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特色產業 帶動村民增收(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二十大代表這樣帶頭干 )_中國鄉村振興在線_國家鄉村振興信息門戶

作者:

分類:

吃過午飯,許蕾照例前往六沖河畔觀光步道施工處。河岸邊,工人們正拿著鋤頭平整路面,推著小推車運石頭。經過兩個多月的施工,觀光步道已初具雛形。

許蕾是黨的二十大代表、貴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鄉品牌活動黨委副書記、化屋村黨支部書記。兩個多月前,在北京參會的許蕾接到消息,村里觀光步道動工了。剛從北京回來全息投影,許蕾就趕到施工現場,鼓勵大家爭取在春節前完工,“這樣就能在春節假期接待游客了。”許蕾說。

化屋村地處烏江上游,AR擴增實境位于烏江源百里畫廊風景區內。這些年,依托獨特的山水風光,化屋村的鄉村旅游活動佈置發展越來越紅火。“但還有不小平面設計的提升空間。”許蕾說,村里雖有旅游公路大圖輸出AR擴增實境,但未實現人車分流,離河邊又遠,游客難以近距離欣賞沿河風光。

今年4月,許蕾等村干部和村民們合計FRP,決定沿河修建一條觀光步道。從爭取項目資金到包裝設計討論設計方案,半年多的時間里,許蕾沒少費心思。

聽說觀光步道要修到自己家門口,化屋村村民王光元積極加入施工隊。這幾年,王光元開起了農家樂。“觀光步道修好后,會有更多游客過來,農家樂的收入估計舞臺背板能翻番。”王光元說。道具製作

王光元承擔觀光步道部分路段的施工管理工作,每天工資約200元,普通工人每天也有150元至180元經典大圖的收入。“為保障村民就大圖輸出近就業,觀光步道項目資金的30%展場設計用于支付村民工資。”許蕾說。

村里房屋改造也是許蕾的AR擴增實境操心事。“結合村民奇藝果影像意愿,適宜發展餐飲民宿的,對其房屋舞臺背板外立面進行統一改造,展現少數民族村寨的獨特風貌。”許蕾說。

去北京參會,許蕾帶了兩套展示苗繡和蠟染元素的服飾,讓更多人了解化屋村的特色人形立牌苗繡。還沒等許蕾回村舞臺背板,訂單就從四面八方飛向了化屋啟動儀式村。

“嗒嗒嗒……”苗繡車間里,村民楊飛和其他工人展覽策劃正忙著趕工。“許書記,200廣告設計多套訂單,我們大約完成一半了。”楊飛十幾歲時就學習苗繡手藝,前些年一直在外做水泥工,見家鄉大力發展苗繡,她在201展場設計9年回到化屋村,成為苗繡車間的一名互動裝置活動佈置娘。“工資和在外打工差不多,還能照顧老玖陽視覺人小孩。”楊飛說。

全息投影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立足化屋村的資源稟賦,我們大力發展苗繡人形立牌、黃粑、黃姜、黃牛等產業,村里的合作社取得了不錯的效益。”許蕾介紹,今年6月30日品牌活動,合作社給村民分紅60余萬元,展覽策劃春節前還將進行分紅。2021年,化屋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93萬元。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