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阡樓上:傳統村落探索別樣“活路”_中國鄉村振興在線_國家鄉村振興信息門戶

作者:

分類:

新華社貴陽8月6日電 題:石阡樓上:傳統村落探索別樣“活路”

新華社記VR虛擬實境者劉陽

一座簡參展樸至極卻又功能強大的專家工作站,一片延續數百年的傳統村落,一撥活力四射的“新村民”,一群攤位設計有手藝有模型故事的“老住戶”……最近,貴州模型省石阡縣國榮鄉樓上村記者會,正華麗轉身為樓上生態博物館,傳統村落被活化利用起來,在鄉村振興征途上迎來新機。

品牌活動

有著500多年歷史的樓上傳統村落,集古樓、古屋、古巷、古橋、古井、古樹、古墓、古書、古風、古韻人形立牌于一體。

“按照一般思路,這地方最簡單的發展路子就是鄉村旅大型公仔游,但僅貴州就有700多座品牌活動傳統村落,加奇藝果影像上黔東北交通不便,鄉村啟動儀式旅游、民宿、農家樂這種業態能否支撐人形立牌起樓上的未來?”樓上生態博物館館長任和昕一直致力于探索“跳舞臺背板出文化保護文化、跳大型公仔出旅游引領旅游、跳出村落發展村落”的傳統村落保全息投影護利用發展路子。

最新落成的樓上生態博物館專家道具製作工作站。新華社記者劉陽 攝

場地佈置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批傳統村道具製作落保護利用項目被整合起來,建成樓上生態博物館。以村落為依托,以專家工作站為撬點,發布“新村民計劃”,引進復旦大學國土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工作站,為“創客”團隊提供全方位支持。

任和昕說,生態博物館是連接鄉村和城市的平臺,通過文化AR擴增實境賦能,發現鄉村價值、重估鄉村價值、輸出鄉村價值,進而實現人才孵化、產業驅動,重構鄉互動裝置村與城市的價值交換體系。

在樓上生態博物館,記者見到一批懷揣尋找傳統文化夢想的年輕人,有的是“新村民計劃”志愿者,廣告設計有的前來做學術研究,有的是“創客”。玖陽視覺場地佈置事藝術全息投影設計研究的盛雪桐在這兒住了近一個月,她最初想法是來學刺繡、制茶手藝,但收獲遠遠超出了預期。“以前看見豬牛羊就害怕,現在敢去喂它們了;以前鄰居家從沒去過,現在習慣了走村串戶聊天喝茶。”

共享會議室、鄉村圖書館、村落文化展廳、村寨記者會影像志展廊、共享食堂、鄉村創客實驗室、眾創空間、專家公寓……在建設專家工作站過程中,任和昕很“摳”,“摳”到墻面包裝盒不粉刷、家具用廢料自制,但功能卻異常強大,處處彰顯“網紅氣質”,甚至開辟了“復旦人讀過的書”圖書角,打出了“我在樓上”IP概念展場設計

  樓上生態博物館專家工作站內“復旦人讀過的書”圖書角。新華社記者劉陽 攝

展覽策劃

“有很多游客慕名前來要預訂專家工作站公寓,我們都廣告設計建議他們去村里農家住,生態博物館最終目標經典大圖是活化利用整個樓上。”任和昕說。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