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一張圖”,點擊任意地塊都可查詢土地性質、使用狀況等信息,實現了“一房一地零死角”“資產資源無遺漏”,農村大圖輸出集體“三資”監管全方位;登錄“一平臺”,涉及鄉村的14類交易品種在這里掛牌、招標、拍賣等,依托“農業農村活動佈置+公共資源+鄉鎮服務站”運行體系,讓農村各類產權交易在陽光下運行……
這些,是記者在探訪山東省淄博市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的所見所感。“近年來,淄博搶抓國家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規范化整市試點有利契機,探索建立農村各類產權管理交易體系,一方面用數字化手段實現農村集體‘三資’的有效監管,一方面用平臺化運行激活農村各類資源要素,為發展農村經濟、促進鄉村振興注入改革動能。”淄博市委農辦主任、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楊溯易說。
推廣“圖賬”模式,農村集體“三資”實現數字化監管
2023年8月,淄川區雙楊鎮小莊村推進農村集體資產資源“四清”攻堅行動,小莊村在鎮工作專班的指導下,利用0.2米級衛星遙感數據的坐標定位和高分辨率優勢,發揮GIS系統拓展功能,實現資產資源臺賬與基礎圖繪制的有機結合,確保實現“資源不人形立牌遺漏、問題模型能摸清”,同時保證成果的準確度和永久性。
小莊村黨支部書記李勝特別肯定這次“四清”成效:“按圖找問題,不落一寸地,共排查資產資源111宗,通過圖表互查、互對、互補,增加集體建設用地47.66畝;排查合同89份,對在用建設用地緊跟現場測繪對照反查,整活動佈置改實測與合同面積不符問題合同67個,帶動集體年展場設計增收33萬元。”VR虛擬實境
以往推進“三資”清理,往往是對照臺賬查臺賬,不同程度存在不準確、不全面等問題。此次“四清”,雙楊鎮按照淄川區統一部署創新運用“圖賬模式”,有效破解了上述問題。
“為全面摸清農村集體資VR虛擬實境產資源底數,我互動裝置包裝盒們AR擴增實境按照‘以地溯源查合同,以房溯源查主體’思路,以國土‘三調’數據為依據,以衛星正射影像圖為基礎底圖,聘請測繪機構對所有地塊測繪落圖,明確地理位置、四至范圍,形成清查場地佈置成果示意圖,再對照資產資源臺賬、合同臺賬等,逐地塊進行‘圖賬’互查互對,做到‘一房一地零死角’‘資產資源無遺漏’。”雙楊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王宏政說。
如今,在總結淄川區“圖賬模式”經驗的基礎上,淄博市農業農村局開發建設了“全市資產資源監管平臺”,不斷加強全市農村集體“三AR擴增實境資”的數字化、智能化監管。淄博市農村改革發展中心主任丁文介紹:“在這個平臺上,點擊地塊即可對資產資源信展場設計息實時查詢,如地塊面積、土地性質、承包租賃信息、合同履約情況等。同時,針對‘圖賬’對照核查過程中發現的有問題的地塊,開展集中整治,實行銷號式管理,根據運營實際情況進行實時更新。”
堅持“四級聯動”,產權交易實現規范化標準化
閆家村楊坡蔬菜批發市場西鄰大院租賃項目,預算金額30萬元,最終成交價55.4萬元;和里物流園建設監理服務采購項目,預算金額場地佈置60萬元,最終采購價格為24.75萬元……日前,在臨淄區稷下街道農村產權交易服務站,看著這奇藝果影像一筆筆成交記錄,區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農村改革發展服務中心主任李桂花由衷感慨:“既能帶動增收,還能減少投入,這都是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帶來的好處。”
這處農村產權交易服務站,是稷下街記者會道根據淄博試點要求,于2021年投資200萬開幕活動元建成。服務站接入全市統一農村產權交易系統,具備網啟動儀式上開標、電子評標、數字見證等功能,實現陽光交易、動態留痕、智慧監管。截至目前,該服務站累計服務交易229筆2.37億元,活動佈置為村集體節支577.4萬元,增收280萬元。
建設交易平臺是淄博承擔國家農村產權流轉交FRP易規范化整市試點的核心任務。據丁文介紹,淄博堅持“全域覆蓋、四級聯動”原則,市級平臺側重統籌規劃,區縣中心重點開展數據統計和業務指導,鎮級站點負責具體交易,各村報賬員提供需求申報和入戶幫辦代辦服務,開幕活動形成市縣鎮村四級聯動服務網絡,線上線下均可交易,已建成市級平臺模型1個、縣級機構8個、鎮級站點85個。
為推動產權交易規范化標準化,淄博研究出臺實施方案,研發農村產權電子交易系統,印發農村產權交易目錄,制定工作指引和制度規章等12項,形成全市統一的制度規則和服務標準。
交易范圍方面,將農村土地經營權、集體經營性資產、工程建設項目、集體大宗物資采購服務等14項交易品種納入。交易規則方面,按照基層決策、審批監管、進場交易、結果確認“四步走”進行,形成《農村產權交易服務規范》,并上升為地方標準。交易監管方面,建立村集體進場交易公示、工商企業進場交易白名單等制度,交易過程評標與其他區域分離,借助監控設備和系統流程界面實時展示交易場景,設置群眾監督區,讓群眾第一時間知曉“交易了什么”“在哪里交易”“結模型果怎么樣”。
強化“利益聯結”,資源要素成為增收共富引擎
談及近年來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楊溯易特別肯定農村產權規范交易帶來的好處:“不僅能夠直接帶動村集體和農民增收,很多村集體以資源要素為紐帶,以村黨支部領辦合VR虛擬實境作社為平臺,在更大范圍內盤活農村閑置資源,構建‘村社農一體化’利益聯結機制,蹚出了以集體農戶‘雙增收’為特點的鄉村共富新路徑。”
高青縣常家鎮常安村,以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為平臺,村集體以復墾土地等資源入股,農戶以承包土地入股,將近千畝成方連片土地托管給魯供托管公司運互動裝置營,農民每畝獲得“800元保底+分紅”收入,還可參與管理和務工。2023年以來,常安村集體經濟收入穩定在百萬元以上,相關農戶戶均奇藝果影像增收2000元以上。
高城鎮堤西李村則是利用農村黨群服務陣地、閑置房屋等創辦起共富空間,主要用于發展豆腐等食品加工品生產。共富空間負責人侯亮介紹:“一天能生產2000多斤豆腐,供不應求,村里的老手藝人在這里每月能領3000多元工資。”
資源盤活,鄉村蝶變。據淄博市委組織部副部長王志臣介紹,淄博近年來以構建新型利益聯道具製作結機制為目標,大力實施“村村都有好項目”計劃,開展“強村共富”專項行動。“村村都有好項目”,即以盤活資源要素為主要手段,讓每個村都有一個以上收益穩定的優質增收項目,可以是種養、加工項目,也可以是資源發包、物業出租、居間服務、資產參股等項目。
為全方位助力“村村都有好項目”,淄博優化政策設計,撬動更多資源要素流向鄉村。做優國資助力,探索“黨建引領、國資介入、多方參與、利益共享”機制,33個國資助力鄉村共富項目惠及355個村。做強支部領辦,指導村黨組記者會織領辦合作社、共富聯社經典大圖、強村公司等經濟實體867個,“強村貸”突破3.6億元。做實結對幫包,組織機關企事業單位幫帶540個相對薄弱村,734名省市縣派第一書記扎根鄉村,帶動集體經開幕活動濟收入20萬元、50萬元以上村分別達到81.3%、39.7%。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