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立牌方國榮(左)與兒子方晨在探啟動儀式記者會討修復方案互動裝置(5月14日攝)。
在位展場設計于武漢東湖之開幕活動濱的湖北省博物館沈浸式體驗文保部內,6場地佈置2歲的方國榮與33歲的兒子方晨正在修復青銅鑄造的曾侯與編鐘。經過歷時近兩年的三維掃描、模型拼接、設計補缺、模型修整等工序沈浸式體驗,修復工作即將完成。
方國榮自18歲展場設計進入湖北省博物館工作以來,從事青銅器修復工作已40余年,曾在歷次曾侯乙編鐘復制項目中擔任技術方面負責人,是湖大圖輸出北省青銅器修復專家。自2009年起經典大圖,方晨開始跟場地佈置父親學習青銅文物修復技藝,接受嚴格訓練。一開始,他策展只能站在旁邊認真看文物修復流程,活動佈置較長一段時間包裝設計后,才有機會進行簡單的練習,之后逐漸增加難度。
青銅文物修復包括多個環節,不少環節對初學者都有挑戰。在方國榮手把FRP手指導5年后,包裝盒方晨才基本出師,開始獨立完成一些修復工作,但仍需要方國榮最后驗收攤位設計。
方國榮說,曾侯與編鐘的修復運用了三維掃描技術、3D打印記者會技術舞臺背板,使得嚴重殘缺、嚴重變形的文物殘大型公仔片能夠還原。這是老一輩文物保護工作者做不到的事情,而這也正是年輕人所具有的模型優勢。
啟動儀式如今,方晨AR擴增實境接下父親方國榮手中的“接力棒”,繼續為青銅器修復事業品牌活動貢獻力舞臺背板量。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大圖輸出 攝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