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大決戰:貴州大扶貧系列報道之六_中08靠設計品牌活動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要脫貧,更要致富

——丹寨縣產業扶貧“三帶”模式觀察

  宣傳標語昭示了丹寨縣委縣政府的決心(龔超 攝)

把自家的田土全部壓上,種菜。今年,脫貧戶楊正挺下了決心。

這里是黔東南州丹寨縣揚武鎮洋浪村。放眼望去,苗寨被層層疊疊的菜地包圍,蔚為壯觀。

“他已脫貧。”村支書說,正挺去年加入村合作社FRP,菜價、社員福利、務工費、股權金等算起來,共有兩萬多塊錢裝入荷包。“全村40多戶貧困戶全部加入合作社,脫貧是遲早的事。”

曾經,洋浪村山高谷深,“貧窮”的標簽讓小半人口成了單身漢。現在,周邊老鄉都曉得AR擴增實境,合作社讓洋浪人富起來了,外地的一名老板放棄了磚廠專門到洋浪種菜呢!

去年,隔山的五大圖輸出一苗族村,深谷對面的高排水族村,紛紛成立了合作社。

這是丹寨縣大力推行產業扶貧“三帶”模式以來的生動場景。

丹寨縣探索創新的“三帶”模式——品牌帶產業,龍頭企業帶基地,專業合作社帶農戶——充分釋放了扶貧項目的價值鏈、產參展業鏈、利益鏈。

這個模式的終點是:要脫貧,更要致富。

展覽策劃 包裝設計 茅臺農業公司生產車間(黃曉海攝)

打造價值鏈——

品牌帶產業

有產品無品牌,產業附加值低……這是省內各縣市產業扶貧面臨的普遍困境。

 

丹寨縣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認識到,擴大產業扶貧的品牌影響力,已勢在必行。

三個步子一起走:引進“知名品牌”,塑造“自主品牌”,利用“地域品牌”。全面帶動特色產業、主導產業和生態產業發展。

蚩尤、古紙、賈理、硒鋅、蠟染、刺繡、銀飾等一批“自主品牌”回爐提升,將釋放出驚人的熱量。2016年石橋包裝盒村兩家合作社年產值達320萬元,收入136萬。

萬達集團、茅臺生態農業公司、清華科技園、昌昊金煌中藥材公司等“知名品牌”聚集丹寨,直接帶動貧困群眾脫貧5000人以上。

規建蚩尤文化展覽策劃城、萬達民族風情小鎮和古法造紙文化小鎮,可帶動3萬人就業;硒鋅品牌帶玖陽視覺動400余戶參與,戶年均增收互動裝置近3000元;30個民族手工合作社有社員500人,產值近1.1億元。

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國家林下經濟及綠色產業示范基地等“地域品牌”落地,相繼凝聚起具有民族風情的麻鳥村、農文旅一體化的甲腳村等一批名聲漸起的旅游村寨和景點,近500貧困戶參與林下經濟經營。

  扶貧龍頭企業浙丹食藥用菌公司食用菌基地(龍永軍攝)

延伸產業鏈——

龍頭企業帶基地

延伸扶貧產業鏈,還得靠龍頭企業拉著基地場地佈置一起走。

丹寨的做法很實在:將龍頭企業帶動基地的能力作為其考核評價和政府配置資源的重要指標;鼓勵將基地原料鏈接企業精深加工;借助龍頭奇藝果影像企業銷售平臺促銷基地產品……

近年來,丹寨全力出擊,引進包裝盒茅臺、培力、聯想、清華啟迪四大巨頭。

茅臺生態農業公司采取“飛地”模式,帶動縣內農戶建設藍莓基地1.5萬畝,在麻江、黃平等縣外帶動基地8.5萬畝;

香港培力、清華科技園、俊建食品、浙丹食藥用菌等通過扶貧資金“有償使用”模式,帶動建設中藥材基地9000畝、茶葉基地14萬畝,年出欄黑毛豬6萬余頭;

清華啟迪科技園通過科技創新,將玖陽視覺名貴中藥材鐵皮石斛附種于茶樹取得技術AR擴增實境專利,建設200余畝高標準栽培示范基地,“孵化”裂變出了10余個標準茶葉基地;

昌昊公司與香港培力集團合作生產高端中藥制劑,聯想佳沃建設西攤位設計南地區唯一的草莓種苗基地。茅臺生態農業公司生產藍莓飲品、藍莓提取物的化妝品和保健品,使基地產品由原始粗放向精深加工轉變。有了大企業加工能力、市場營銷能力作支撐,基地建設方能高枕無憂而不用擔心“賣不出去”“谷賤傷農”的問題;

杭州市濱江區經典大圖、遼寧省東港市在繁華地段免費設丹寨產品專柜;京東集團幫建奇藝果影像丹寨京東特色館,使基地的優質農特產品、手工藝品等能走出去、賣得好全息投影

  丹寨縣綠海藍星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昌昊公司育苗基地(龍永軍攝)

分享利益鏈——

廣告設計業合作社帶農FRP

大多數時候,由于自身缺乏資金、技術、信息和規模等方面的原因,貧困戶很難與產業畫上等號。

“專業合作社帶貧困戶。”丹寨這一舉措著力解決了貧困戶發展能力不強、抵御風險能力差等問題,實現了扶貧項目“單人形立牌打獨斗”向“抱團發展”轉變。

目前,已建立縣級扶貧開發合作總社1個、全息投影鄉鎮扶貧合作社6個、村級包裝設計產業合作社161個,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397個,合作社社員覆蓋全縣3.86萬貧困人口。

實際上,在建三級合作社的同時,丹寨縣也創新制定了產業扶貧利益鏈分享機制。

三方聯結機制:村集體活動佈置經濟兩成、合作社兩成、貧困戶六成,既能讓合作社有資金AR擴增實境運作,又能壯大村集體經濟,同時讓貧困戶增收。目前,已有32個村建立了三方利益聯結機制,惠及貧困戶540戶,戶均增收1人形立牌200元。

三金分紅機制:通過資金入股、土地流轉、勞務務工獲得股金、租金和薪金。記者會其中,貧困戶通過“特惠貸”政策,每年獲得8%的分紅啟動儀式金,每戶年增收4000元。

不難看出,丹寨這一制度設計瞄準了更長遠的目標——不僅要脫貧,更要可持續的致富。

2016年,丹寨縣鄉村三模型級合作社共分紅5400余萬元,實現對啟動儀式3.86萬貧困人口“不漏一人”的全覆蓋。(潘皇林 陳煥春 楊昌盛)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