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保險困惑與突破:保足保全難覆蓋 定損標08靠設計虛擬實境準化待提升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展覽策劃操作中的尷尬:真實投保訴求玖陽視覺難確定 條款設計非一家之事

“盡管我們是‘吃飯財政平面設計’,但在農業保險攤位設計AR擴增實境方面縣里的投入力度不小。”合浦縣財政局局長蘇遠輝對人民網記者說,2016品牌活動年按照1500萬元道具製作農業保險保費規模,以縣本互動裝置級配資10%的標準,財政局拿出來150萬元。但全年縣里的三家保險公司共簽下的農業保險約500萬元,僅為預期保費的1/3,財政撥款為50萬元。

為何現實與理想相差甚遠?有業內人士坦言,農戶的投保訴求不確定性很大,“你去摸底時,大家認為是好事愿意上保險;你去收保費時,有些人就動搖了。而保險公司與農戶簽訂保險合同的金額,直接決定著政府撥款配資的情況。且預期投保規模,對于保險條款設計至關重要。”

以珍珠養殖為例,素有“西珠不如東珠,東珠不如南珠”,南珠就是合浦縣所產的珍珠。隨著對南珠品牌的挖掘,合浦縣正籌劃擴大珍珠養殖,如何為展覽策劃產業發展提大型公仔供保障是保險公司面臨的現實問題。

人保財險合浦縣支公司經理夏光偉介紹說記者會,首先是相關部門品牌活動向保險公司提出產品需求;其次要與水產局等主管部門確定當年養殖規模,走訪農戶摸底投保訴求與心理賠償額度;第三要與專業機活動佈置構溝通計算每VR虛擬實境道具製作最大賠付額度;第四上報地方保險監管部門,等待批復。如果真實投保情況與摸底統計相差甚遠,將給保險產品穩健沈浸式體驗運營帶來不確定性。

“術業有專攻,農業保險條款設計是多方共同參與的結果,并非保險公司一家的事。”夏光偉表示,設計符合市場展場設計規律的保險條款,需要廣告設計投保農戶、產業研究機構、政府主管部門共同參與,而保險公司啟動儀式的專業是在風險定價。

亟待突破的瓶頸:保足保全是基礎 定損標準化是關鍵

一團亂麻找出線頭,理順人形立牌農業保險的關鍵何在?上述業內人士認為,進一步提高財政包裝設計農業保險保費比包裝設計例,有助參展于農產品保足保全;要將保險意識從墻壁上寫進農民心里,從“要我上保險”向“我要模型上保險”轉變。

針對保足保全,楊建表示,如果區域內有15萬畝的林地,只投保了5品牌活動大型公仔畝,再按照比例將指標分派到村,一旦遭遇臺風災害,很難確定一個村的哪塊地投了保險,容易發生相互扯皮的情況。“幾年前,臺風過后10畝林地的定損,我用了8個業務員算了10多天。樹木高矮不同,折損程度各異,農戶急切的心情能夠理解,但定損工作量確實不小,還可能影響農戶投保體驗。”

他認為,在保足保全的基礎上,通過定損標準化能夠提高賠舞臺背板付效率、提升投保體驗。“以大蠔為例,在保足保全的情況下,按照臺風級別,11級臺風每舞臺背板畝賠損100元、12級300元、13級1500元……17級以上賠損9000元,保險公司僅是抽查即可。”

“在提高FRP定損標準化的同時,還要注重區域地理特點。就林木而言,包裝設計雖然目前廣西地區執行統一的保險費率與賠付標準,但沿海地區遭遇臺風的損失較大,應在產品設計時針對不同地區應進行調整。”他說。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