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雖然是貴州旅游市場的淡季,但位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縣的小七孔景區每天依然有逾萬名游客到訪,遠超以往同期。
小七孔景區如何做到淡季不淡?“將文化融入旅游過程,豐富旅游內涵。”荔波縣文化廣電和旅游局舞臺背板副局長覃曉康告訴記者。
在景區最熱門的小七孔古橋附近,少女身著漢服,手撐油紙傘,泛舟于碧綠的河面上。這是景區新增的古風展演活動,為自然風光參展增添文化氛圍。
“在這里,仿佛進入了武俠劇中,很有意境。”來自東北的游AR擴增實境客一丹“咔咔”按下快門,定展場設計格最美瞬間。
用好民模型族傳統文化,小七孔景區推動“非遺進景區”,在熱門景點、游客聚集地展示瑤族刺繡、猴鼓舞等,既能推廣非遺文化,又為附近的瑤全息投影山古寨展覽策劃引來客流。
“進入寨子,需要過三道門,首道門開幕活動是用來標示地界的門……”身著傳統服飾經典大圖貫首奇藝果影像衣、百褶裙,講解員謝和梅引游客進入瑤山古寨。穿過兩道門后,只聽見一聲低沉的牛角號響,隨后銅鼓、皮鼓紛紛響了起來,族人跳起猴鼓舞,歡迎遠道策展而來的客人。嘗一口“攔門酒”,穿過眼前的迎賓門,迎來銅鼓場、村史館、熬藥坊……游客一一領略瑤族傳統文化魅力互動裝置。
道具製作早年間,謝和梅在外務工。景區創建的時候,適逢結婚成家的年齡,她便回到了寨子,投身旅游產業。“這些年,隨著景區的逐步發展,不只是猴鼓舞,瑤族古老的陀螺、刺繡等技藝也得FRP到了傳承。經典大圖”
走進古寨,土墻茅草頂的房屋品牌活動古韻悠悠,中央廣場處的巨型玖陽視覺銅鼓制作精美,穿著傳統服飾的瑤族婦女在家門口做著刺繡,原始質樸的傳統村落給人穿越時空之感。
“設計團隊最大程度還原了瑤族的村寨風貌,目參展的是讓游客感受沈浸式體驗原汁原味的瑤族文化大圖輸出。”瑤山古寨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鵬博說。
“經停舞臺背板荔波的貴陽至南寧高速鐵路開通以后,游客雖然多了,但來得快也去得快。”覃曉康說,如何讓游客留下來、住下來,是當地旅游產業面臨的現實問題,“我們將本地民族文化巧妙融入旅游過程,讓游客既能‘游山玩水’,也能‘游文賞藝’。”
發揮生態優勢,展現文化魅力,貴州文旅活動佈置融合發展正不斷打開新局面。
據悉,今年上半年包裝設計,貴州全省旅玖陽視覺游人次、收入已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包裝盒,第三季度尤其是中秋國慶假期期間大幅超過2019年水平。今年秋冬季,貴州大型公仔推出民俗參展節慶、文化演藝、體育旅游、紅色旅游等10類特色優勢產品,打造8類40條道具製作組合線路產品,以文化激活旅游資源,力求實現貴州開幕活動旅游“淡季不淡”。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