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已去 08靠設計公仔世間猶存“吳方法”——追憶著名數學家吳文俊_中國發展門戶網-國家發展門戶

作者:

分類:

(社會)(2)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吳文俊逝世

  這是吳文俊在辦公室里閱讀書籍(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

新華社北京5月7日電題:斯人已去 世間猶存“吳方法”——追憶著名數學家吳文俊

新華社記者董瑞豐、吳晶晶

他是中國數學界的泰山北斗,1956年就與華羅庚、錢學森一起獲得首屆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他開創了近代數學史上第一個由中國人原創的研究領域,82歲高齡時又站在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的領獎臺記者會上。

浩瀚宇宙中,一顆被命名為“吳文俊星”的小行星和光同塵,世間巨星卻已隕落。2017年5月7日7時21分,中國科學院院士吳文俊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

斯人已去,空余追憶。“吳文俊一生淡泊自守,對于名利看得很輕,從來不宣揚自己,以至于他在國內的知名度與他的啟動儀式成就極不相稱。”近現代數學史研究者胡作玄展場設計包裝設計說。玖陽視覺

“吳公式”“吳方法”:為現代數學開拓新天地

2000年的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被授予兩個人,一個是吳文俊,一個是袁隆平。在當時的介紹中,吳文俊的成就是“對數學的主要領域——拓撲學做出了重大貢獻”“開創了嶄新的數學機械化領域”。

拓撲學被稱為“現代數學的女王AR擴增實境”。上世紀50年代前后,吳文俊由繁化簡、由難變易,提出“吳示性類”“吳公式”等,為拓撲學開辟了新的天地。

他的工作起到了承前啟經典大圖后的作用,令國際數攤位設計學界矚目,也因此成為影響深遠的經典性成果。吳文俊的工作被五位國際數學最高獎——菲爾茲獎得主引用,許多著名數學家從中受到啟發包裝盒或直接以他的成果為起始點之一。

“對纖維叢示性類的研究做出了劃時代的貢獻。”數學大師陳省身這樣稱贊吳文俊。1956年,吳文俊獲得首屆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到了上世紀70年代后期,吳文俊又提出用計算機證明幾何定理的“吳方法”,開創了近代數學史上的第一個由中國人原創的研究領域——數學機械化,實現將繁瑣的數學運算證明交由計算機來完成的目標。

這一理論后來被應用于多個高技術領域,解決了曲面拼接、機構設計、計算機視覺、機器人等高技術領域核心問題。2011年,中展覽策劃國人工智能學會發起人形立牌設立了“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

全息投影吳文俊的各項獨創性研究工作使他在國際、國內享有很高的聲譽。2010年,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命名舞臺背板委員會批準,國際編號第7683號小行星被永久命名為“大型公仔吳文俊星”。

做“有意思的事”:中國古代數學給了啟發

2011年記者采訪吳文俊時,北京天氣十分悶熱,吳文俊鶴發童顏,拄著拐杖在門口迎接。落座后才得知他前段時間不小心摔了一跤,手臂上還留著大片的淤青。

“我平時喜歡一個人出去轉轉,前幾天下雨路滑,不小心就摔了一下。”吳文俊不以為意地笑談。當時,92歲的他還經常一個人去逛逛書店、電影院,偶爾還自己坐車去中關村的知春路喝喝咖啡。

“我就喜歡自由自在,做些有意思的事情。”在吳文俊心里,數學研究就是件“有意思”的事,尤其是晚年從事的中國古代數學研究,更是自己“最得意”的工作。

上世紀70年代后期提出的“吳方法”,被認為是自動推理領域的先驅性工作沈浸式體驗,對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研究影大圖輸出響深遠。這一開創性研究,就是吳文俊在中國古代傳統數學的啟發下取得的。

在同一時期,吳文俊還用算法的觀點對中國古算作了正本清源的分析,認為中國古算是算法化的數學,由此開辟了平面設計中國數學史研究的新思路與包裝盒新方法。

“我非常欣賞‘中國式’數學,而不是‘外國式’數學。”吳文俊在開幕活動那次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中國古代數學一點也不枯燥,簡單明了,總有一種吸引力,有意思!”

自認“笨人”:“讓人踩在我的肩膀上再上去奇藝果影像經典大圖截”

在熟悉的人眼里,吳老是位“老頑童”,他樂觀開朗,常有一些驚人之場地佈置舉。有一次去香港參加研討會,開FRP會間隙出去游玩,年逾古稀的模型他竟坐上了過山車,玩得不亦樂乎;一次訪問泰國期間,他坐到大象鼻子上開懷大笑,還拍下了照片。

吳文俊在70歲的時候,曾經寫了一首打油人形立牌詩:“七十不稀奇,八十有的是,九十誠可貴,一百亦可期。”到了80歲大壽的時候,他對這首詩做了微妙的修改,把每一句都增加了10歲。

“做研究不要自以為聰明,總是想些怪招,要實事求是,踏踏實實。功夫不到,哪里會有什么靈感?”吳文俊曾在采訪中這樣說。

“數學是笨人學的,我是很笨的,腦筋‘不靈’。”他啟動儀式說。可就是這樣一位自認為“很笨”的人舞臺背板,總能站在數學研究的最前沿。

面對各種榮譽,吳文俊看得很輕。獲得國家最高科技獎后,他說:“我不想當社會活動家,我是數學家、科學經典大圖家,我只能盡可道具製作能避免參加各種社會活動。”

策展也曾謙遜地說:“不管一個人做什么工作,都是在整個社會、國家的支持下完成的。我們是踩在許多老師、朋友、整個社會的肩膀上才上升了一段。應當怎么樣回報老師、朋友和整個社會呢?我想,品牌活動只有讓人踩在我的肩膀上再上去一截。”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