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大專家走進小山村——重慶08靠設計佈置石柱縣鄉村振興見聞_中國網

作者:

分類:

最近,周武忠走進了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益鄉,他像個探險家一樣穿越村莊和山林,發現了六人合抱的大樹、吃黃粉蟲的石蛙、深山老林里的蘭花……

周武忠是上海交通大學創新設計中心主任、設計學院教授。作為參加“2023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專家團走進石柱”活動的專家,他此行的目的,就是給當地出點子。

中益鄉曾是重慶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如今場地佈置產業發展怎么樣?從黃精產業基地到中蜂生態標準平面設計示范場,從大圖輸出鄉村民宿到素質拓展研學基地,蹲點的幾天里,周武忠每天都在朋友圈發布調研日記,笑稱自己幾乎“踏遍了中益鄉的坡坡坎坎”。

當地老百姓眼里的平常事,在周武忠看來卻大有文章。玖陽視覺“深山里的養蜂人也愛養蘭花。”周平面設計武忠發現,當地老百姓家家戶啟動儀式戶種藿香、蘭花。他對中益鄉黨委書記劉登峰說,這是當地原生性的生態文化,可以借此發展庭院經濟、打造蘭花特色小活動佈置鎮,開發一條增收新渠道。

  調研過程中,周武忠(右一)與中益鄉干部群眾交流。新華社記者周思宇 攝

“這次專家行,突出的一點就是精準。”石柱縣縣長郭小萍介紹,此次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組織川渝兩地人社部門,按照“定點特邀、按需匹配”方式,為石柱縣精準匹配了清華大學建筑與城市研究所副所長吳唯佳教授、中國農業大學國家鄉村振興研究院副秘書長唐麗霞教授等19名專家,帶來規劃建設、文化旅游、裝備制造等12個智力服務項目。

在石柱縣洗新鄉投資建廠種植烏天麻的李守寶,在此次活動中見到了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玖陽視覺植物研究所研究員郭順星。

烏天麻,生長于海拔1500米以上的展覽策劃高山,是洗新鄉的重要產業。8年前,李守寶從北京來到石柱創業,潛心AR擴增實境于野生烏天麻繁育研究,帶開幕活動動了周邊幾個鄉鎮的烏天麻產業,不少村民也在種植基地務工,但企業依然存在精深加工產品較少、銷售渠道較窄等問題。

這一次,人社部門為他請來了郭順星。6月15日下午,在密密麻麻的奇藝果影像雨點中,郭順星一行乘車沿七曜山盤記者會旋而上,來到海拔160記者會0多米的洗新鄉人形立牌烏天麻種植基地,氣模型溫驟降至10攝氏度。他一下車,就考察了育種苗圃、加工車間、菌種培養實驗室。

“今年培育了多少種子?啟動儀式資源再生做到哪一步了?”郭順星邊走邊問,他叮囑李守寶,野生烏天麻的基因一定要保存好,為人工繁育留好良種,才能保證烏天麻的品質。

隨后,郭順星和李守寶以及當地干部、烏活動佈置天麻種植大戶一起座談。“從菌種培養這人形立牌個細節就能看出來,企業很務實。”郭順星說,但要想進一步模型發展,還得提高管理技術,及時檢測烏天麻互動裝置的品質,打造好烏天麻育種基地、種植基地。針對企業發展瓶頸,他建議堅持走“科技助農、產業助農”道路,研發精深互動裝置加工產品,做好產業推廣,助力鄉村振興。

他和李守寶約定:“過段時間來基地回訪,有問題隨時溝通。”有了這個“靠山”,李守寶表態:“心里踏實了!”

  郭順星展場設計在烏天麻育種苗圃里現場指導。開幕活動新華社記者王金濤 攝

隨專家調研的重慶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長謝辛說,此次活動中,專家面對面指導、點對參展點破題,提出100多條針對性建議。“這些建議不一定立竿見影出平面設計成果,我們要長期跟蹤。”

謝辛介紹,成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專家團策展”3年來,川渝已實現近3萬名科技專家資源共享。今年,專家團還將走進重慶多個區縣,持續開大圖輸出展智力幫扶活動。

這次的專家團還有一位與重慶特別有緣的專家——世界著名橋梁專家、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鄧文中。1985年他首次造訪重慶以來,共為重慶設計了千廝門嘉陵江大橋、菜園壩長江大橋等20多座橋梁。

這一次以專家團特邀嘉賓的身份走進山村,白發蒼蒼的鄧老先生動情地說:“我這一輩子修大圖輸出了很多橋,希望各位專家為石柱搭建起廣告設計更多‘無形攤位設計的橋’攤位設計。”(記者王金濤、周思宇、周文沖)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