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的甘肅VR虛擬實境東鄉,晴空如洗,微風不燥。從山腳一路盤旋而上,一片馬鈴奇藝果影像薯田掩映在青山之間,蔥郁的田野上盛開著簇簇潔白的馬鈴薯花,煞是可愛。
“這里是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甘肅富鋅馬鈴薯小農戶試點項目在東鄉的試驗示范基地,那邊的‘隴薯12號’和‘隴薯17號’是我們篩選出的兩個富鋅馬鈴薯品種。”甘肅富鋅馬鈴薯小農戶試點項目辦主任趙貴賓向記者介紹,2019年9月,世界糧食計劃署與我模型國農業農村部正式簽署協議書,開展為期四年的富鋅馬鈴薯小農戶試點項目,在甘肅定西市安定區和臨夏州東鄉縣遴選3150戶小農戶推廣種植富鋅馬鈴薯,目前項目已接近尾聲。
世界糧食計劃署甘肅富鋅馬鈴薯小農戶試點項目辦主任趙玖陽視覺貴賓(右二)在田間為小農戶指導栽培技術。
談到發起富鋅馬鈴薯項目的初衷,世界糧食計劃署駐華代表屈四喜表示:“我們希望引進或篩選出富鋅馬鈴薯品種,幫助小農戶建立起富鋅馬鈴薯生產體系,同時通過富鋅馬鈴薯的價值鏈建設,提升農民收入。另外,我們也希望通過營養培訓和宣教,使小農戶和消費者更好地認識到鋅元素和均衡飲食的重要性,幫助解決‘隱性饑餓’問題。”
培育馬鈴薯“鋅”品種
“定西有三大產業:土豆、洋芋、馬鈴薯。”當地人幽默道出馬鈴薯作為支柱性產業的地位,同時也折射出背后的無奈。定西市位于甘肅中部,地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因貧瘠荒涼,曾被稱為“苦甲天下”之地。在十年九旱、極度缺水的惡劣條件下,馬鈴薯相比其他作物最易成活,且營養豐富,是過去饑荒時期百姓的“救命薯”。
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定西馬鈴薯產業已經完成了從“救命薯”到“脫貧薯”的轉型升級。當下,如何讓馬鈴薯產業繼續提質增效,助力農民增收致富,并促進營養和健康是擺在甘肅馬鈴薯產業發展面前的新課題。
提高馬鈴薯的鋅含量是項目給出的一個思路。“如何提高馬鈴薯的鋅含量?首先要解決的是品種問題。”趙貴賓向記者介紹,在項目初期,甘肅省內在富鋅馬鈴薯品種培育上尚處于空白階段,所以項目組從現有馬鈴薯品種中篩選出“隴薯12號”“隴薯17號”作為主栽品種推廣示范,兩個品種的鋅含量均達到3.5mg/kg以上,超過舞臺背板了3mg/kg的富鋅馬鈴薯企業標準。
世界糧食計劃署富鋅馬鈴薯小農戶試點項目向農戶發放的宣傳物品。
在原有育種成果的基礎上,項目組開展了富鋅馬鈴薯新品種培育。“我們從國內外引進富鋅馬展場設計鈴薯育種材料,雜交培育出100多個組合,其中有一個品系的鋅含量達到4mg/kg以人形立牌上,性狀優良,有望今年通過品種認定。”甘肅省農業科學院(榆中)寒旱區馬鈴薯試驗站研究員李掌說。
提升馬鈴薯的鋅含量并未止步于品種,項目組聯合甘肅的農業科研院校全息投影從馬鈴薯的栽培和貯藏環節入手為馬鈴薯“補鋅”。據甘肅農業大學研究生院院長、甘肅省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司懷軍介紹,項目組將黑膜覆模型蓋、壟上微溝等栽培技術與不同鋅肥施用方法相結合,試驗研究出了適宜甘肅不同農業生態區的富鋅馬鈴薯新型綠色栽培體系,“這一栽培體系能夠使馬鈴薯的鋅含量增加經典大圖20%左右,產量也可以提高5%-10%。”此后,為降低富鋅馬鈴薯采后貯藏損失,項目組設計建造出由新型保溫材料組裝而成的儲藏窖,新設施使馬鈴薯貯藏全息投影損失率相比傳統貯藏方法降低了5.7個百分點。
提升營養健康“鋅”認知
家住定西市安定區魯家溝鎮太平村的返鄉青年曹文浩自2021年開始種植富鋅馬鈴薯,毫無種植經驗的他在項目組組織的培訓中學會了種植技術,他說:“原本不知道怎么打葉面肥、使用滴灌帶等,都是老師一步一步教過來的。”
“施了鋅肥后薯形好了,每斤馬鈴薯的價格要比原來高3到4毛,產量也比我過去種植的品種更高,去年種植的15畝一下就賣完了。”來自臨夏東鄉縣坪莊鄉坪莊村的農戶馬國祥從項目開始以來就一直種植富鋅馬鈴薯,他每年都會留幾百斤馬鈴薯自家食用,“因為AR擴增實境它的口感好,很有營養,對小孩子的生長發育也有好處。”馬國祥表示,他從世界糧食計劃署的營養宣教培訓中認識到了鋅元素的營養作用。
“研究發現農村地區缺鋅率顯著高于城市地區,西部地區也顯著高于中東部地區。在甘肅多地,人們日常膳食中谷薯類食物占比較高,這種膳食結構極易造成鋅的缺乏。”蘭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張瑩認為,以東鄉和定西兩個項目區來看,短期內增加富含鋅的植物性和動物性食物來源并不容易,而強化谷薯類主食的營養價值更具可操作性。
一直以來,世界糧食計劃署都致力于關注和解決“隱性饑餓”。“隱性饑餓”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為微量營養素缺乏或營養素失衡的現象,長期的“隱性饑餓”會增加策展多種慢性病的風險,危害身體健康。
“對于‘隱性饑餓’的關注反映出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從‘吃得飽大圖輸出’到‘吃得好’,再到‘吃得健康’,這也是大食物觀的要求。”趙貴賓說。
為了提高農戶對鋅與人體健康、均衡膳食對人體健康和兒童生長發育等重要性的認識,促進農村地區人們的飲食行為改啟動儀式變,項目組制作了普通話和東鄉語言兩個版本的八部科普動漫視頻,組織臨床營包裝設計養專家面向項目區農戶開展專題培訓講座,并舉辦“薯你最有鋅”鄉村廚藝大賽,動員項目區村民以富鋅馬鈴薯為主要食材烹飪美食,借此向更多農戶沈浸式體驗宣傳和普及平衡膳食和健康飲食方式,提升他們對大圖輸出鋅等微量元素以及“隱性饑餓”問題的認知。
“薯你最有啟動儀式鋅”鄉村廚藝大賽現場。
推廣馬鈴薯“鋅”品牌
四年間,富鋅馬鈴薯在甘肅莊浪、臨洮、渭源、民樂等15個馬鈴薯大縣大面積示范推廣,累計種植面積達到60萬畝。蘭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對項目的最終評估顯示,項目大圖輸出在富鋅馬鈴薯的栽培技術研發、生產、貯藏和營養知識傳播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果,達成了預期記者會目標。
但同時,記者在調研時發現,消費者對于“富鋅”這一營養概念的理解與接受度還有待提升,小農戶生產出的富鋅馬鈴薯多數只能作為品質較高的馬鈴薯進入市場,富鋅馬鈴薯還經典大圖未完成“致富薯”的完全蝶變。
“富鋅馬鈴薯作為一種具有創新性的營養型優質農產品,其價值鏈特別是價值鏈的后端,還需要進一步延伸和完善。”趙貴賓表示,項目進展到目前已經初步構建起富鋅馬鈴薯的生產體系,仍需通過建立品牌形象來提升產品價值,實現“優質優價”。
在世界糧食計劃署中國辦公室的組織協調下,項目組與同濟大學共活動佈置同開發設計了宣傳口號、品牌標志和產品外包裝,富鋅馬鈴薯有了統一的品牌形象。東鄉縣董家溝村阿依莎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李艷去年收到了項目組配發的一萬個印有富鋅馬鈴薯標識的紙箱,“收購商都知道這是富鋅馬鈴薯,采收后的AR擴增實境馬鈴薯都被裝入紙箱,發往上海、蘭州等地零售。”她說。
6月14日,項目組舉辦發布會,宣布“甘肅鋅鮮薯”標識已在中國版權保護包裝設計中心進行了作品著作權登記。趙場地佈置貴賓在發布會上表示:“這對開展甘肅富鋅馬鈴薯品牌推廣宣傳,提升富鋅馬鈴薯品牌知名度意義重大。”
與此同時,“甘肅鋅鮮薯”正全力加入甘肅“甘味”品牌目錄的大家庭中。“甘味”品牌是甘肅特色農產品的省級區域公用品牌,是一個包括省級VR虛擬實境AR擴增實境品牌、地方區域品牌和企業品牌的開放共享品牌體系。項目組相信,在“甘味”這一強大引擎的助推下,“甘肅鋅鮮薯”這一品牌能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項目雖然即將結束,但我們希望為甘肅當地埋下產業的‘種子’,未來富鋅馬鈴薯產業能發展壯大。當然,我們也很高興在項目的實踐過程中探索出了一種全產業鏈、多機構配合的成熟模式。”世界糧食計劃署項目政策官員王曉蓓表示,該項目已入選“第三屆全球減貧案例征集活動”最佳減貧案例,未來世界糧食計劃署將VR虛擬實境通過南場地佈置南合作向更多發展中國家分享項目的成功經驗、知識與技術。(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見習記者 張震宇)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