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走進秦嶺腳下的陜西省西安市鄠邑區石井鎮栗峪口村,濃郁的綠色縈繞著村舍白墻,村道干凈整潔,房屋整齊漂亮,五顏六色的花朵競相怒放,悅目的村景映照著村莊的巨大變化。
記者前往時,65歲的舞臺背板崔有旺正在拾掇剛建好的新房。不同于一般的農家小院,他的房子設計感很強,歐式風格的潔白羅馬柱、寬大明亮的半落地窗,都讓人感受到小洋房的休閑和愜意。“你看俺這院子緊挨著村里的‘自然探索營’,將來親子游帶動人流,我們大展身手的機會就來了。咱這可不是一般的農家院,而是要打造成時尚民宿。”崔有旺說。
建民策展宿、搞發展的崔有旺幾年前剛剛摘掉貧困戶的“帽子”。“村里規劃了‘農業+’的產參展業發展路子,村民的眼界提升了,思路也跟上了變化。”崔有旺說。
分類挖潛尋致富思路
崔有旺的變化是栗峪口村的縮影。前些年,栗峪口村還是省定貧困村,除了務農,村民大多外出打工,收入十分有限啟動儀式。如何讓老鄉擺脫貧困、鼓起“腰包”?
因地制宜、產業發展是一條道路。“2018年,原栗峪口、土門、澇峪口、白云4個自然村合并成栗峪口村,全村2865人。通過調道具製作研,市委組織部幫扶以后發現,4個自然村各有特色,白模型云村種植葡萄遠近聞名,其他3個自然村位于環山路以南,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豐富,發展旅游得天獨厚。因此,村里規劃了‘農業+’的產業發展道路,打造農耕研學基地、親子拓展基地、紅色教育基地和千畝葡萄園,通沈浸式體驗過發展特色產業變‘輸血’為‘造經典大圖血’。”趙軒是西安市委組織部開幕活動派駐栗峪口村的第一書記,他告訴記者,“村民們還寫了一首詩描述這四大產業:廣告設計戶縣葡萄早有名,此地最宜收獲豐。紅軍過境陳廣告設計列館,熔鑄信仰再長征。祖國花朵愛秦嶺,自然拓展人氣升。農耕鄉愁建基地,感受勞動最光榮。”
產業強,群眾富。發展舞臺背板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打贏脫貧攻堅戰,產全息投影業扶貧是關鍵。近年來,西安市農業農村局不斷創新舉措,打出產業扶參展貧“新型主體幫脫貧、集體經濟帶脫貧、模型財政資金助脫貧、技術服務推脫貧、電商融合促脫貧”的創新“組合拳”,引導貧困戶因地開幕活動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全面推動脫貧攻堅。
帶動村民主動翻新老宅
走進農耕研學基地,葡萄架遮住了盛夏熾熱的陽光,一大型公仔串串成熟的紫葡萄閃著誘人的光澤。“這條400米長的葡萄科普長廊就是農耕研學基地的入口。在發展‘農業+’的同時,沒有破壞村民原有的耕地啟動儀式,而是利用生產路搭道具製作建了新景觀。”趙軒介紹。
在趙軒的引導下,記者看到,生產路兩旁坐落著35座蔬菜大棚、700平方米玻璃溫室,不遠處還有10畝開心農場、1700平方米避雨設施大棚,100余畝地則種植著葡萄、獼猴桃、桃、杏等十余種經濟作物。“通過股份經濟合作的方式,我們引入專業機構設計、運營,為村民傳統展場設計農作物種人形立牌植賦予了新的價值。村民們不僅能收獲農產品,還可以在合作社就近就業,再加上土地流轉的租金、每年的股份分紅,增收的渠道越來越豐富。”趙軒說。
更重要的是,村民的理念發生了巨大變化,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小洋房就是最好的證明。農耕研學基地、親子拓展基地、紅色教育基地吸引了很多城里人來栗峪口村觀光學習、休閑度假。僅7月,紅色教育基地就接待1萬余名黨員參觀學習。
人流平面設計匯聚帶動了村民積極主動發展鄉村旅游,很多村民開始翻新自己的老宅,籌備新開張的民大型公仔宿。
產業扶貧的路子越走越寬,鄉親們的日子也跟著好了起來。目前,栗峪口村幾大合作社下的集體農莊攤位設計、散養基地都在有序運轉。“邑來驛往”客棧還成了鄠邑區民宿行業的示范亮點,在利用土地流轉發展“農業+”、引入外來投資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
全鏈條幫扶不落一人
“產業是鄉村振興的‘源動力’。”西安市農業農村局互動裝置產業脫貧辦負責人宋永明介紹,近年來,市農業農村局圍繞“三提升兩壯大一夯實”,即提升全產業鏈價值、提升主體帶貧成效、提升貧困戶產業發展技能,壯大主導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夯實貧困戶中長期產業。以提高建檔立卡貧困戶自我發展能力和穩定增收為目標,持續推進“十百千萬”產業扶貧工程,積極培育和發展獼猴桃、奶山AR擴增實境羊、葡萄等十大扶貧產業,探索推廣新型主體幫脫貧、技術服務推脫貧、電商融合促脫貧等5種產業脫貧模式,把有能力、有意愿、有條件的貧困戶全部納入產業幫扶范圍,實現了產業扶貧“造血”當先。
實施精準扶貧以來,當地組織分類施策、玖陽視覺因戶幫扶,對生產經營難度不大、群眾積極性較高,貧困戶自己能干、也能干好的產業,推行到戶模式;對技術難度大、市場奇藝果影像風險高的產業,引導經營主體與貧困戶建立聯結緊密的利益鏈、產業鏈,確保產業幫扶對象不漏一戶、幫扶措施不落一人。
模型“截至目前,全模型市7.4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已有6.3萬戶通過產業幫扶受益,占比85%,實現了有能力、有意愿、有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產業幫扶全覆蓋,2019年戶均增收2500元。”宋永明說。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