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市連江縣定海灣廣袤的海面上,一臺長92米、寬36米的“大塊頭”引人開幕活動注目。它就是半潛式漁旅融合深遠海展場設計養殖平臺“閩投1號”,也是我國海水養殖業向深遠海、機FRP械化、智能化轉變的“探路者”。
記者近日在連江縣筱埕鎮定海村碼頭登船,向著外海行駛10多活動佈置分鐘后,登上了“閩投1號”。只見平臺下方是一口巨大的深海養殖網箱,自動投料設備正在給大黃魚喂食,身形飽滿、鱗片金黃的大黃魚在水面躍動,FRP引得眾人紛紛舉起手機拍照。
“閩投1號”運營方福州福魚薈海記者會洋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許航介紹說,與傳統網箱7至8米的養殖深度不同,“閩投1號”采用海工平臺半潛式結構設計,具有更好的抗風浪能力,養殖VR虛擬實境人形立牌深度可達25包裝盒米。由于離岸較遠,海水的溶解氧含量更高,大黃魚有了更寬敞的“住宅”和可以“深呼吸”的環境,成品魚品質較傳統網箱也更優。
自2022年投產以來,“閩投1號”帶動了周邊養殖戶共建“海洋牧場”,進行大黃魚中幼苗接力養殖,去年共銷售成品大黃魚100余噸,合作養殖戶人形立牌每斤的收益提升了7元,實現了“海洋牧場”提質增效。
“閩投1活動佈置號”是福州向海發展新質生產品牌活動力的縮影。從2018年開始,福州推動鮑魚、大黃魚等海水養殖業從內灣逐漸向深遠海、智慧養殖轉變。包裝設計截至目前,福州全市已成功下水深遠海養殖平臺12臺(套),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智慧“互動裝置海洋牧場”之一。“閩投1號”等多個深遠海養殖平臺實現了“福州造”,海洋裝備制造水平不斷提升。
福建省閩投深海養殖裝備租賃有限互動裝置責任公司有關負責人說,“閩投1號”以智慧漁業系統作為技術舞臺背板支撐,處處可見“黑科技”。這里大圖輸出不僅搭載了自動投喂、捕撈設施,還配置了視頻參展監控、水質監測、5G通信基站等設施。各種信息和參數實時投放在屏幕上,通過大數據分析,可以實現自動化、智能化漁業養殖。此外,平臺搭載了光伏發電設備和儲能電池,配備海水淡化裝置和污水處理設備,在降低碳排放的同時,還能為生產生活等提供支持。
基于寬闊的甲板空間和穩定的主體結構,“閩投1號”還配備了海景客房、海上餐啟動儀式廳等多功能艙室。人們可以在這里體驗休閑垂釣、品嘗海鮮美食、感受海上日出日落。許航說,周末客房經常被訂滿,不少人專程開幕活動到此體廣告設計驗獨特的海上休閑游。
全息投影以旅促漁、以漁帶FRP旅,一條陸海聯動的漁港AR擴增實境亮麗風攤位設計景線正在閩江口形成。福州市海洋與漁業局展覽策劃數據顯示,2023年,福州漁業產值691.85億道具製作元,水產品產量307.5萬噸,舞臺背板海洋生產平面設計總值3250億元,平面設計均位居全國前列。
新華社福州電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