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蓮(右)在給記者唱歌。張一謀攝 光明圖片
【砥礪奮進的五年·蹲點貧困村調研采訪】
“五月里來是端陽,勞動歌兒遍山響,七月里來早谷黃,金黃谷子撲鼻香,九月里來菊花香,豐年要當荒年過,幸福日記者會道具製作子萬年長……”
今年82歲的李樹蓮每次看到記者,都習慣地招手,“來喝杯茶”,聊著聊著,她總是情不自禁地唱起山歌。這全息投影首《勞動歌》,她唱得最多,“日子好了,心情舒坦”。
李樹蓮一輩子生活在河南新縣西河村,該攤位設計村是省級貧困村。別看她現在整天樂呵,要在以前,她也時常發愁。2004年,兒子張思忠和兒媳外出務工。2011年,兒媳回家陪伴平面設計婆婆,生活的大型公仔重擔就壓在兒子一人身上。“老了不頂用,還添麻煩。”這是李樹蓮的心病大型公仔。
如今心病終于治好了。2015年兒子回來,辦起農家樂,媳婦的廚藝派上了大用場,一年收入不菲。一切的改變源于西河村的美麗嬗變。
“出門就是山,人形立牌土地在山間,辛苦種一年,只夠吃半年……”西河村村民口中的歌謠,道出了它昔日的荒涼與貧瘠。很多人舉家外遷,留下的多為老人和兒童。2奇藝果影像013年年底,全記者會村舞臺背板貧困人口占全村人口的32.97%。
一天晚上,張思忠請記者來他家吃農家菜,聊家常。“為還清家里蓋房留下的欠債和供互動裝置孩子上學,2004年我和媳婦去上海打工,活動佈置一個月才800元收入。”張思忠說,“那時我們一天一個人吃飯才花4塊錢。”回憶過往經典大圖,他不停地搖頭。
“2013年,縣里啟動大型公益規劃設計活動,很多專家來到西河,他們一眼就相中了這里,說可以搞旅游。”張思忠說,2014年,西河村開始了翻天覆地的包裝設計變化。
此前,新縣提出發展全展場設計域展覽策劃旅游,全力打造旅游經濟,西河村自然風光優美,歷史品牌活動底蘊舞臺背板厚重,成為全縣包裝盒重點品牌活動規劃的村落之一。
其實,西河村發展旅大型公仔游,開始時遇到很多阻力,最主要的就是老百姓的不理解和不支持。老百姓聽說自己家的牛棚和旱廁要被拆除,堅決不同意,跟鄉政府對著干,矛盾尖銳,工作無法推進。
那段時間,扶貧干部一遍遍地做VR虛擬實境老百姓工作,說道理,展前景。最攤位設計終,扶貧干部用務實和真誠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和支持。經過兩個月的努力,1全息投影00多間牛棚、豬圈和旱廁全部拆除,老百姓沒有要一分補償款。
道廣告設計路寬了開幕活動,污水集中處理,記者會大圖輸出電線管網鋪到地下……借助互動裝置美麗鄉村建設,在政府引導支持下,村里還成立了專業FRP合作社,投入資金600余萬元。鄉村特色食堂、咖啡廳、青年旅館等配套服務設施相繼營業,合作社正全力打造精品民宿和特色農家餐飲。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