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即墨:光伏小鎮的“陽光財富”
圖為光伏大棚。
編者按:我國光照資源充沛,光伏產業方興未艾。光伏農業是將太陽能發電廣泛應用到現代農業種植、養殖、灌溉、病蟲害防治及農業機械動力等領域的一種新型農業模式,具有節能環保等優勢,展露出良好發展前景。
當光伏電站對于外界大部分民眾而言全息投影,還是比較稀罕的事物時,對于山東省即墨市普東中心社區很多村民來說,早已習以為常了。鄉村的活動佈置屋頂上、空地上、山頭上,甚至菜地里到處遍布光伏電站。現在普東中心社區,還有一個新的名字——光伏小鎮。除包裝設計了光伏發電,即墨光伏產業園還出奇藝果影像錢出技術出服務,只要你有項目,都可以來這里。不管是大學生還是農民,大家都能來這當農業創客。近日,筆者對太陽能小鎮光伏產業園進行了探訪。
農民承包大棚種蔬菜年入十萬元
60多歲的孫大爺家里有10多畝農田,他將地全都租給了產業策展園,幾個月前,孫大爺又承包了產業園的一個光伏大棚種蔬菜,只要管理得當,一個大棚年收入達10萬余元,他也成了時下流行的“VR虛擬實境農業創客”。
在產業園工作人員口中展場設計的這個孫開幕活動大爺全名孫允堂,是光伏發電產業園附近村的村民。孫大爺把自己的地租給了產業園,又在大棚里干活,這樣就掙了雙份錢。
據產業園工作人員介紹,孫大爺這個村有500多畝地的大棚,一年發電量就有1300萬度,根據國家光伏新政策,這些電全部進入國家電網,一年舞臺背板下來,企大型公仔業能掙1500多萬元。
據了解,這個“農業創客”孵化器位于即墨大沽河流域光伏農業園區,整個平臺占地9000畝,擁有100多個光伏大棚,由青島昌盛日電科技有限公司和青島城市投資集團投資建設的。
像孫允堂一樣,普東有100多位農民租了光伏大棚,加入到創沈浸式體驗客行列中,他們也成為“農業+光伏”大型公仔這個模式下新生態圈中的一環。有種蘑菇的,有搞茶葉的,在家門口種地,既有企業提供地,還有人提供技術支持、產品銷售、農產品宣傳,這里的老農民成了新創客。
大學生放棄國企來當農業創客
小屋掩映在森林里,龍貓草地上穿梭,少女在湖邊靜靜漫步……童話故事廣告設計一樣浪漫的場景,包裝設計濃縮在一個小小的瓶子里,等你帶回家。這就是“85后”青年周子靖在光伏小鎮搞的新農業項目。
在位于普東中心社區華盛太陽能農莊的微景觀工坊,幾個大學生模樣的年輕人正在忙碌著。這個由周子靖帶領的7人創業團隊,平均年齡不超過23歲,其中許多還是青島農業大學、沈陽農業大學的在校學生。
據了解,創客周子靖2008年大學畢業后順利就職于某知名央企山東分公司。這份讓大多數人羨慕的穩定工作,他大圖輸出卻提不起興趣。201包裝設計2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周子靖在網上接觸到國外“家庭園藝”、“悶廣告設計養植物道具製作”,他對這一新興行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這么年輕,為什么不放手一搏,去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呢?”周子靖產生了創業的想法,并逐步著手產品設計工作。2013年1月份,周子靖從公司辭職,全力開始準備創業,借助昌盛日電企業孵化器平臺,在太陽能光伏大棚中建起了名叫“微自然”的微景觀工坊,訂做、銷售由綠色植物和擺件創意布景的微景觀,并構建了線上線下協同營銷體系,在最開始的短短6個月,沈浸式體驗營業額已突參展破50萬元。
村民用電方便,還能增加收入
梁家荒村是即墨普東中心社區一個不大的村落,村子居民不足百戶,從2014年開始,村子大型公仔里房頂都裝上了太陽能光伏發電裝置,發電量現在不僅可以滿足村民的需要,多余的電力還可以送入國家電網賣錢。
如今走進梁家荒村,村里使用的路燈都是太陽能供電的,這樣的路燈在村里有200多盞。每家每戶的屋頂或者平臺上都有幾塊太陽能發電裝置。
3月21日,在村子里一農戶家中,筆者一進門看到農戶家里正開著空調取暖,這在以往的農民家中是很少能看到的,男主人告訴筆者,“以前都覺得用電挺貴的,不舍得用空調,我家加裝了幾塊太陽能板,現在電都用不完,我們在用電上也大方起啟動儀式來了,天涼的時候可以開空調提提屋策展里的溫度。”據村民介紹,現在村里的太人形立牌陽能發電在采光較好的季節,能包裝盒滿足家里的基本用電需求,一年下來節省了一展覽策劃筆不小的電費開支。
太陽能發電除了解決村民的用電問題,附近的太陽能小鎮的迅速發展也為梁家荒村的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村子旁邊建起了光伏農大圖輸出業示FRP范項目“華盛太陽能農莊”,如今不AR擴增實境少村民都穿上印有“華盛綠能”字樣的工作服,在家門口就成為了農莊的“工人”,有村民在農莊當上了“電工”,也有村民成了大棚管理人員,農莊負責人告訴筆者,“農莊現在包裝盒運營著大量的光伏大棚,大棚里的作物種植管理都需要大量工人,現在我們一個農莊就解決了梁家荒村的就業問題,還從周圍村子里招了不少村民。”任波 劉金德 鄧曉歡
(責編:蔣琪、張歌)
發佈留言