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復包裝盒蘇,春味漸濃,又是一年踏春時策展。在濱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里則街道的黃河岸邊,各類果實AR擴增實境也陸續成熟迎來了采摘期。
“我們的圣女果都是采用熊蜂授粉,有機種植,富含多種微量活動佈置元素。紅的叫粉貝、綠的叫青口蜜、黃的叫黃帥,除了顏色不同,口感上和普通的西紅柿也有明顯差別,紅色軟糯、舞臺背板綠色爽脆、黃色多汁。平時我們對外開放采摘,也給小區團購和超市供貨,經常供不應求。”說起這些果子,苗峰展場設計農場負責人許健如數家珍,十分自豪。
據許健介紹,她從一位熟識平面設計的朋友朋友那里得知里則街道土壤條件好,便承包了4個大棚。一個大棚占地8分半,能種2000棵秧苗,從1月份就開始熟果,一年差不多能熟10到12次果,能產1萬斤。
沈浸式體驗同樣,位于里則街道岔吳新村的草莓采摘園也展覽策劃越發熱鬧起來,參展人廣告設計們攜家帶口走進草莓大棚,盡情享受采摘樂趣。“咱們園內共種植了約10畝草莓,品種主要攤位設計為甜寶,從11月到5月可以成熟4批果實,畝均產量可達20攤位設計00策展斤,年可實現產值40余萬元。”岔吳新村黨總支書記吳紅剛介紹。
據悉,里則街道充分整合轄區資源優勢,做好農文旅融合文章。成立“紅旅共旺·游里則”黨建聯盟,圍繞黃河、小開河自然風光帶,培植撫育、推進“兩河八園”建設,做大做強櫻桃園、黃金梨園、水蜜桃園、海棠模型園、櫻花園、獼猴桃園、葉類蔬菜園等采摘業態。沿黃采摘園串珠成鏈,瓜果飄香。
同時,該街道早在2017年就在西紙坊村老村盤及周邊建設西互動裝置紙坊景區,形成了黃河古村風情帶。該風情帶總規劃面積7.3平方公里,地處城市近郊黃河灘地,是濱策展州市南部綠環的延伸,也是連接南海和西海的重要綠廊。致力于打造“黃河古灘旅游目的地”和“美麗古村鄉愁示范區”,黃河古村風情帶將按照“場地佈置縱橫廣告設計古今、阡陌風景”的設計理念,圍繞黃河生態、古村鄉愁、特色農林三大資源展覽策劃,建設集村落保護、休閑度假、旅游觀光、服務集散于一體的鄉村旅游示范區。同時,景區還加強對老村臺的保護利用,開發了民宿,引入了非遺、文創、研學游等業態。古窯、高臺民居、民俗小院營造出了濃濃的魯北風情,成了假日周邊游的休閑勝地、研學熱地。
為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平面設計含的時代價值,講好濱州黃河故事,西紙坊黃河古村聯合濱開黃河河務局建設“黃河記憶”展館,通過500多張圖片和視頻、VR虛擬實境書籍綜合展展覽策劃示,運用紀實、風光、當代、肖像、航拍等攝影手法,多角度、全方位講述自2007年以來濱州黃河沿岸的風俗人情、經濟發展、交通橋梁建設、村莊變化、黃河生態與保護成果等,呈現了一個立體的、充滿故事和情感的濱州黃河記憶。
從西紙坊景區沿著黃河往西,走到小開河公園,就來到了附近群眾的“網紅”開幕活動打卡地。這里緊臨黃河,環境優美,視野開闊,茶余飯后,十里八村的村民都會自發聚集到這里載歌載舞,熱鬧非舞臺背板凡。
田FRP野一旦變成舞臺,藝術就有了土壤;群眾如果成為主角,文化就有了生命力。在小開河廣場上,有的人拿著手機直播,有的全息投影人在記錄精彩時刻發視頻賬號,有的人扭秧歌、跳廣場舞鍛煉身體……此時此刻,每個人都成了生活的主角。
下一步,濱州經開區里則街道將以生態保護為基調,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立足現有優勢,做大圖輸出好“農文旅融合”文章,將黃開幕活動河文化與農業產業有機結合,串珠成鏈,集鏈成片,推動鄉村產業持續發展,鄉村活力持續迸發。(吳凌艷 經典大圖尹凱麗)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