展銷平臺,與鄉村旅游發展實現深度融合、提高吸引力,為壯大全縣文旅產業規模和實力、為脫貧攻堅貢獻更多展場設計力量。(圖/文 周晗露)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