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亞珂(道具製作右二)向寫生的學生介紹村莊品牌活動特色。
本報記者 畢京津攝
寒風中的豫西山區,一片蒼茫。來到群山臂彎里的河南省嵩縣黃大圖輸出莊鄉三合村,卻是另一番景象。沿村道向上,路邊寫意墻上的水彩畫五顏六色,大河、群山栩栩如生;推門入戶,曾經老舊的民居,如今經過展覽策劃整修,外觀既保留舊屋感覺,陳設布置又富有現代氣息。記者欣賞一番,剛要轉身離開,卻撞見幾位青年畫家從山林中寫生歸來……
這座“手繪村”,在三四年前,還是另一番景象。三合村曾是貧困村,土地貧瘠,交通閉塞,2016年貧困發生率依然高達27.2%。
曾經的窮山村,如何在短短幾年內發生了這般變化?這一切要從一個年輕人的歸來,慢慢說起……
回了鄉
2016年,幾個消息接連牽動開幕活動著三合村村民的心。先是在年初,一個在外多年的年輕人,放棄城里展覽策劃的工作,互動裝置回村開起賓館。到了年底,另一個勁爆消息傳出,他只用了仨月,就賺了20多萬元!
村民驚得目瞪口呆,他們迫不及待想要知道致富的秘訣。
年輕人名叫馮亞珂,1987年生,從小就生長在三合村。“小時候就想離開貧窮的大山。”馮亞珂說自己從小就總在做山外面的夢。后來去外地道具製作學美攤位設計術、開畫室,一走14年。可離家久了,他的想法卻變了。
“在外寫生見識了各種景色后,我愈發意識參展到家鄉包裝盒的美。”馮亞珂說,三合村古樸自然的原生態古村落景觀里,蘊藏著巨大商機。“這是一條兼顧興趣和賺錢的路!”他決心回家,辦寫生旅館。
想法很大膽,路子很新奇,還真賺到了第一桶金。2016年初,馮亞珂借來一筆啟動資金,將自家老房子改建全息投影成寫生旅館。當年的8、9、10三個月,寫生旅館就接待了2000多名藝術學校和畫室的師生。
“仨月”“20多萬元”由此而來。
“河南有大量需要到鄉村寫生的美術生、畫家,咱們一起辦寫生旅館,不愁客源,一定賺錢!”馮亞珂對登門打聽的鄉親道出了計劃。
一筆賺錢賬,算得村民展場設計心動了,可摸摸自己的口袋,很多人又打起退堂鼓。
關鍵時刻,鄉黨委決定對三合村投資,還安排村民代表外出調研,學習成功經驗。有了好政策,村民這下毫無顧慮了。改造三合村,由此拉開了序幕模型。
變了樣
馮亞珂有想法廣告設計、有品位,但改造三合村還需要一位能工巧匠。于是鄉里找來自學成才、搞景觀設計的鄰村人場地佈置李青峰。兩個“80后”一拍即合。
為了更好地開展改造,李青峰去了洛陽伊濱區的倒盞村,去了嵩縣的兩程故里,從傳統建筑中汲取靈感。“在改造沈浸式體驗時,我們盡量不搞大拆大建,保留老房子、老物件的原汁原味。”馮亞珂說出了自己的理念。
如今,一進入三合村,一座牌全息投影坊首先映入包裝盒眼簾。兩根木柱架著一根橫梁,頂端鋪茅草,正中掛的匾額寫著“手繪小鎮”,造型簡約又別具鄉土風情。
過牌坊大約300米,就是三合村的文化墻。遠遠看去,墻上圖案豐富,花草蟲鳥,高山流水。走近一看,所用材料卻十分尋常,青磚灰瓦,外加一些本地山中常見的黃褐色料姜石。簡單的材料,經過藝術加工,竟有了意想不到的效果。VR虛擬實境
從牌坊、文化墻到老經典大圖井、古宅,三合村里,處處留下了兩個年輕人的奇思妙想。
看到三合村的改造熱火朝天,扶貧也有了新思路。何不來個“藝術幫扶”?于是,洛陽澗西區在三合村修起了供畫家、師生交流的寫生藝術中心;焦作市在北汝大型公仔河邊建起了近兩公里長的寫生步道;村中還建起了供人用餐的寫生大食堂。
富了奇藝果影像村
見到62歲的張星立時,他正坐在自家旁邊的民居里當模平面設計特。“在這兒坐上半晌,就能賺50元!大型公仔”老張開心地說。
曾經三合村窮,張星立更窮。身體不好,干不了重活的他一直沒有娶妻生子,是村里的五保戶。馮亞珂見他頭型長、骨骼感強,推薦他當寫生模特。一開始面對學生的目光,老張還有些不自在,但現在已經能和陌生人談笑風生了。
如今,老張把利用扶貧資金建的兩間房子騰出一間,開了家10平方米的“寫生小課堂”,又多了一份收入。
2017年,三合村接待5000人次;2018年,接待3萬人次;2019年,接待5萬人次。“2020年學生來了1萬人次,游客來了4萬人次。”馮亞珂說,雖然受疫情影響,但這里的熱度一點不減。
有客人,就有商機,村民就有互動裝置干勁。28歲的退役軍人武震舉開農家樂、賣手搟面,旺季一晌午能賣30多碗;“羊倌”李九春賣羊肉,一年能賣20多只羊,收入不少;笑瞇瞇的王翠粉織起了老粗布;古稀之年的張留長重新做起了手工豆腐;就連鄰村的香菇、木耳,都搭上了三合品牌活動村的“寫生快車”……寫生經濟的發展推動了三合村脫貧致富,2018年,三合村貧困發生率降到了1.19%,FRP2020年全村132戶貧困戶全部大型公仔脫貧!
“以后要引入更多外部投資。”談起未來的打算,馮亞珂說,AR擴增實境“未來全息投影將采取合作的發展方式,投資者出錢并負責藝術設計,村里提供場地,合作改造成民宿、旅館,共享寫生經濟的紅利。”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