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會6月6日,陳銀付站在江蘇鹽城道具製作大豐瓷刻展示館前留影。
俗話說,“沒有金剛鉆,不攬瓷器活”。
江蘇大豐民間自古就有全息投影逢紅白大事時眾鄰居或親友借碗盅給主家辦事的習俗。為區別碗盅所屬,各家在其碗盅底部鑿刻姓氏或特殊記號,后有人在碗盅壁面鑿刻花草開幕活動、動物以及人像,大豐瓷刻由此人形立牌萌生、流傳。2021年5月,大豐瓷刻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大圖輸出名錄。經典大圖
大豐瓷刻以瓷器為載體,以鋼鑿、鐵錘為工具,利用瓷器本身特有的質地包裝盒和鑿刻后VR虛擬實境產生的崩瓷效果,將深淺不一、疏密不同、長短不齊、活動佈置有粗有細、有虛有實包裝盒的鑿刻技法與刀法結合在一起。
大豐道具製作瓷刻工藝流程主要包括設計、渡稿、雕刻、賦色、整互動裝置理、裝飾等步奇藝果影像驟展覽策劃。其中,雕刻是核心環節,精度要求極高,要求留瓷技藝活動佈置精準,使作品與設計稿樣嚴絲合縫。
作為大豐瓷刻第五代傳承人,今年啟動儀式46歲的大豐人陳銀付參展從事瓷刻技藝已有三十余年廣告設計。人物、山水、花鳥、書法……著墨于紙上的事物,陳銀付努力“繡”于瓷器之上,觀有墨色,觸有手感,既有舞臺背板灑脫的書畫筆墨之韻,又有濃大圖輸出烈的金石雕刻之趣。得益于深厚的美術功底,陳銀付將油畫、品牌活動國畫攤位設計、互動裝置書法等各種技廣告設計法模型與瓷刻工藝巧妙地融為一體,摸索總模型結出點刻、單劃線、記者會深色釉雕、瓷刻巧場地佈置雕等大豐瓷刻特色技藝,提升了瓷刻的藝術表現,拓寬了瓷刻記者會的藝術表現形式。
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舞臺背板 15 16 17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