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時節,桂花香味飄進成都市內的老舊小區——工人村社區。
干凈整潔的院落環境,井然有序的出行通道,設施齊全的兒童樂園……工人村社區位于成都市金牛區駟馬橋街道,經過更新改造后煥然一新。
這里曾是成都市內最大的城中村,片區有2700余戶居民,始建于20世紀50年代,是成都第一批城市建設者的職工宿舍區,居住著不少大圖輸出建筑工人。
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和社會變遷,歷經70余年歲月洗禮,工人村社區逐漸沒落,老房子日益破敗、建筑安全隱患突出、公共配套不足,路上坑展場設計坑洼洼、天上電線如蜘蛛網密集,居民更新改造呼聲強烈。為回應民生關切,2022年3月,金開幕活動牛區正式啟動工人村片區更新改造項目,按照“總體規劃、連片打造、多元共治、集中呈現”的總體思路,穩步推進片區更新改造。
“以前門口是一個賣魚的攤位,路面到處是積水,走路都害怕會滑倒,空氣中時常有一股魚腥味。”提到過去的生活活動佈置環境,在這里居住了20余年的老住戶李永忠直搖頭,不過轉眼又樂呵呵地說,“現在大變樣了,整體改造后,小攤販沒有了,環境整潔了,能聞到桂花香了。”
嶄新的環境也讓老工人重拾自豪。今年77歲的周大根是居住在這里的老工人,眼看著工人村社區逐漸沒落,他一度非常傷心。“當年我們住在工廣告設計人開幕活動村是很有歸屬感的,但后來環境越來越差,很多老工人搬走了,留下來的工人都覺得很痛心。開幕活動”模型周大根告訴記者,看著如今整潔的新貌,他發自內心感到高興。
在改造過程中,工人村社區堅持以人為本,因地制宜滿足群眾的不同訴求。
工人村社區還有460余戶居VR虛擬實境民居住在“筒子樓”里,一層樓10多戶共用廁所和廚房,非常不方便,居民對提升房屋功能、改善公共服務配套廣告設計設施的意愿非常強烈。為了滿足這部分居民的需求,按照分類改造的實施路徑,工人村社區在改造中對這部分特殊的“8+1”區域(片區內8棟老建筑+外曹家巷47號老樓)進行沈浸式體驗了模型“成套化改造”。
“對‘8+1’區域的改造,我們也充分征求了群眾的意見,開了多FRP次群眾FRP大會,最后決定在不突破現有建筑基底范圍的基礎上平面設計,通過原拆原建的方式進行改造展覽策劃,策展適當增加套內使用面積,補足廚衛等活動佈置功能。”工人村社區書記楊健勇說,工人村按照分類改造的路徑實施,采取了“成套化改造+老舊院落更新”的方式,不斷提升居住品質。
“不僅是硬件改造,軟件也要跟上。我們打造了工人人形立牌墻、工人展板等,讓這里處處有文化、點滴是回憶。”楊健勇說,在改造中,街道還將工人村社區納入了金牛區北門里市井文化片區整體設計、一體打包裝盒造,共同推進沿街店鋪、公共空間等載體一體化建設、整體化呈現,帶動群展場設計眾就地就業增收。
深紅色的墻磚搭配淺灰色的小陽臺,沉穩中透著清新,與周圍的桂花樹相映成趣……目前,“8+1”區域改造后的小樓已拔地而起,即將完成收尾工作。居民林照明曾居展場設計互動裝置住在這個區域的“筒子樓”里,現在天天都來查看工大型公仔程進度。“‘成套化改造’讓我們很期待,終于不舞臺背板用大冬天去樓道里排隊上廁所了。”他說。
堅持黨建引領、共建共享,“改”好之后還要“管”好玖陽視覺。當前,工人村社區不僅引入大圖輸出了專業的物業管理團隊,還通過“社區黨支部—鄰里黨組織—街巷樓棟長”的組織體系,讓居民積極參與到共建共治中。
6奇藝果影像8歲的陳虹不僅是老住戶,還被居民們推薦當上了樓棟長,協助進行院落日常管舞臺背板理及組織志愿服務。“環境好了,更需要我們用奇藝果影像心維護。”場地佈置陳虹說。(記者董小紅)新華社成都10月22日電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