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慶元縣:發掘“林-菇共育”農業文化遺產新價值_中國鄉村振興在線_08靠設計公仔國家鄉村振興信息門戶

作者:

分類:

“浙江慶元林-菇共育系統”是千百年來慶元菇民合理利用森林資源發展食用菌產業而形成的以森林可持續經營、食用菌產業發展、資源循環利用為核心的山地玖陽視覺林農復合系全息投影統。近年來,該縣通過強化傳承保護、推動文旅融合、創新科技驅動等舉措,致力于打造農業文化遺產的縣域“生態窗口”。

保護與發掘并舉奇藝果影像,推動文化傳承

慶元縣編制《慶元縣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規劃》《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辦法》,將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列入“十三五”“十四五”規劃綱要,每年投入6000萬元,用于封山育林、遺產保護和食用菌產業發展;制場地佈置定種質資源保護行動、傳統技藝保護與傳承行動、遺產地特色生態農產品挖攤位設計掘行動、“林-菇共育”復合景觀保護行動等6大類30余項保護行動;建立農業文化遺產動態監測機制,加強對遺產地農業生產系統、文化、景觀等相關項目的研究,與中科院等專業機構加強合作,積極開展各種學術交流活動20余次,精心做好遺產保護這篇大文章。

慶元縣將香菇山歌、香菇功夫、科研成果等編寫成校本課程,積極開展香菇文化傳承活動。該縣城東小學從2010年起成立課題小組,編寫《香菇功夫的挖掘及其在地方體育課程中的開發與利用研究》以及《香菇功夫》等鄉土課程。慶元食用菌學院完成《食用菌食品生產》《慶元食用菌歷史文化》《珍稀菌類開發》等課程的信息化建設,不斷FRP優化課程奇藝果影像設置、考試評價機制、實踐操作方案等,培育出一批新時代農業文化遺產傳承人。

慶元縣通過開幕活動建設栽培示范基地,完整保留了從傳統剁花法到段木法再到代料法的食用菌栽培技術演化鏈以及與食用菌產業發展相一致的森林經營管理技術體系,全流程展現香菇栽培技術發展脈絡,為外來觀光客、體驗者呈現香菇栽培的“活態博物館”。目前,該縣已建成回龍灣剁花法香菇栽培示范基地、珠連坑段木法香菇栽培示范基地、五大堡鄉下段洋香菇代料栽培基地平面設計

繼承與創新并重,深挖文化價值

慶元縣積極舉辦香菇始祖吳三公紀念活動和慶元香菇文化節,以中日韓三國食用菌行業會長慶元峰會、國際食用模型菌大會為平臺,促進國際食用菌產業及文化交流玖陽視覺,逐步打造以三公祭祀祈福地、香菇文化論壇、古廊橋等為特色景點的香菇文化之旅。2020年,遺產地森林景區接待游客14.84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3891.44萬元。

慶元縣多形式、多角度開展農業文化遺產宣傳活動,進一步擴大香菇文化的影響力。截至啟動儀式2020年,該縣共編制《浙江慶元香菇文化系統》《慶元香菇栽培》《慶元香菇與文化》等系列叢書20余本;邀請電視臺拍攝《香菇之源》《菇山歲月》《一菇一世界》等道具製作紀錄片5部;設計農業文化遺產Logo及吉祥物,并舉辦香菇遺產保護科普展。

慶元縣建設野生香菇和黃靛牛肝菌種質資源保育區、展覽策劃香菇文化原生態體驗區、農耕文化體道具製作驗區“三區”基地。目前,保育區內基本建成涵蓋菌物多樣性展館以及省食用菌種質資源庫、信息庫、菌種庫的“一區一館沈浸式體驗三庫”體系,建成廣告設計種質資源保育區900余畝。生態、文化體驗區內建成龍巖村村史館、吳場地佈置三公紀念堂、黃皮村“林-菇共育”農耕館、農業文化遺產主題餐廳等項目。通過“三區”打造,該縣進一步延伸了旅游產業鏈,提升了攤位設計農業文化遺產衍生價值。

品牌與技術并行,助力菇農增收

近年來,慶元縣委托浙江大學編制《慶玖陽視覺元香菇品牌戰略規劃》,不斷完善品牌建設。“慶元香菇”大型公仔品牌價值達49.26億元。2020年,“慶元香菇”入選《中歐地理標志協定》。2021年,香菇、灰樹花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互動裝置品名錄,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慶元優質“農遺良品”香菇暢啟動儀式銷海內外,2016年至2020年,慶元香菇年產量從7920萬袋提升至8150AR擴增實境萬袋。截至2020年底,該縣食用菌產值達40億元,菇農人均產值玖陽視覺4.5萬元,人均收益2.6萬元。

慶元縣建立李玉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省全息投影食用菌工程FRP技術研究中心、省食用菌創新服務平臺等科研平臺;建成“浙江慶元林-菇共育系統和菌物多互動裝置樣性”展館,收集野生菌種質資源800余份、野生大型真菌標本600余份,用作種質研究和選育。選育出的“香菇241-4”“慶元9015”“慶科20”等品種溢價高于普通品種。例如,“香菇241-4”售價約為120元/人形立牌公斤,是一般香菇的兩倍,有效促進了菇農增收。

慶元縣培育1萬多名擁有專業知識、豐富經驗的“香菇師傅”,在傳承好慶元傳統剁策展花法、段木法等技藝的品牌活動同時,也為全國20多個省400多個縣的菇包裝盒農提供技術支持和幫扶,帶領縣內外更多農戶開辟致富路。例如,宏鵬家庭農場主動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菇農,傳授香菇標準化栽培、香菇分選等技術。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