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丨藝術“喚醒”小山村——重慶城08靠設計品牌活動口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_中國網

作者:

分類:

新華社重慶6月18日電 題:藝術“喚醒”小山村——重慶城口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

新華社記者周思宇

汽車一路駛向大山深處,沿著盤山路向上攀升,旋即視野豁玖陽視覺然開朗。層巒疊嶂之間,一棟黃墻黛瓦、形制古樸的建筑映入眼簾。

“早晨,啟動儀式窗前天色破曉的景色分外美麗,所以我們給這間民宿取名‘曉屋’。”重慶山眾曉建筑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珊告訴記者,隨著天氣漸熱,來喝咖啡、住宿的顧客越來越多,高峰期一天要接待20多位客人。

這里是地處大巴山腹地的重慶展覽策劃市城口縣嵐天鄉,總體森林覆蓋率近93%,主要居住區海拔1000米至1300米。近年來沈浸式體驗,當地依托優厚生態資源,以美學理念賦能鄉村振興,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圖景。

“近親山嵐、遠眺霧靄,沒想到還有這樣的世外桃源。”李珊說,2018年首攤位設計次來城口,這里的自然景觀就讓團隊驚AR擴增實境艷不已,由來自西班牙的設計師牽頭完成了“曉屋”項目設計,最大限度保留了舊土墻、火塘活動佈置等鄉村印記,許多木制家具的原材料也取自當地。

幾年過去,“曉屋”成為小有名氣的避暑民宿好去處,李策展珊還獲得了“榮譽鄉民證”,最近她正忙著籌劃新民宿項目“及烏”。“藝術和自然是分不開的,我很喜歡這里的鄉野展覽策劃自然和淳樸民風,也希望通過這些新業態,將鄉村美的生命力延續下去。”李珊說。

活動佈置位于重慶市城口縣嵐天鄉的星空露營基地,群眾正在開展團建活動。新華社記者周思宇全息投影

在引進城市人才的同時,嵐天鄉積極挖掘當地文化符號,建設“姚家院子”等十大美學院落,通過旺火塘、喜慶堂、書塾館等再現鄉土文化場景,讓“老院子”凸顯“新文藝”。

執香爐、簽婚書、宣讀結婚誓言……前段時間,10對新人身著中式傳統喜服,在“姚家院子”的喜慶堂舉行了集體婚禮。走進喜大型公仔慶堂,不僅有各式傳統婚禮裝飾,栩栩如生的石雕、根雕也引人駐足。

“本地群眾利用大山的饋贈,將石頭、樹根雕參展刻成手工藝品模型,作品深受游客青品牌活動睞。”嵐天鄉宣傳委員謝勛文說,如今沈浸式體驗不少民互動裝置間手藝人依托鄉村工坊,發展起盆景、根雕、葉雕和布藝廣告設計等手工藝產業,“空院子”變成了“創業園”。

啟動儀式景藝術園、山洞咖啡館、星空露營基地……一個個具有藝術特質的新業態在綠水青山間生長,處處生景、移步換互動裝置景、步步皆景的美學鄉村日漸成型。當地群眾感慨道互動裝置:“不僅腰包鼓了,人居環境也越來越好,過去的小山村大變樣。”

人形立牌“每到旅游旺季,民宿生意爆滿,AR擴增實境來吃農家菜的游客也很多。”在嵐天鄉嵐溪村經營農家樂的村民奚中英說,去年政府出資改造院落,老土墻煥然一新,院子里還建起了議事亭,大伙兒不時聚在一起開展長桌宴等主題活動。

重慶市城口縣嵐天鄉嵐溪村“姚家院子”包裝盒一景。新華社記者周思宇 攝

嵐天鄉黨委書記劉人形立牌河東說,近年來,當地依托良好生態稟賦,推動鄉土文化活化利用,增強全域旅游吸引力,努平面設計力譜寫自然風光美、傳統村落美、地域文化美、群眾生活美、鄉域經濟包裝設計美的“五美”篇章,取得一定成效。

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嵐天鄉引進社會投資1.5億元投入鄉村產業發展和鄉村建設。2023年,全鄉接待游客近1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25策展00萬元,各村集體經濟年均收益超20萬元。

城口縣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優化村莊布局和舞臺背板公共服務配置,采取“微改造、大圖輸出精提升”,有序實施鄉村風貌改造和管線治理,突策展出特色風貌,讓鄉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