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崇州:非遺竹藝編織鄉村振興好風景_中國鄉村振興在線_國家鄉村振興信息門戶

作者:

分類:

品牌活動

游客在竹藝村觀賞竹編工藝品。 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新華社成都1月4日電 題:成都崇州:非遺竹藝編織鄉村振興好風景

新華社記者李力可、王曦

在有“蜀中之蜀奇藝果影像”之名的成都崇州市,當地依托國家級非遺道明竹編發展產業,讓竹編成為吸引年輕人歸鄉、幫助村里人致富、改變農村參展面貌的新生活“鑰匙”。

近期,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大型公仔發展改沈浸式體驗革委等10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竹產業創新發展的意見》,指出到2025年,VR虛擬實境全國竹產業總產值突破7000億元,基本人形立牌建成現代竹產業體系。而我國12種以竹編申報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中,四川占4種。

在道明竹編的發祥地——道明鎮,當地以竹編為特色在龍黃村打造品牌活動竹藝村,成為吸引中外游客道具製作的“金字招牌”。2017年,在這座距離成品牌活動都市中心50多公參展里的小村,形似“∞”的創意建筑“竹里”落成,引起廣泛關注,也喚醒沉寂的村模型莊和手藝。

走進竹藝村,道明竹編崇州市級非遺傳承人肖瑤的“紅梅竹編”非遺體全息投影驗館顯得格外醒目。不大的店里,每逢周末,肖瑤要接待近百人到店里體驗竹編。

 

肖瑤在指導小朋友體驗竹編。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出生于“竹編世家”的肖瑤,從小對竹編工藝耳濡目染。為了道明竹編這一傳統技藝的傳承“后繼有人”,2019年她辭掉護士工作,選擇回到村里。店里貨架上琳瑯滿目的竹編工藝品,通過她的設計改良更有一種簡約活動佈置美,符合現在年輕人審美,銷售也策展特別好。“我們這兒的人從小就學習竹編,這是深入我們骨子里的東西。”肖互動裝置瑤說。

和肖瑤一樣被竹編吸引回家的年輕人還有不少。在由村民院展覽策劃落改建的筠盛小院中,道明竹藝公司員工周思敏和院子主人樂冬雪一起搭檔,為游客提供研學和竹編產品銷售服務。“過去村民編一個花記者會籃只能掙8毛錢開幕活動,年輕人都離開了家鄉,留守在家的中老年人,也往往只能靠竹編賺些零用錢順帶照顧家庭。”周思敏說。

舞臺背板

“道明竹藝公司與村民合作大圖輸出建設竹藝小院,在改善村民居住環境的同時,也讓村民可以參與到竹編的教學和銷售中。”周思敏告訴記者,現在通過與中央美術學院廣告設計的合作,公展覽策劃司開發了竹編教學包裝盒材料包讓小朋友們能夠快速了解竹編,來村里體驗竹編的游客絡繹不絕。

“我們還將竹編策展運用到酒店、民宿、餐廳的裝修中,現在北京、成都等地也能見到道明竹編的裝置品。”周思敏說,“現在很多模型年輕人都回到村里,幫公司跑業務呢!”

大圖輸出

近年來,當地以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為主體,充分發揮集體經濟組織帶動作用,盤活資源性土地資產4536.9畝,經營性土地資產19.63畝,通過探索平臺經營型、資本合作型、資產經營型3種運營模式,202AR擴增實境0年村集體經濟收入87.4萬元。負責規劃運營竹藝村的崇州文旅集團運營負責人介紹,通過專業化運營,平面設計帶動了更多村民加入鄉村振興的隊伍中。

拼版照片:上圖:任剛正在裝修改造的房大型公仔屋;下圖:任剛家已改造成民宿。 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任剛是土生土長的竹藝村人,3個月前,記者見到任剛時他還在刷房屋防水層。今年45歲的他常年在外務參展工,見村里游客越來越多,人氣越來越旺,便開始改造起自己和兄弟家300多平方米的平房,裝修成民宿。如今,再來到任剛家里,之前的毛坯房已經煥然一新,5間道具製作房已經完成裝修開始營業,還有4間正在加緊裝修。“在外面打工不如在家門口掙錢,我有信心今后的日子能越過越好。”他說。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