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11月1日電題:火紅中國結 紅火脫貧路
新華社記者栗建昌、張志龍、賈云鵬
穿、繞、挑、壓,紅絲繩在姚成云手里騰挪跳躍,說笑間,一個透著喜慶的中國結部件逐漸成形。場地佈置在她旁邊,幾十個編織女工坐在馬扎上,同樣飛針走線,忙碌而有序。
走進山東省郯城縣紅模型花鎮的軒然工藝品廠,生產車間內一派熱鬧紅火,各種中國結的部件,堆放在女工身旁。數百種花色品種的中國結,正是從她們的手中流向全球。
小小中國結,增收脫貧大產業。姚成云是附近的姚馬村村民,家里種著9畝地,丈夫在外地打工,她既要照看老人孩子,又要在農忙時節管理田地。
“俺一個月能有3000啟動儀式多元的收入。再說在家門口上班,啥活也不耽誤,比外出打工強多了。”姚成云邊忙著干活邊說,笑臉透著幸福。
紅花鎮七萬多人口中,有兩萬余人從事中國結相關產業。火紅的中國結是當地的支柱產業和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位于魯蘇兩省交界的紅花鎮,素有“中國結藝之鄉”的美譽。中國結編織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經過20多年的發展策展,擁有600多個花色品種,并不斷推陳出新,成為全國最大的中國結生產基地。
南有義烏、北有臨沂,依托這兩個小商品批發市大型公仔場,這里的中國結不僅暢銷國內記者會,還銷往美國、韓國、日本、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市場占有率70%左右,年產值達12億元以上。
記者在軒然工藝品廠樣品室看到,房間四壁掛滿了數百款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中國結,炫目的中國紅配上創意獨特的圖案和長長的流蘇,讓人目不暇接。
來自義烏、西安、武漢、銀川等地的客商,有的在查看樣品,有的在選購訂貨。工廠互動裝置負責人王廷祥說:“我們有專門的設計團隊,不斷推出新品攤位設計。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銷售旺季,模型正開足馬力備玖陽視覺貨。”
已與工廠合作20多年的義烏客商許正信告訴記者,他每年都要來這里集中采購一兩次,同時探平面設計討交流市場信息和發展方向,實互動裝置現合作共贏。
“這里當初是我的委托加工點,后來逐步發展壯大,品種多、樣式全,這次來又訂購了幾百萬元的貨品。”
紅花鎮鎮長趙安寧介紹,當地聚集了幾百家中國結加工制作銷售企業,其中規模較大的就有20多家VR虛擬實境。在這些企業帶動下大圖輸出,全鎮形成了30余個中國結編織專業村,有6000余戶編經典大圖織專業戶。
中國結編織勞動強度小、可分散加工、集中組裝,當地充分發揮這一優勢,通過為貧困戶設專崗、送料上門再回收等多種途徑開幕活動,已帶動AR擴增實境130余戶貧困戶實現就業增收、穩定脫貧。
渠溝村貧困戶房紹粉因家大圖輸出人患病而致貧,除照顧家人外,VR虛擬實境她只要有空就會來福來祥工藝品廠編織中國結,一個月玖陽視覺能收入500元左右。
“我年紀大點,能包裝盒做的活有玖陽視覺限,雖然人形立牌掙大圖輸出得少點,但也能補貼家用。再說做這個手藝一點也不累,還可以和好幾個老姐妹一起說說話,不悶得慌。”房紹粉說。
紅花鎮扶貧辦主任柏慧介紹說,他們有意識引導當地企業為貧困戶送原料、送編織樣式、送生產技術、統一上門收購銷售,讓近百名年老體弱的貧困群眾輕松實現了居家就業,找到了脫貧門路。
院南村貧困戶鄭懷玲患有肢體二級殘疾,行動不便。經過簡單的技術培訓后,現在她每天在家做著盤繩、穿針、搭線經典大圖等簡單的活,不僅豐富了生活,也增加了收入。
她說:“平時閑著沒事,就在FRP家里做一些中國結全息投影配件。這活兒干著輕松又喜慶,一年能掙六七千元。”
趙安寧說,鎮里還依托200奇藝果影像多家中國結電商企業,搭建電商服務平臺,為貧困群眾編織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FRP編織品,開通沈浸式體驗專門銷售渠道,提供免費代銷服務,進一步帶動更多貧困群眾實現增收致富。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