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之變見證中國人更美好生活_中國發展門戶網-國家發展門戶

作者:

分類:

新華社北京9月30日電 題:衣食住行之變見證中國人更美好生活

舞臺背板華社記者李斌、婁琛、孔祥鑫

在設計師楚艷的工作室,她主持設計的北京冬奧會頒獎禮服“唐花飛雪”格外醒目,這套禮服成為奧運賽場上的中國印記。

在一些連鎖餐飲企業的奇藝果影像“中央廚房”,門店的預制菜品統一加工、配送,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已經成為顧客飲食的一大需求。

在四川大涼山腹地,曾世代居住于懸崖之上的人們喬遷新居,絕壁上的出行藤梯開幕活動變成旅游“打卡地”。

在首都北京街頭,人們推窗見綠,在家門口的公園里休閑、健身,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不斷提升。

……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十年來,中國經濟總量從50萬億元量級躍至114萬億元,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2022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達562642億元,同比增長2.5%。中國經濟克服超預期因素不利影響,呈現企穩回升態勢。

從“高速增長”到“高開幕活動質量發展”,從“衣食無憂”到“高品質生活”,人們享受便捷的出行、清潔的空氣、琳瑯滿目的商品。衣食住行變化中,中國人擁抱更美好的生活。

生活“新滋味”

十年彈指一揮間。

北京服裝學院設計師楚艷用十年時間帶領團隊,讓有上千年歷史的古代服飾藝術再現當代舞臺。“我12歲時偶爾讀到時裝雜志,從那時起就有了大圖輸出當一名設計師的夢想。”她說。

楚艷從唐代織物中擷取靈感,提煉花紋圖樣,融合現代服飾裁VR虛擬實境剪技術,設計了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頒獎禮儀服裝中的“唐花飛雪”方案。

十年間,漢服的流行乃至“出圈”,彰顯了中國人的文廣告設計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楚艷說:“我們這一代要把中國人的生活美學展示給世界,乃至引領世界的流行趨勢。”

“國風”“漢服”近年成為高頻詞。數據顯示,2015年至2020年,中國漢服市場銷售規模由1.9億元激增至63.6億元。

2022年9月11日,在合肥濱湖國家森林公園,漢服記者會愛好者們乘坐小船在園中巡游。當天,“漢服滿園秀 森林過中秋”國風主題活動在合肥濱湖國家森林公園舉行。新華社記者杜宇 攝

時尚為百姓生活增添一抹亮色,健康更日益成為人們的生活理念。消費者從“奇藝果影像吃得好”向“吃得健康”轉變,也經歷了從“出門吃飯”到“送飯上門”的變化。

張艷梅是一家連鎖餐飲企業的公關部負責人。她說:“以前一說吃火鍋,覺得就是傳統的老北京涮肉,現在會吃冬陰功湯底、咖喱湯底等,花樣更多了。”

十年來,中VR虛擬實境國餐飲業快速發展。張艷梅說,餐飲企業連鎖化、集團化趨勢顯著,出現許多創新品牌,更多企業走出國門。

2012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6300美元,2021年已經超過1.2萬美元。數字之變反映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回首十年前,山西太原市民趙齊容說,身邊的新能源車當時還不多。“現在,有兩三輛車的家庭不在少數。”他為家里添置了一輛電動汽車,“方便妻子上下班、接送孩子”。

共享單車、公交、地鐵、汽車、高鐵、飛機,飛速發展的交通網絡,構建起充滿活力的“流動中國”,“一日千里”成為日常。

在北京交通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院長高亮看來,中國的高鐵技術仍在不斷突破,惠及更多的百姓。多年來,高亮帶領團隊參與無縫線路等重要項目研究。“如果說2012年以前我們的高鐵還只人形立牌是從無到有的階段,那開幕活動么最近這十年中國高鐵邁向了更科學、更注重創新的活動佈置發展新階段。”

幸福的“密碼”

過去十年是扎實推進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的十年,舞臺背板互動裝置中國經濟實力又邁上一廣告設計個大臺階的十年。

北京大學馬克思廣告設計主義學院教授顧海良指出,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貫徹新發展理念是新時代中國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

十年發展的背后,是新發展理念日趨成熟,實踐成果更為普惠,集中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展場設計制度的道具製作優勢。

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展覽策劃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歷史性消除絕對貧困和區域性人形立牌整體貧困。在土耳其愛國黨主席佩林切克看來,中國減貧的巨大成就源于中國的道具製作制度優勢,源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2021年,中國宣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共中央黨校教授劉恩東說,這是“了不起的世界貢獻。”只有在堅持人民至上、具有強大執行能力的中共領導下走中國特色沈浸式體驗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實現。

西藏林芝:易地搬遷,迎來幸福新生活。這是2022年5月29日拍攝的西藏林芝市察隅縣上察隅鎮崗藏村(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周荻瀟 攝

人民的“幸福生活”,不僅要看經濟總量,更要看百姓生活質量;不僅要看平均數,更要看大多數。中國共產黨正帶領全國人民,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為人民謀幸福的著大型公仔力點,在高質量發展中穩步邁向共同富裕平面設計的美好未來。

共創美好明天

中國有14億多人口和4億左右的中等收入群體。數據顯示,2021沈浸式體驗年,中國進口對全球進口增長的貢獻率達到13.4%,有力促進世界經濟復蘇,市場前景廣闊。人們在柴米油鹽醬醋茶里,品嘗全球化的滋味。

自2全息投影018年起,每年舉辦的中國國場地佈置際進口博覽會見證了各國特色產品走進中國人日常生活。其中,阿富汗松子在上海成為網紅商品。“這種松子顆粒大、味道香,很適合過節時吃。”市民朱新娟說。

開放而富有活力的中國消費市場,為眾多發展中國家的企業提供了一個寬廣的平臺。面積僅1.48萬平方公里的東帝汶在進博會上,從最初孤零零的貨架,到占兩個標準展位沈浸式體驗,還有機器人咖啡師“站臺”。東帝汶的進博表現關乎當地咖啡農的收入,中國開放的大門也是他們的希望之門。

這是2021年11月6日在第四屆進博會食品及農產品展區拍攝的各種水果。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于2021年11月5至10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來自全球的優質農產品和各種特色美食吸引觀眾駐足、品嘗。新華社發(郝昭攝)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資吸收國,中國持續與世界分享發展紅利。廣西欽州港東站貨場一派繁大圖輸出忙景象,文萊商人鄭作亮是碼頭常客。他把文萊的蝦片、咖啡等產品引進中國市FRP場,同時把沃柑等中國產品推向東盟。

今年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生效。這個全球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貿協定,正在為區域經貿發展帶來更多機會。鄭作亮說:“現在生意越來越紅火,將來考慮拓展貨物品類。”

9月初閉幕的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全面展示生態環保、綠色節能技術和應用,折射出中國推動綠色發展的堅定步伐。在“雙碳”目標指引下,中國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人們正在共創更為綠色、低碳、智慧的美好生活。(參與采寫:羅鑫、吉寧、馬曉冬、王修楠)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