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從造船數據看中國經濟韌性_中國發展門戶網-08靠設計品牌活動國家發展門戶

作者:

分類:

新華社北京8月22日電 工業和信息化部7月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6月,我國造大型公仔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和手持全息投影訂單量以載重噸計分別占世界總量的45.2%、50.8%和47.8%,國際市場份額均位居世界第一。

這份“成績單”來之不易。今年以來,國際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國內疫情多發全息投影散發,有些突發因素超出預期,這些對制造業平穩運行帶來影響。我國各大造船企業積極應對挑戰,穩扎廣告設計穩打保生產,紛紛布局高端海洋裝備制造,彰顯出強大韌性和巨大潛力。開幕活動

受疫情影響,包裝盒4月以來上海一度按下“暫停鍵”。近日,記者走進位于上海的長興島和外高橋造船基地,看到一艘艘巨輪有序排開,按照各自的生產節拍步步推進,多船同造但秩序井然。自4月26日,中國船舶集團位于上海的江南造船、滬東中華造船、外高橋造船復工復產以來,快速轉入“生產模式”,統籌好防疫與生產,保證各項工作扎實互動裝置推進。

以滬東中華造船為例,復工復產以來已交船7艘。其間,滬東中華交付了中國自主設計全球最大24000TEU級集裝箱船“長益”號、淺水航道8萬立方米第四代江海聯運型LNG船,開工了全球最新型中國第五代大型LNG船……

7月8日拍攝的“海巡08”輪(無人機照片)。當日,我國具備深遠海測量能力的專業海道測量船“海巡08”輪在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下水。新華啟動儀式社記者 丁汀 攝

在我國北方造船重鎮大連,記者看到一艘新型參展浮式生產儲油卸油船正VR虛擬實境在加緊建造,該船是記者會集開采石油、進行油氣分離、處理含油污水、原油產品的儲存和運輸等功能于一體的“海上油氣工廠”。

今年上半年,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大船集AR擴增實境團”)新造民船按計劃交付了10艘/140.05萬載重噸,下水船舶中新產品占50%,同比增長67%。

“大船集團克服疫情不利影響,建立‘云談判、云簽約、云交互動裝置船’模式,生產進度全面提速,整體交船量不斷增長。”大船集團董事長楊志忠說。

目前,大船集團手持民船海工產品訂單75艘,合同總金額約360億元,各生產基攤位設計地訂單比較飽滿。“今年以來,民船海工市場需求依然比較旺盛,市場需求比較集中。”楊志忠說,上半年,大船集團完成承接船海產品32艘/293.3萬噸,合同總金額超過160億元。隨著節能減排政策的切實落地,清潔燃料船型的市場需求預計會迎來較快增長。

一邊頻獲大額訂單,一邊快速交付新船,我國各大造船記者會企業正開足馬力忙生產,并向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船舶轉型。

5月16日拍攝的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江南造船建造的99000立方米B型艙超大型乙烷運輸船H啟動儀式2625船(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今年6月,一艘15.8萬載重噸LNG/燃油雙燃料油船首制船在廣州交付。該船由廣船國際有限公司建造,客戶是新加坡一家航運公司。據介紹,該船在采用LNG模式推進時,能夠減少約2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約85%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和約99%的顆粒物、硫氧化物排放量。

廣船國際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旭輝介紹,近年來該公司積極探索,在船舶制造關鍵核心技術方面,努力突破“卡脖子”環節,目前已成功攻克了LNG包裝盒/燃油雙燃料動力推進系統、振動噪聲控制、安全參展返港、內部裝潢等多項關鍵核心技術,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

優良的船舶性能也獲得了國際市場認可,據介紹,今年上半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0.74%,新承接的大部分訂單是高技活動佈置術、高附加值的批量化訂單。該公司目前手持船舶訂單達到70多艘,總價值超過500億元。其中,有近40艘、價值約200億元的訂單為新型雙燃料綠色船舶訂單。

中國是世界造船大國,上半年造船“成績單”可謂亮眼。2022年1至6月,中國船舶集團船海業務累計交船艘數、載重噸分別完成年度計劃的52.3%、54.1%,順利實現完工交船“雙過半”。承接新船訂單超過策展1000萬噸,已提前完成年初確定的年度接單目標。其中,中高端船型占比近80%,場地佈置大型LNG船展場設計全球市場份額首次位居全球VR虛擬實境第一,江南造船、大船展場設計集團實現大型LNG船首單突破。

海運承擔了我國約95%的外貿貨物運輸量舞臺背板,造船數據反映出疫情之下全球航運市場對我國造船業的開幕活動強烈信心。交船不斷、接單如潮,我國造船業也以強大的發展動能彰顯中國經濟韌性。

楊志忠表示:“經過多年的積累和沉淀,中國造船業的競爭力已經今非昔比,與日本、韓國的差距正在縮小,展覽策劃迎來了由大到強的轉型升級。”

“船舶工業高度國際化經典大圖,產業鏈長、技術密集、輻射面廣,是我國最早進入發達國家市場的重大裝備工業之一。”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秘書長李彥慶說,當前,船舶工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圍繞“綠色、低碳、智能”發展出臺的新規范、新技術、新產品日新月異,中國展場設計船舶工業將積極主動參與新一輪科技革命,堅持創新驅動,努力成為全球船舶行業發展的推動者和引領者。(記者:繆異星 蔡攤位設計擁軍 張博群 郭翔 田建川 賈遠琨)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