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安12月19日電題:“煤改電”烤出好香菇 沙窩窩品牌活動變成記者會“聚寶盆”AR擴增實境——陜西榆林脫貧攻堅采奇藝果影像訪見聞
劉彤、王新月
“半夜起來加包裝設計黑炭,熏得花菇黑黜黜,白天瞌睡玖陽視覺瞇瞪瞪,黑菇撂進沙溝溝;現在插電不用管,電烤花菇俊艷艷,卡車拉上到處串,出市出省還出活動佈置國……”隆冬時節,在陜西展場設計省榆林市榆陽區芹河鎮酸梨全息投影海則村的蔬菜大棚外,菇農徐廣飛一邊哼唱著信天游,一邊把烘干的花菇往車上搬。
“以前收獲香菇后需要燒煤烘干,人整晚都要在FRP爐邊守著,溫度太高,會把花菇燒焦,太低又怕花菇發霉。”徐廣飛說,“在花菇市場,不同品相的干花菇策展每斤售全息投影價從20元到8參展0元不等,如何讓我們的干花菇質量更好、品相更佳,賣上更好的價格、走向更遠的地方,我展場設計想到了供電所人員‘煤改電’全息投影的宣傳。”
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徐廣飛買來了電能烘干機,這臺機器能自動策展調節溫度、濕度,還能設定烘干時間,比燒煤方便多了。“人形立牌由于烘干機負荷大,原來的電表功率有限,國家電網榆林供電公司為我們村專門開辟了‘煤改電’綠色通道,提供勘查、設計、施工、驗收啟動儀式、送電‘一條龍’服務,從提出申請到辦理完結,僅用了一天。”他說。
從重新玖陽視覺布置用電線路、安裝智能電表,烘廣告設計干機實現了到貨即品牌活動用,酸梨海則村的農民看到了平面設計把優質香菇賣上更高價錢的希望。徐廣飛說:“用電烘花菇,一天能出一爐,一爐能出30開幕活動0斤,效率比煤爐高了很多。白天進行鮮蘑采摘和干蘑攤位設計分裝;晚上利用峰谷分時電價政策,進行花菇烘干,不僅節省電費和人力,還實現了花菇更好的定型,售價翻了一倍。今年,我家一個花大型公仔菇大棚能凈賺5萬元。保住脫貧成果,我FRP們的底氣更足咧!”
酸梨海則村黨支部書記佘廣軍說,作為曾經的貧困村,在脫貧攻堅政策的幫助下,村里組建的種植合作社已發展到146座大棚,由60戶奇藝果影像村民共同經品牌活動營,種植花菇、葡萄、草莓等果蔬。“合作社現有花菇大圖輸出25萬棒,年產量可達50萬斤,在‘煤改電’政策的支持下,我們村的花菇品質逐日提升,讓我們沙窩窩變成了聚寶盆!”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