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以北,黃海之濱,鹿鳴呦呦,花海斑斕。
成陸于兩千多年前的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歷史上曾以產鹽而聞名遐邇。如今在鄉村振興的滾滾大潮中,大豐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為抓手,扮靚村容村貌、培植特色產業、推進治理有效,實現了生態、經濟、社會效益“三贏”。2020年和2021年,大豐連續獲得全省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第一等次殊榮廣告設計。
大豐區委書記李志軍說,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這為全區持續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不斷邁上新臺階,提振了信心,增添了動力。作為首批國家級生態示范區之一,大豐要在優化農村人居環境上擦亮生態品牌,在強化鄉村綜合功能和發展能力上彰顯環境優勢,力爭走出一條富有特色的“和美鄉村”建設新路。
初冬時節,記者在大豐鄉村采訪,所到之處,所見所聞,無不印證一個事實,那就是大豐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已深入民心,取得的成效更加振奮人心!
突出頂層設計 政策機制齊發力
今年10月底,鹽城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暨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示范建設現場推進會在大豐召開。與會市領導對大豐突出頂層設計,建機制、明標準、樹典型、補短板,推動農村人居環境內涵不斷豐富、外延不斷拓展的系列措施給予充分肯定,號召全市各縣區學習大豐的做法和經驗。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工作任務重。對此,大豐區委、區政府定期組織召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聯席會議,倒排工期、掛圖作戰。李志軍多次開展專題調研,并帶領相關職能部門暗訪督察,現場找問題、解難題;區長戴勇多次召開專題會和參展調度會,督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重點工作,并組建專班協同加快工作進程。
近年來,在財政收入趨緊情況下,大豐明確提出,優先支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資金投入。僅2021年,全區就統籌省、市、區、鎮各級財政資金19.8億元,重點保障農村生活垃圾、污水、農業廢棄物治理及農村“廁所革命”等項目實施。同人形立牌時,玖陽視覺每年安排10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考核獎補、每年安排5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農村環境綜合長效管護獎補、每年每村安排8萬元用于公共服務設施運行維護。
任務落實離不開督查考評。大豐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列為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重要內容,納入政府年度目標責任考核范圍,一旬一督查、一月一調度、一月一通報、一季一考核、全包裝設計年一評估。其中“紅黑榜”季度考核,采取日常巡查、隨機抽查和定期檢查相結合方式沈浸式體驗,對工作不力、進度緩慢、成效不明顯的村(居)予以通報批評、限期整改。
大豐策展區副區長朱梅芳說,全區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系統推進“三美一高”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目前,美麗宜居村莊建設356個規劃村莊實現全覆蓋,已建成省級田園鄉村15個、省市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示范村17個,農村河道長效管護連續8年被評為全省第一等次。
注重綜合施策 長效管護有“妙招”
從“擺脫臟亂差”到“追求鄉村美場地佈置”,我國農村人居環境已進入系統提升、全面升級的新階段。進一步強化農村人居環境服務和管理,健全優化人居環境管護長效機制,成為構建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格局的關鍵因素。
大豐區農業農村局局長韋桂和說,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不能搞突擊式清理、運動式管理,尤其在長效管護機制建立上,更需要因地制宜、綜合施策,精細化推進。
“想不到吧,我們村人居環境考核由全鎮倒數第一,變成了連續三年正數第一!”談起“逆襲”的秘訣,西團鎮新中村黨總支書大型公仔記吳躍軍說,最關鍵的措施就是將管護成效與村民組長績效工資掛鉤。“垃圾清運不及時、村民房前屋后不整道具製作潔、綠化成活率未達標都要扣績效工資……所扣績效工資均獎勵給管護責任落實到位的村民組長。”
不只是新中村,在創新建立農村人居環境管護長效機制上,大豐各鎮(街)和村(居)都有FRP“妙招”。大中街道將管護工作整體對外發包,明確玖陽視覺外包公司只有順利通過各級組織的月度考核和不定期抽查,才能按季度獲得財政補貼;劉莊鎮則利用原對外發包費用,在友誼包裝設計村、光榮村等村試點成立物業公司,就地選聘村民負責村莊環境日常管理維護。
為了讓更多農民主動參與到村莊環境整治提升尤其是長效管護工作中來,大豐進行了大量探索和實踐。今年3月,大橋鎮在方向村、洋南村和中港村的4條河道內開展村民入股“以魚養河”試點,按照每股100元發放400余股經典大圖,每戶村民限舞臺背板購1股,年底可得價值300多元的活魚分紅。
“村民們積極性很好,都爭著入股!”大橋鎮鎮長朱一鳴說,“以魚養河”既凈化了河道水質,包裝盒又增加了部分村民收入,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大家自覺保護水環境的意識,尤其是入股的村民,個個當起了義務監督員,決不讓垃圾入河,河道兩岸亂占、亂采、亂堆、亂建現象也徹底改善。
“無論是‘以魚養河’,還是積分換商品,抑或是綠色庭院、文明戶評比,都是為了引導農民樹立生態文明理念,讓農民成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和常態長效管護的‘主記者會角’,推動村莊面貌由‘一時美’向‘持久美’轉變。”韋桂和說。
活動佈置豐富鄉村內涵 農旅融合產業興
河水蕩清波,鳥兒鳴啾啾,白墻品牌活動黛瓦的連棟小樓整齊有序,舊輪胎、廢籬笆裝點的“節點小品”樸素別致,老人帶著孩童在廣場上悠閑散步……走進劉莊鎮友誼村新型農村社區,干凈、整潔、清新、和美的氣息撲面而來。
劉莊鎮黨委書記黃磊介紹,友誼村新型農村社區建在城邊,連接鄉村,既保留了村落原有肌理,又記者會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既方便農民田間生產,又有利于農民務工就業。社區建筑古色古香,傳統元素豐富,與文化產業名鎮建設“形神俱融”。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要綜合考慮地理、民俗、經濟水平和農民期盼等各個方面,絕不能搞脫離農村實際、違背農民意愿的形象工程。”韋桂和說,全區將農房改善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有機結合,農房宜改則改、宜建則建,更加注重保護村莊生態環境、自然稟賦、歷史要素,切實留住鄉愁記憶。
村莊變美了,生活更甜了。隨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深入推進,大豐著力在“點”上打造亮點,“線”上做出風景,讓鄉村融入全域旅游產業鏈,助推富民經濟蓬勃發展。從2020年起,VR虛擬實境全區每年高標開幕活動準打造15條鎮級農村人居環境示范觀摩線路,每個鎮(街)至少打造3個人居環境示范村、每個示范村至少打造3個示范點。
三元村、三渣模型村、三新村是草堰鎮打造的3個示范村。其中,三元村村級主干道將AAAA級景區夢幻迷宮一分為二,西側有植物迷宮和農業生態園,東側有拓展訓練和國防教育基地。草堰鎮相關負責人告訴奇藝果影像記者,去年鎮里在植物迷宮南側選址建設了新FRP型農村社區,在村民的建議下,鎮里正和景區協商,增設植物迷宮南門為社區引流,帶動更多農民發展民宿經濟,打造可看、可游、可宿的參展景區聯合體。
黨的十九大代表、恒北村黨委書記李曉霞說,得益于村莊環境越來越好,村里的“梨文章”也越做越活,全村活動佈置已形成早酥梨種植、果品加工、旅游度假、非遺文創四大特色產業。2021年,恒北村接待游客超30萬人次,鄉村旅游收入1500多萬元,連續兩年入選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名單。
大豐素有“北上海”之稱。2包裝設計0世紀50年代,10多萬名上海青年響應號召,赴大豐開墾滬屬上海農場,鑄就了大豐與上海的深厚情誼。進入新時代,全國各地尤其是上海的游客紛紛慕名來到大豐,在鹿園深處、花海叢中、濕地岸邊,看鄉間美景、品鄉野美食、住鄉里民品牌活動宿,為“北上海”稱號注入了新內涵,當中呈現著百村千戶的新環境、新面貌、新氣象,更涌動著鄉村振興的新希望、新動能、新活力。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