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08靠設計虛擬實境掖市保護生態環境推動綠色發展紀實 _ 中國發展門戶網-國家發展門戶

作者:

分類:

原標題:守護生態屏障 推動綠色富民

互動裝置——張掖市保護生態環境推動綠色發展紀實

成群的黑鸛棲息在黑河濕地。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張漢軍

甘州區備用水源地水處理車間。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王將

高臺縣北部沙區沙障。張掖市委宣傳部供圖

鳥瞰高臺黑河濕地。新甘肅·甘肅日報通策展訊員記者會 孫耀賢

張掖,坐落于祁連山、黑河濕地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境內祁連山水源涵養區、黑河綠洲、荒漠戈壁三大生態系統交錯銜接,雪山冰川、森林草原、經典大圖七彩丹霞、田疇沃野、廣告設計河流濕地、荒漠沙丘等地貌交相輝映。

在2021年年底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張掖市第五次代表大會上,“一屏四城五區”成為未來五年張掖市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坐標”。其大型公仔中,“一屏”即是筑牢國家西部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四城”當中,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爭創國家“零碳”城市都與生態環境保護息息相關。

如今,在這座七彩斑斕的VR虛擬實境“彩虹城市”,從林草密布的祁連山區到抬眼見綠的宜居城區,從風景如畫的美麗鄉村到蘆葦搖曳的濕地公園……所行之處皆是風景,藍天、綠樹、碧水、凈土人形立牌正實實在在地轉化為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深入包裝設計人心。

綠色,已成為張掖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最鮮明的底色。

青山不改 生態優先經典大圖

過去的五年,張掖市生態環境質量根本好轉。2019年,張掖市成功創建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策展示范市。

五年來,張掖舉全市之力整治修復生態環境,祁連山生態環境“由亂到治、大見成效”,黑河濕地生態包裝盒環境質量全面提升,全面完成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保護修復、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等重大項目,“一園四帶”國土綠化造林266萬畝,全省唯一VR虛擬實境的中央財政支持國土綠化試點示開幕活動范項目獲批實施,總投資165億元的全省首個國家儲備林項目總體規劃獲國家林草局批準。

場地佈置

當前,張掖市加快建設“一屏一帶一廊一城”(南部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安全屏障、北部防沙治沙帶、中部綠色生態長廊、國家森林城市)生態功能FRP區,持續鞏固提升祁連山生態保護治理成果,加快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治包裝盒理,積極開展國家森林城市、國家“零碳”城市爭創工作,著力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決守牢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天然林保護、國土綠化試點示范等一批生態工程有序實施。

全省首筆國家儲備林貸款8.97億元通過批復放貸,開啟了全省利用國家政策性貸款建設國家儲備林的先河,在全省率先完成35.1萬畝造林碳匯交易,實現經濟收益450多萬元,取得了全省林草碳匯新突破。

張掖市將繼續優化林草建設布局,將林草碳匯與國土綠化試點示范、三北防護林、草原生態保護修復、國儲林建設等工程項目相結合,堅持“項目圍著碳匯轉、工作圍著碳匯干”,著力推動“碳匯+國家儲備林”“碳匯+草原生態治理”等林草碳互動裝置匯新道具製作業態,促進林草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疊加、有機融合。

借鑒延續林業一期碳匯項目開發交易的成功經驗,完善草原碳匯計量監測體系,順勢開啟林業二期和草原碳匯項目開發工作,完成了林業二期16萬畝碳匯項目編制評審工作及草原400萬畝碳匯項目的內業整理、樣地監測、VCS審定和公示……這些為林草生態建設、資源保護、產業發展、森林康養注入源源不斷的綠色動力。

如今,全市林草覆蓋率達28.74%,野生動物種群顯著增加,全市77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3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道具製作物保護率達100%。

綠水長流 量水而行

黑河穿境而過,造就了張掖這一片河西走廊上最大的綠洲。水,是張掖市模型經濟社會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最為寶貴的資源。

近年來,張掖市持續加強水資源管理保護,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全面實行用水總量控制。2021年用水總量較2018年減少1.31億立方米,灌溉水利用系數達到0大圖輸出.605,用水控制目標任務全面完成。持續深化農業節水,累計推廣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63萬畝,建立各類水肥一體化示范片(區)14個,示范推廣93.7萬畝。

張掖市強化河湖生態管護,嚴格落實河湖長制,建立市縣鄉村四級河湖長制,1142名河湖長常態化開展巡河護河工作,在全省首創“河長+檢察長”監管機制,構建“河長+”多維監管體系。深入開展河湖“清四亂”、河湖岸線利用、河道采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專項行動,劃定171條河流岸線5437公里,動態修訂“一河一策”方案,建立跨界河流聯防聯控機制,流域水生態環境治理成效不斷顯現。

為有效保障河流生態流量,截至目前,市內50座水電站生態環境問題整治綜合評估工作通過市級評審,市級水生態監控平臺對水電站生態流量實現全覆蓋、全天候、實時在線監控。嚴格落實黑河干流年度水量調度方案,累計向下游輸水253億立方米,占來水總量的60.74%,下游東居延海水域面積達45平方公里。統籌推進水生態治理,實施黑河城區段治理、水系連通等重點水大圖輸出生態治理工程,強化小流域綜合治理,完成全口徑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6829.2平方公里,營造水土保持林208.97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達到74.85%。全省河湖長制考核連續4年獲“優秀”等次。

全力做好水生態環境保護,全市供水人口千人以上的飲用水源保護區全部劃定,32處“千噸萬人”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規范化建設任務全部完成。建成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6個,全市和縣城生活污水處理率均達98%以上,6個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污水實現集中收集處理。全市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均達到Ⅱ類及以上標準,水質優良比例達100%,山丹河水質穩定達到Ⅳ類目標要求,4條黑臭水體全部消除。近三年全市地表水國家考核斷面水環境質量狀況排名全國前列。

張掖市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嚴格把控單位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組織實施總量和效率雙控行動,建立總量和效率雙控體系。開展計劃用水管理,實行計劃用水全覆蓋,建立各行業、灌區、用水戶年度計劃用水指標體系,嚴格用水過程管控。

凈土常在 綠色發展

初夏,人們或在公園閑庭信步,或漫步于濕地棧道之上,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愜意悠然。“張掖現在越來越美了,空氣包裝盒好、綠化好,居住環境舒適。心情也跟著變美了。”家住濱河新區的劉女士是蘆水灣的“常客”。飯后沿著蘆水灣健身步道散步成為她的生活習慣。

過去的五年,張掖市區空氣質量連續四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達到Ⅱ類及以上標準,土壤環境質量達到清潔等級,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成效評估居全省第一,“一庫八網三平臺”生態環保信息監控系統獲評“全國2018年十大智慧環保創新案例”,全市建成公園綠地152處,城市建成區綠地面積達到2819.39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21.22平方米。

2021奇藝果影像年,全市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326天,優良比率為89.3%。持續實施空氣質量改善行動,頒布實施《張掖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整治涉氣“散亂污”企業48家、燃煤鍋爐1120臺、農村炕煙爐煙8包裝設計.7萬鋪,各類工地“6個100%”抑塵措施合格率達9玖陽視覺8%。建立機動車排放檢驗和維護閉環管理制度,機動車檢測合格率達82.85%。2021年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較2018年提高6個百分點。

同時,扎實推進土壤污染防治,有效奇藝果影像防控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風險,完成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實施土壤修復項目,受污染耕地、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100%。全力推進廁所、垃圾、風貌“三大革命”,鄉鎮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廢舊農膜回收、秸稈飼料化、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均達到85%以上,尾菜綜合處理利用率達到81%。

堅持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相結合的原則,依法開展工業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和綜合利用工作,全市工業一般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策展工作較好地實現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生態環境和工業經濟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引導工礦企業開展伴生礦產資源及尾礦綜合利用,引導企業推行綠色工業設計。其中,張掖蘭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無水免沖智慧生態坐便器被認定為省級綠色產品,甘肅濱河集團、甘肅祁連牧歌、中湖鹽股份有限公司被國家模型工信部授予“國家級綠色工廠”稱號。

新時代,張掖市正以筑牢國家西部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為使命,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國之大者”,著力做好筑牢綠色屏障、提升綠色質量、厚植綠色優勢“三篇文章”,努力實現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綠色夢想。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范海瑞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