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08靠設計虛擬實境運營 激發振興“源”動力——河南省汝陽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觀察_中國網

作者:

分類:

春有百花齊放,秋有層林盡染,彩色小火車穿田而過,稻田音樂節旋律動人……近年來,河南省洛陽市汝陽縣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在創新利益聯結機制的基礎上,探索三產融合發展新思路,堅持運營前置、“引鳳筑巢”的理念,以數字化利益聯結平臺激活各方力量,從而盤活村集體資源,鄉村運營成效明顯。

盤活閑置資源 拓寬鄉村產業

十八盤鄉登山村位于汝陽縣城西南13公里處的伏牛山深山區。20世紀60年代,時任村黨支部書記的趙春蘭帶領登山村村民用25年時間改山治土,在荒山石頭坡上修建梯田550多畝,改變了登山村缺糧少地的面貌,創造了與“紅旗渠精神”齊名的“登山精神”。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原住活動佈置民”走出登山村,119處自建房處策展于閑置、半閑置狀態,曾經榮獲各種榮譽的登山村,漸漸成了一個“空心村”。

為了強村富民,洛陽市委、市政府提出,將“三清兩建”、返鄉創業、鄉村運營、集鎮建設、“三變”改革等作為全市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按照這一思路,汝陽縣委、縣政府將盤活閑置資源、讓村集體資產增收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突破口。

“‘登山精神’是具有深厚底蘊的文化資產,現在我們通過互動裝置研學、黨建培訓等多種方式,將鄉村資產盤活,不僅為村集體、村民帶來了可觀的收益,還能更好地傳承發揚‘登山精神’。”登山村黨支部書記荊新安介紹。

依托建成不久的登山展覽館,登山村“兩委”決定打造“兩基地一人形立牌課堂”,即:中小學勞動實踐教育基地、黨員干部培訓基地和鄉村振興課堂。據統計,自2023年6月策展15日正式運行以來,登山村先后承接中小學勞動教育實踐課、基層黨員培訓、黨支部書記論壇等各類活動共20多期,累計接待中小學師生及參加黨建培訓的人員約6000余人(次)、收入達73萬余元。

“專業的事情還是需要交給專業的人來干。我們在鄉村運營過程中,堅持運營前置,引進投資團隊,豐富鄉村奇藝果影像業態,帶動脫貧村民就地就近就業。”汝陽縣沈浸式體驗鄉村振興局局長張國濤告訴記者。

登山村引進和美鄉村運營團隊,通過“合作社+公司+農戶”模式,成立汝陽縣登山精神文化交流有限公司,以3A級景全息投影區登道具製作山展覽館奇藝果影像、干部培訓基地、登山農場、梯田為核心,打造紅色教育培訓研學項目。村集體提供場地,占股39%;運營團隊投資200萬元,對其進行改造、包裝、市場開發,占股57%;預留4%的股份招募村民參與投資,并負責項目的基礎服務工作,讓村民充分參與到鄉村運營及鄉村建設中來。

自2023年10月8日道具製作運營以來,項目已為登山村村集體創收31萬余元,村民股東月收益率達到8%左右。“下一步,登山村將繼續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徑,帶動脫貧群眾穩定增收。”荊新安表示。

稻田為景 探索農旅融合

不久前,汝陽縣第三屆“獨稻三屯”稻田音樂節在三屯鎮東保村舉辦,吸引了眾廣告設計多游客前來游玩打卡。

“我就住在附近,聽說這里辦音樂節就帶孩子來看看,稻田小鎮的田園風光很有特色,音樂節現場氛圍很好,小吃集市也是熱鬧非凡,音樂、美食、美景,這不就是我們向往的田園生活!”游客李女士說。據悉,為期8天的音樂節,吸引了周邊游客5萬余人(次)參加。

眼前這幅田園畫卷,就是以峴山為背景、以稻田為藍圖、以鄉村振興為著力點,建設的三屯鎮農旅融合項目——東保稻田小鎮。

鄉村振興,產業是基礎。東保稻田小鎮就是三屯鎮黨委、政府依托當地特色資源,以“重塑一產,接二連三”的產業發展啟動儀式理念,融合農耕體驗、休閑娛樂、特色小吃、研學文化為一體建設的農旅融合綜合項目。如今,這里已成為“大圖輸出春賞油菜花,秋觀稻田節”的網紅打卡點。

傳統農業生產價值低,東保村引入運營團隊進行設計,把村中閑置的土地統一流轉到村集體,整合千畝稻田作為背景,建設具有田園特參展人形立牌的農旅小鎮。流轉土地的村民人形立牌除了每畝200元土地流轉金以外,村里還每畝每年給村民發放700斤小麥。

為了調動村民參與鄉村建設的積極性,稻田小鎮采取“股份經濟合作社+鄉村合伙人+鄉村振興理事會”模式,發動村民以股東或鄉村合伙人身份參與項目運營。

稻田觀光小火車是東保村2023年中秋國慶假期啟動的農旅項目,由村集體提供觀光小火車運營場地,占股20%;4名村民作為鄉村合伙人并負責項目的運營,占股60%;另有24名村民作為村民股東占股20%。自2023年10月平面設計運行以來,僅觀光小火車一項,就累計創收33840元。

目前,稻田小鎮內共有8個游覽項目,4名鄉村包裝設計合伙人參與、47名村民入股,入股總金額達到43.6萬元。

“我們不搞鄉村城市化,而是要把農村建設得更有鄉村特色,村舍是景點、農田是公園、生產路是旅游線,村集體和村民變成增收的主體,讓村民充分參與到鄉村建設中來,激發群眾共建美好家園的內生動力。”汝陽縣委副書記、縣長姬素娟說。

數字賦能 強化利益聯結

早上7點,登山村村民李新平收到了56.98元的項目分紅,看著手機里的收益統計小程序,李新平算了一筆賬,自2023年10月份入股登山勞動實踐教育項目以來,累計分紅700多元。看著這些收益,李新平露奇藝果影像出開心的笑容。

基于登山村、東保村在鄉村運營中的實踐與探索,汝陽縣引進“整村運營、即時分賬”數字鄉村運營系統,將鄉村產業與村集體、村民進行深度綁定,實現利益分配實時到賬、清晰可查。

李新平使用的小程序就是這個系統的終端之一。在登山村的勞動實踐教育項目中,他入股4000元,每天打開手機小程序,登錄股東客戶端,便可以看到當天自己的收益分紅情況。而全息投影在運營端,村“兩委”可以實大圖輸出時看到村內每個項目的收入情況、分紅比例及分紅記錄。

“數字鄉村運營系統對內連接村集體和村民,實時、直觀的分賬系統,讓村民明明白白、讓干部清清白白;對外連接展場設計資本和資源,為資廣告設計本下鄉、人才引進提供了一個真實可靠、可視化的評估系統。”系統運營方負責展覽策劃人路國慶說。

大型公仔前,投資興業的熱潮正在汝啟動儀式陽縣興起。“村里的產業知根知底,把錢投進去我們放心;給村民的分紅比例高,比存在銀行理財收益高多了;分紅每天按時到賬,用錢還靈活,村里再開展新產業,記者會我第一個報名參加。”登山村村民吳藥枝告訴記者。

2023年11月,洛陽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韓治群在2023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分攤位設計享了數字化整村運營(汝陽模式)的探索和做法,為數字賦能鄉村建設,充分激發村民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和社會資本助力鄉村振興,提供了可借鑒、可參考的鮮活案例。

目前,汝陽縣已將這套“整村運營、即時分賬”的數字鄉村運營系統,上升為攤位設計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廣告設計興有效銜接的重要舉措,在全縣推廣。

“把強縣和富民統一起來,把改革和發展結合起來,把城鎮和鄉村貫通起來,以數字化平臺賦能鄉村運營,對鄉村治理、鄉村建設具有重場地佈置要作用。”汝陽縣委書記趙振峰說。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